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 2,医患纠纷 3,情感 4,生命价值观 5,医学道德规范

二,问答题
1,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有哪些
2,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说出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4,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在医学伦理学中,广义的范畴是反映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医学伦理学所有最基本的概念。

2、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

3、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4、生命价值观:指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5、医学道德规范:是指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理论和原则而制定的,用以调整医疗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评价医学行为善恶的准则。

扩展资料:

1、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

(1)不伤害。不非伤害原则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不伤害患者身心的原则,是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有利。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为保护患者利益而进行的诊疗行为。

(3)尊重。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尊重病人及其理性的决定。

(4)公正。医疗公正是指社会上人人平等、合理地享有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以及参与卫生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医学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相似性,而且强调公正的内容。

2、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

3、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提供周到、舒适、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权了解医疗队的成员。了解本病的诊断、病情、治疗措施、治疗结果(含意外)、手术方法、医疗风险、临床试验和预后等相关信息。入院时,请签署通知及授权书。

义务: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侵犯医院员工和其他患者的权利。

4、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则

(1)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力争尽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主动迅速地治疗,并认真适时地对病人的要求和疾病变化做出反应。

(2)准确原则

准确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充分地利用现实条件,严肃认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实际的判断。

(3)有效原则

有效的原则是要求医务人员采用熟悉掌握的科学手段,认真实施疗效稳定、病情缓解、预后良好的治疗。有效原则是对医务人员选择治疗手段的定性规定,即解决哪些治疗手段可以使用、如何使用的问题。

(4)择优原则

择优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仔细地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诊疗措施。

(5)自主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病情的询问、接受或拒绝、选择治疗方案的自主性。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将其视为诊疗行为的医德要求,并严格遵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2

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在医学伦理学中,广义的范畴是反映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医学伦理学所有最基本的概念。

2、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

3、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4、生命价值观:指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5、医学道德规范:是指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理论和原则而制定的,用以调整医疗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评价医学行为善恶的准则。

二、问答题

1、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

(1)、不伤害。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有利。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患者的利益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促进患者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3)、尊重。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

(4)、公正。医疗公正系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类似,更强调公正的内容。

2、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

3、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得到周到、舒适和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权知晓医疗小组组成人员。得到有关诊断、病情、诊疗措施、治疗结果(包括意外情况)、手术过程、医疗风险、临床试验及疾病预后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入院时,请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

义务: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侵犯医院员工和其他患者的权利。

4、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则

(1)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力争尽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主动迅速地治疗,并认真适时地对病人的要求和疾病变化做出反应。

(2)准确原则

准确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充分地利用现实条件,严肃认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实际的判断。

(3)有效原则

有效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采用熟识并掌握了的科学手段,认真实施对疾病具有稳定、缓解、转归效果的治疗。有效原则就是对医务人员选择何种治疗手段的质的规定,就是要解决何种治疗手段可以用、如何用的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择优原则

择优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仔细地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诊疗措施。

(5)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就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询问病情、接受或拒绝或选择诊疗方案的自主权。医务人员应该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并把它作为诊疗行为的医德要求,严格遵守。

扩展资料: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与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病员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2、引导与合作型:医师和病员都具有主动性。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病员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3、共同参与型:医师与病员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病员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病员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10
  1. 一、不伤害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地说,凡是医疗上必需的,属于医疗的适应证,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相反,如果诊治手段对病人是无益的、不必要的或者禁忌的,而有意或无意的强迫实施,使病人受到伤害,就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检查和治疗,即使符合适应证,也会给病人带来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如肿瘤的化疗,虽能抑制肿瘤,但对造血和免疫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的许多诊断治疗具有双重效应。如果一个行动的有害效应并不是直接的、有意的效应,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如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种挽救母亲的生命是直接的、有益的效应,而胎儿死亡是间接的、可预见的效应。

