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教学中的提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题所述

  【摘要】 教学提问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提问设置一是要在教学知识的关键之处;二是要在新旧知识探索规律中;三是要在相似并易于混淆之处。做到了这些,就可使学生在解疑答难的提问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961713.htm
  【关键词】 教学 提问 方法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42-01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难以开展和深入。”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也对此阐述说“在可疑之处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使自己的提问能够问得恰到好处呢?怎样能使自己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在教学中知识的关键处设置提问。
  要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我在引导学生做游戏(两队各三名同学挟珠子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我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提问:“怎么不公平”谁能举例说明:怎么不公平呢,如学生说:淘气队是4个人挟的珠子,23+35+21+28=107个,而笑笑队是3个人挟的珠子:34+40+26=100个,就不公平了。就引出对平均数含义的进一步的了解,我可以继续提问:要做到公平又不能重新比赛了,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是要平均分?我继续提问:怎么平均分呢?请举例说明,淘气队:(23+35+21+28)÷4求出淘气队平均每人挟的珠子的个数是26个。笑笑队:(34+40+26)÷3求出笑笑队平均每人挟的珠子的个数33个。我提问:26是那组数据得平均数呢?33呢?学生回答以后。继续提问:在参加比赛时人数不同的情况下,要是比赛公平,应该比较总数还是平均数呢?应该怎么求平均数呢?学生发现: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很快就能求出平均数的值。
  2 在新旧知识探索规律中设置提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是旧知的引出:6x4=( ),学生算出结果是24,然后再出示60x4=( ),600x4=( ),在引出新知0.6x4=( ),6x0.04=(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可拟定如下提问:(1)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2)你发现什么问题呢?(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从而在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使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3 在相似并且易于混淆处设置提问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式相近、联系紧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极易混淆,影响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这些相似易混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首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如“平均数和平均分”是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图解配合设问的方式辨折。借助平均分和平均数的意义设问:平均分和平均数是不是完全一样呢?举例说明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人能分多少块糖呢?是什么意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12÷3=4)。算式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知道平均每个孩子分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分多少块糖呢?)(12÷3=4算式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这4是什么数?学生:(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分4块糖。通过以上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分法的异同点比较,经过对比,可以沟通过两种关系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和平均分是不完全一样的。使学生恍然大悟,在会心的笑中,我知道学生已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和奥妙,学生真正理解了平均数和平均分的意义及区别。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充满着数学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设置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中的提问,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切忌“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无聊的问答。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思索问题中得到启迪。
  教学实践表明:“提问”的恰切使用,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同学之间的团结的合作关系及创新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效率很大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