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观,传承党的光辉历史,与虚无主义作斗争

如题所述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十九世纪欧美的虚无主义主要表现在哲学领域,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反思与批判,有一定积极意义。二十世纪中后期苏联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否定斯大林,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中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西强东弱态势明显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最初,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否定”种种历史概念和史实:他们否定革命,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称是“误入歧路”,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其后,这类思潮打着理论创新的幌子,利用学术刊物、研讨会和学术著作等对历史进行一系列的“翻案”: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归结为中国自身封闭保守,“不能平等对待西方”,而鸦片战争的结果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西方文明;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说成是“邪教”,“屠杀”大量平民,阻碍现代化的发展;歪曲新文化运动,说五四运动“一言难尽”,“一部五四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互相残杀的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否定历史发展规律。这一阶段,历史虚无主义继否定革命、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之后,开始对历史规律提出质疑,试图从更高的层面为其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张目。他们从理论上重新解释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争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话语权,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称之为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称之为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制造思想混乱。
  系统“重构”历史。在“否定”的基础上,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发现的历史档案、日记等史料,对历史进行所谓的“重构”。然而,这种“重构”并非是对历史的还原,在此类学术成果中不乏编造和夸大史实,丑化、矮化历史人物,或者抓住细节局部不放却对历史主流视而不见,甚至对基本史料进行人为假造、刻意伪造的现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打着学术创新旗号的理论文章具有较强的社会煽动性,一些青年学生和缺少历史理论修养的社会人士常常认为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论著“引经据典”、“令人耳目一新”,却不知其中的史实和史观都大有问题。
  公开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起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当代中国的立国之本,这是写在《宪法》、列入《党章》中的,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团结,而维护这一理论体系的权威,是每个爱国的公民法定的义务。但是,近期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公开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理论发起攻击,宣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指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把一个不存在的、仅仅是想象中的共产主义作为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不仅否定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漫长的人类历史,也否定了现实世界中的文明榜样”。同时,又诬蔑那些坚决抵制其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学者为“搞历史虚无主义”,说“并不存在批判者所指认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找不出几个货真价实的卖国者”,讨论“爱国问题是伪问题”,诬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是把政治与学术一锅煮”,是“仗势欺人”,声称要“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反对大学政治课中设立近代史课,反对使用统一教材。历史虚无主义者恶人先告状,如此“彻底虚无”马克思主义,诬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根本意图在于釜底抽薪,为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提供某种理论基础,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
  传播手段更新。历史虚无主义过去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和书籍进行传播,读者群相对比较有限。如今,网络和手机微信等也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重要渠道,《今日中国欠蒋公一份尊敬和公正的评价》、《1949年大师远去兮再无大师》、《你不知道的历史》、《唯物主义把中国民族学术、教育体系彻底摧毁》等大量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短文和段子被广泛散播到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之中,在缺少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学生中造成思想混乱,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观,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地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推进。
一、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观。
我们常讲,认识是行动的指南、先导。而对于基层教务工作首当其冲的是要有正确的、全面的历史认识观,正确的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学会历史,是做好基层教务工作的基础,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行动中难免偏离正确的航向。

二、 坚持在实践中创新“相适应”。
有了正确的认识,还应该创新方法。而创新方式方法的过程,就是要做好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工作基础上与时俱进,不能脱离实际、不加选择的“引进”。这里有一个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不相适应的问题。
1.把握创新方式方法的核心。这个核心是“爱国、守法、团结、进步”,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祖国,任何信仰都是空谈,任何尊严荡然无存。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即要争当好教民,更要争做好公民。团结就是要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友爱互助,不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对立,不搞唯我独尊,和和而美,融融而生。进步就是即要继承传统,也要发扬传统,不固步自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化消极为积极,多发挥正能量。
2.把握创新方式方法的途径。在加强党传统媒体的优势下,不断开拓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只有把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渠道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播效应,让广大群众得到正确舆论的导向。
三、 坚持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发展进步。
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发展进步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墙头的标语,而要化成智慧或是种种思路。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在发展的新时期,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各种干扰纷乱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党的光辉历史,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国内外形势越是眼花缭乱,遇到的困难越是错综复杂,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观,传承党的辉历史,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1
我觉得不需要有多深刻认识,这些内容要多背背,应付考试,深究毫无意义。历史就是个听话的小姑娘,大人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希望你多看看“真相”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