  临床上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情况有: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低下;对病人的呼叫或提问置之不理;歧视、侮辱、谩骂病人或家属;强迫病人接受某项检查或治疗措施;施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医务人员的行为疏忽、粗枝大叶;不适当地限制约束病人的自由;威胁或打骂病人;拒绝对某些病人提供医疗照护活动,如艾滋病病人等;拖拉或拒绝对急诊病人的抢救等。对此,医务人员负有道德责任,应该避免发生。

  不伤害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第一,不伤害原则与有利原则的冲突。如一足部有严重溃疡的糖尿病病人,经治疗病情未减轻,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此时为保住病人的生命而需对病人截肢。表面上看,这样做对病人将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为了保全病人的生命,这样做是符合有利原则的,因为,“两害相权”要取其轻。第二,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如在稀有卫生资源的使用上,一个病房有四个肾衰病人同时需要肾移植,但因肾源有限,不可能使每个需要的人都得到,只能按公正原则进行病人选择,未得到肾的病人在身心上将受到伤害,这是不伤害原则和有利原则同时与公正原则相冲突的情况。第三,不伤害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这多表现为医务人员为尊重患者的自主性而无法选择使病人不受到伤害的医疗行为。

  二、有利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确有助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病人的确患有疾病;医务人员的行动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损害。

  有利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第一,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的冲突。医务人员的行为,往往不单纯给病人带来益处且常常伴有副作用,此时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权衡利害,使医疗行为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益处,而带来最小可能的危害。在人体实验中,受试者可能并不得益,而且很可能受到伤害,然而这种实验对其他大量的病人、对社会、乃至下一代有好处,即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二,有利原则与自主原则的冲突。当医务人员合乎科学的选择与病人的自主决定不一致,一般多以病人有其特殊原因(如经济原因或情感方面的原因等)引起,如某孕妇若继续妊娠将对健康很不利,但孕妇出于某种原因抱一线希望要把孩子生下来,这就使医生基于有利原则劝孕妇终止妊娠的决定与孕妇的自主决定产生矛盾。第三,有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这可见于上述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的论述,而且用在这里更恰当。

  三、尊重

  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

  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责任,必须处理好病人自主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尊重病人包括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进行选择。医生要帮助患者选择诊治方案,必须向患者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当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了自己病情的信息后,患者的选择和医生的建议往往是一致的。当患者的自主选择有可能危及其生命时,医生应积极劝导患者做出最佳选择。当患者(或家属)的自主选择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医生既要履行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也要使患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对于缺乏或丧失选择能力的患者,如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严重精神病和严重智力低下等患者,其自主选择权由家属或监护人代理。

  四、公正

  医疗公正系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公正,更强调公正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上,必须以每个人的实际需要、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
  2.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与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病员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2.引导与合作型:医师和病员都具有主动性。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病员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3.共同参与型:医师与病员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病员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病员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3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1、病人的权利

