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期末总复习试卷

如题所述

1、判断正误。10%
①台风没有一点好处。( ; ;)
②《月光启蒙》一文中,自己的启蒙老师是母亲。( ; )
③《毛遂自荐》写的是毛遂向汉武帝自荐跟随去楚王请援兵抗秦的事。( ; )
④赫老爷50大寿时,曹雪芹给他送的礼是两坛水。( ; )
⑤刘禹锡曾两次到云都观写诗,两次都因所写的诗而贬官。( ; )
2、简述题:10%
①写出《爱的教育》一书中,你受感动的两个故事的简要内容;并写出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②《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讨厌谁?为什么?

(1) 用“ ”划出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词语。(4分)
1、屏障(pín zhàn)2、瞻仰(zhān yǎnɡ)3、揪住(qiū zhù)
4、沉甸甸(chén diàn diàn) 5、广夏(ɡuǎn xià)
6、慷慨(kānɡ kǎi)7、原谅(yuán liànɡ)8、咨询(zī xún)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lí jiānɡ qí zhì hé' ǎi tuǒ tiē dàn shēnɡ
( ) ( ) ( ) ( ) ( )
duō méi tǐ ruì xuě suō duǎn
( ) ( ) ( )
二、书法展示台:把你在本学期学过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写在下方的田字格内。(不要超出36个字)(5分)

三、基础知识综合运用。(12分)
⒈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剥开(bō bāo) 缝隙(jì xì) 枕头 (zhēng zhěn)
兴盛(xìng xīng ) 假设(jiǎ jià) 歼灭 (jiān qiān)
颤动(zhàn chàn ) 挣扎(zhèng zhēng)
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4分)
瑕( ) 籍( ) 签( ) 誊( )
暇( ) 藉( ) 鉴( ) 誉( )
⒊找出每组适当的答案,并在后面的( )里写上序号。(4分)
⑴找出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一丝不苟(只顾眼前) 心旷神怡(愉快、快乐)
b、爱不释手(放下) 瑞雪兆丰年(预示)
c、弃旧图新(放弃) 居高临下(邻居)
⑵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按钮 汇集 瞻仰 竹筏
B、锤子 绵旗 乾坤 享受
C、歼灭 刀绞 期负 盘孟
⑶与“傲慢、习气、习惯、老当益壮”的感情色彩排列顺序相同的一组是( )。
a、骄横 锋利 佩服 老气横秋
b、狡猾 固执 精神 宝刀不老
c、犹豫 恶劣 惯性 老谋深算
⑷选词填空。
⒈宣布 宣告 宣读
①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②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③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⒉夸奖 夸耀
①叙利奥帮助他爸爸抄书,大家都( )他,说他是懂事的孩子。
②他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他从不在人面前( )。
四、先填空,后归类。(10分)
盛气( )人 兴国安( ) 一丝不( ) 大同小( )
完( )归赵 ( )死如归 画蛇( )足 千( )一发
①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两个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词组成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用打比方的方法组成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夸张的方法组成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病句。(8分)
1、我一定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2、全校师生和全班同学都参加了庆祝活动。

3、校园里果树多,有桃树、梨树和樟树。

4、每天上学前,我都要对照课表把《语文》、《数学》、《思想品德》、《新华字典》等课本一一放进书包里。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改成反问句。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

2、改成比喻句。
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都是火。
3、改成陈述句。
小明说:“我要到赵刚家去还书。”

4、把下面的两个小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妈妈叫我。我看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要求写出古诗原句。(6分)
1、体现诗人追求人生如墨梅的高洁品格的诗句是
2、赞美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3、歌颂坚韧精神的诗句是
八、积累与运用。(20分)
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中的两小儿是 的人,从这个故事中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孔子是 的人,我不禁想起了他的 这句治学名言。
②“地球是 ,它向人类 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奖越来越少”。读到这里,我想说
⒉按积累运用知识填空。
①王华今年有了自己的房间,他很高兴,想在房间内贴一幅对联,以激励自己树立远大志向,发奋学习。请你帮他选择一幅合适的对联。

