世说新语言语篇的文章及翻译,要详尽,谢谢各位好心人。

如题所述

百度上有...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②。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
  【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则注①。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怍(zuò)色:羞愧的脸色。
  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尧德,如尧之德;大德。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译文】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蹙⑩。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蹙(cù):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
  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注释】
  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6)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
  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陈仲弓被捕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陈仲弓,陈实,字仲弓,东汉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6)伛,驼背。
  元方,陈绍,陈实之子。
  【译文】
  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祁黄羊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①?”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②?”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⑤。《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⑥?”
  【注释】
  ①因:依靠。
  ②经:常规;原则。
  ③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尤:指责;责问。
  ④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刚要任命,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大家称赞祁奚能推荐有才德的人。
  ⑤公旦: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辅助周成王。《文王》: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别歌颂文王、武王之德。作者无考,《文王》一篇,有以为周公所作。亲亲:爱亲人。
  ⑥《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诸夏:古时指属于汉民族的各诸侯国。悖(bèi)德:违背道德。
  【译文】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颖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8)称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mí)衡:汉末建安时人,孔融曾向魏王曹操推荐他,曹操想接见。他不肯去见,而且有不满言论。曹操很生气,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击鼓的小吏)。魏武:曹操,初封魏王,死后溢为武。其子曹丕登帝位建立魏国后,追尊为武帝。谪:降职。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时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桴(fú):鼓槌。渔阳掺挝(sā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掺,通叁,即三;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力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渊渊:形容鼓声深沉。金石:指钟磬一类乐器。
  ③胥(xū)靡:轻刑名,指服劳役的囚徒。据原注,商朝君主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就令百工画出其相貌去寻找,果然找到一个正在服劳役的囚徒,就是成为商代贤相的傅说。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庞统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①。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③。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⑥。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⑧。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②。”
  【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参与一郡的政务),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德操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后从刘备。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故:特地。
  ②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shòu)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拴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洪流之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
  ③邪径:斜径,小路。
  ④伯成:伯成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⑤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
  ⑥许、父:许由、巢父。许由,见(言语)第1则注②。巢父,是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⑦窃秦:战国末年,吕不韦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赢政。赢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就是所谓窃秦。千驷之富:古时候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论语·季氏》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⑧边垂:即边陲,边疆。
  ⑨“若不”句:以此喻不加叩问,就不能认讽司马德操的胸怀,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钟,大钟。优,敲打。雷鼓,鼓名,古时祭天神时所用的鼓。
  【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德操正在采桑叶,土元就在车里对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蚕妇的事!”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换住达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
  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
  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这就是失敬。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做苦工。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确。罹(li):遭受。
  ②文宪:法纪。
  ③庸短:平庸浅陋。陛(bì)下:对君主的敬称。网目:法网。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
  【译文】
  刘桢因为失敬受到判罪。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
  曹丕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455746.htm#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4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②。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
  【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则注①。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怍(zuò)色:羞愧的脸色。
  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尧德,如尧之德;大德。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译文】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蹙⑩。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蹙(cù):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
  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注释】
  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6)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
  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陈仲弓被捕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陈仲弓,陈实,字仲弓,东汉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6)伛,驼背。
  元方,陈绍,陈实之子。
  【译文】
  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祁黄羊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①?”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②?”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⑤。《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⑥?”
  【注释】
  ①因:依靠。
  ②经:常规;原则。
  ③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尤:指责;责问。
  ④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刚要任命,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大家称赞祁奚能推荐有才德的人。
  ⑤公旦: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辅助周成王。《文王》: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别歌颂文王、武王之德。作者无考,《文王》一篇,有以为周公所作。亲亲:爱亲人。
  ⑥《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诸夏:古时指属于汉民族的各诸侯国。悖(bèi)德:违背道德。
  【译文】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颖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8)称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mí)衡:汉末建安时人,孔融曾向魏王曹操推荐他,曹操想接见。他不肯去见,而且有不满言论。曹操很生气,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击鼓的小吏)。魏武:曹操,初封魏王,死后溢为武。其子曹丕登帝位建立魏国后,追尊为武帝。谪:降职。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时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桴(fú):鼓槌。渔阳掺挝(sā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掺,通叁,即三;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力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渊渊:形容鼓声深沉。金石:指钟磬一类乐器。
  ③胥(xū)靡:轻刑名,指服劳役的囚徒。据原注,商朝君主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就令百工画出其相貌去寻找,果然找到一个正在服劳役的囚徒,就是成为商代贤相的傅说。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庞统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①。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③。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⑥。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⑧。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②。”
  【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参与一郡的政务),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德操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后从刘备。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故:特地。
  ②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shòu)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拴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洪流之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
  ③邪径:斜径,小路。
  ④伯成:伯成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⑤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
  ⑥许、父:许由、巢父。许由,见(言语)第1则注②。巢父,是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⑦窃秦:战国末年,吕不韦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赢政。赢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就是所谓窃秦。千驷之富:古时候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论语·季氏》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⑧边垂:即边陲,边疆。
  ⑨“若不”句:以此喻不加叩问,就不能认讽司马德操的胸怀,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钟,大钟。优,敲打。雷鼓,鼓名,古时祭天神时所用的鼓。
  【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德操正在采桑叶,土元就在车里对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蚕妇的事!”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换住达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
  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
  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这就是失敬。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做苦工。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确。罹(li):遭受。
  ②文宪:法纪。
  ③庸短:平庸浅陋。陛(bì)下:对君主的敬称。网目:法网。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
  【译文】
  刘桢因为失敬受到判罪。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
  曹丕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第2个回答  2012-10-10
给个邮箱,发给你,这里地方不够,回答不了那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