  法律权利
  接受医疗服务时特有的权利
  法律权利与医疗有关的有:
  (1)生命健康权(2)肖像权(3)名誉权(4)隐私权(5)索赔权(6)要求惩戒权

  医患关系中的病人权利有:
  (1)获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
  (获得治疗权不是无限的。要求不分种族、肤色、阶级、男女、老幼、政治与经济地位如何,智力状况如何,平等地获得治疗权)
  1948年联合国《人权普遍宣言》:
  每个人有权使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保证自己及家庭的健康和幸福,包括食物、衣着、住所、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
  美国医学会宣言:享有适宜的医疗保健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
  (2)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不得歧视、遗弃、侮辱等。
  尤其是对严重缺陷、残疾者以及性病、艾滋病患者,更应当注意其人格权的保护。
  中国预防医学院原院长、中科院院士曾毅教授在2001年9月8日在名医论坛上报告,河南的一艾滋病患者被村民处理掉了。
  (3) 知情同意权 (受医学的局限性限制)美国医院协会:病人有权从他的医生那里得到有关自己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信息。
  误区:接受治疗本身是病人的一种承诺,医生无须事事征求病人意见。只有在接受对人体有重大伤害的治疗措施(如剖腹、开胸、开颅时)或采用有重大危险的治疗措施时(如剧毒药、麻醉药物)危险性大的检查措施(心包穿刺、肝穿、腰穿、造影等)及接受试验性治疗时,才需特别约定。
  希波格拉底誓言:不要把病人未来和现在的情况告诉病人。
  十九世纪末美国伦理法典:只是在绝对必要时,才把病情告诉病人。
  中国执业医师法26条1款、《条例》11条:如实介绍病情、医疗措施及医疗风险,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当两者产生矛盾时前者要让位于后者。
  (4)隐私权(我国尚无明确规定)
  即私生活秘密权,包括一切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公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生理缺陷、恋爱婚姻家庭状况、个人日记、信札。
  生理缺陷、传染病、性病、家族性遗传病
  保密与社会公共安全的关系
  误区:正因为医生有权接触患者身体和健康方面的任何秘密,所以才有一个需保护患者隐私权的问题,所以不等于只要接触到病人的隐私就是侵犯隐私权。
  (5)自主权
  1972年美国医院协会规定病人有不受任何人干扰考虑有关自己的治疗计划权。
  完全行为能力人应以本人意愿为准,当父母、配偶同病人意见不一致时,应尊重患者本人意愿。
  病人的自主权不得干预医生的独立处置权。
  (6) 拒绝治疗权
  在西方是受限制的,中国无限制性规定,往往造成其家属侵犯病人的健康权。
  (7) 有获社会支助的权利
  (8)有对医疗机构的批评建议权(无监督权)
  (9) 有因医疗事故所造成损害获得赔偿权利(包括请求鉴定权、请求调解权、诉权)
  条例规定的权利有:
  ①知情权;②病案资料复印权;③共同封存与启封权;④共同委托鉴定权;⑤申请再鉴定权;⑥随机抽取专家权;⑦申请回避权;⑧陈述与答辩权;⑨请求调解和处理权;⑩请求赔偿权(诉权)。

  2、病人的义务

  (1) 有如实陈述病情的义务
  (2) 有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一切检查治疗的义务(遵守医嘱的义务)
  (3)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服务费用的义务
  (4)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及人格尊严的义务
  (5)有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义务
  (6)有不影响他人治疗,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义务
  (7)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8)有接受强制性治疗的义务(急危病人、戒毒、传染病、精神病等)
  3. 临床诊治工作中的道德,是指临床诊疗工作中协调医务人员与病人、病人与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病人与社会、病人与家庭、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诊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则是适用于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的行为依据。它包括:整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协调一致,以及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

  1.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一的物理对象来看待。

  所谓整体也就是生理、病理、心理的统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生物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其实也就是前面讲到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的观念。

  2.最优化原则

  也就是在选择诊疗室作出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决策。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仔细地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诊疗措施。

  3.知情同意原则

  医务人员在选择和确定疾病的诊疗方案时需要让病人了解这些方案,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由的选择与决定。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询问病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接受或拒绝或选择诊疗方案的自主权。

  4.协调一致原则

  就是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是现代医学发展和医学观念演进的一种体现。

  5.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

  及时,就是要力争尽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主动迅速地治疗,并认真适时地对病人的要求和疾病变化做出反应。准确,就是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充分地利用现实条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肃认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实际的判断。有效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采用熟识并掌握了的科学手段,认真实施对疾病具有稳定、缓解、转归效果的治疗。有效原则就是对医务人员选择何种治疗手段的质的规定,就是要解决何种治疗手段可以用、如何用的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1.医德道德范畴 :在医学伦理学中,广义的范畴是反映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医学伦理学所有最基本的概念。狭义的范畴是指医德规范体系第三个层次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概念,主要有:权利、义务;情感、良心;审慎、保密等。
2.医患纠纷: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医患纠纷包括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包括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他医患纠纷(如欠付医疗费的纠纷等等)。
3.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4.生命价值观:指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5.医学道德规范:即对行医人员的道德规范,是行医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见上面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6-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