②要过年了,我想送给好朋友一句歇后语,祝愿他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更上一层楼,是 。(请填上一句歇后语)
③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歌颂母爱的诗,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名句是 。
④第11册课文中,我认识了不少人物,如周总理、邱少云、霍金、叙利奥……其中我最喜欢 ,因为 。
⒊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②虚心对进步正如骄傲对退步。 ( )
③《荔枝》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 )
④《一夜的工作》是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看到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 )
⑤“张大爷讲完故事后,同学们激烈地鼓掌。”这句话是正确的。 ( )
⑥凡卡是法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凡卡》中的主人公。 ( )
十、阅读训练。(40分)
(一)阅读课文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 1)
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⑴这段话出自 的 ,选自散文集 。(3分)
⑵文段中描绘声音的词是 ,描写下雪样子的词是 ,这些词语都说明( )。(3分)
⑶既写“格外寂静”,又写“咯吱”声,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⑷这一段描写了( ),作者是从 ( )和( ) 两方面来写的。(3分)
⑸按顺序写出文段中加点词的反义词。(2分)

(2)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从哪些词看出岭多?(2分)

2、哪些词描写岭式样多?(2分)

3、大兴安岭跟秦岭有什么不同?(3分)

4、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4分)
(二)课外阅读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才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上面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面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染,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天空。
短文写了父子三次吃两碗荷包蛋的经过。三次吃面过程都由“( )——询问吃哪碗面——( )——总结吃面的事”这几层组成。(2分)
2、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2分)
父亲借用“孔融让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①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面”。
②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不要一心贪便宜。
③教育儿子要有宽广胸怀,不要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一点小利。
3、结合短文内容,回答问题。(6分)
①第一次吃面时,儿子“态度坚决”和两口就吃掉一只荷包蛋表明儿子
②第二次吃面时,儿子“笑着端起”表明儿子

③第三次吃面时,儿子“儿子一挥手做‘绅士’状”,表明儿子

4、第二次吃面时,父亲针对儿子吃亏上当后的心情,制造假象,是进一步考验儿子的什么?(3分)

5、这篇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十一、习作。(24+5=29分)
(一)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桂林旅游公司”(或“鸡公山旅游公司”,或“索溪旅游公司”)写一段导游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终测试卷 (100分钟完成)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8分
zi xun que fa fan tian fu di sheng dan jie
( )( ) ( ) ( )
meng long sa tuo jie jin quan li bo lan zhuang kuo
( ) ( ) ( ) ( )
二、 按要求填表。8分
汉字 音序 部首 笔画名称 组成词语
秦 第五画:
嘉 第十画:
翁 第三画:
隶 第四画:
三、 换个部分组成词,再组成词语。3分
__( ) ___( ) __( )
骏< __( ) 瑕<___( ) 梢<__( )
四、注音、字形、带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词语序号是:( )4分
A. 动弹(dong tan) 撇嘴 腊烛 兴国安邦(国家)
B. 邮差(you chai ) 圆圈 奠基 各抒(表达)己见
C. 困窘(kun jiong) 面庞 岗位 瞻前顾(照顾)后
D. 密诀(mi jue ) 勾勒 通讯 翠色欲(将要)流
四、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2分)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2分)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你快坐下吧!”(2分)

间接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再选择两个各造一个句子。(7分)
一旦……就…… 无论……都… 即使……也…… 与其……不如…… 不但……而且…… 既然……就……

(1)大量阅读( )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能提高写作能力。
(2)班车每天准时到达,( )刮风下雨( )都不误点。
(3)时间( )流逝( )再也不会返回。(3分)
造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原文内容填空并答题。(10分)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句子中,作者把兴安岭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
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

(2)羊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______白色的大花。这句话中“无边的绿毯”是指________。“白
色的大花”是指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4) 真是一株大树,__________________。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句子出自巴金的文章,题目是________。
八、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写在后面横线上。4分
(1)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地洞似的。(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3)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4)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排成通顺的话,序号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答题。20分
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 给4、5、6、7自然段加上标点。(4分)
(2) 按“摘花瓣”、“对话”、“送花”三个意思分段,用“||”标明。(6分)
(3) 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6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30分)
《花瓣飘乡》的作者通过一件事刻画了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请你也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注意写出他(她)的特点。题目自定(诗情画意些)。

————————————————————————————————————————————————————————————————————————————————————————————————————————————————————————————————————————————————————————————————————————————————————————————————————————————————————————————————————————————————————————————————————————————————————————————————————————————————————————————————————————————————————————————————————————————————————————————————————————————————————————————————————————————————————————————————————————————————————————————————————————————————————————————————————————————————————————————————————————————————————————————————————————————————————————————————————————————————————————————————————————————————————————————————————————————————————————————————————————————————————————————————————————————————————————————————————————————————————————————————————————————————————————————————————————————————————————————————————————————————————————————————
第2个回答  2008-01-14
你应该说出是什么版的教材,那样才能给你试卷,不然给了也不能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