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的社会

如题所述

1949年,子洲县只有公办医疗人员7人。1954年组织私营医生成立联合诊疗所。1962年子洲县有医疗技术人员116名。1980年至1981年,子洲县45名医务工作者晋升为医士,34名医士晋升为医师。
1981年6名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10月县卫生局对赤脚医生进行考核,先后3次共录取乡村医生226名,赤脚医生420名,并发给《乡村医生证》和《赤脚医生证》。1985年,子洲县共有职工522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396名,主治医师10名,省级医学会会员6名。1989年有职工560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45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38名。
2010年,子洲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11个。卫生技术人员48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2人,注册护师和护士121人。病床床位475张。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476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24%,发放合疗补助款34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2.6%。 民国年间始有球类、田径等近代体育项目传入,但仅在几所城镇学校内可见。
50年代开始,篮球、田径普及较快,之后球类、武术、射击等项体育项目广泛开展,运动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排球运动较为显著,70年代,县内出现“排球热”,排球队连续十年在地区比赛中保持前三名。
1977年,子洲县体育运动委员会被评为陕西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本县宄后向省体工队、体育学院、地区业余体育学校输送优秀学员、运动员85名。1985年有体育教师42名,裁判21名,其中一级裁判1名,二级裁判5名,三级裁判15名。
2013年,子洲县在体育方面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9.9万元,支出289.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9.7万元。 子洲县群众酷爱文化娱乐活动,民间文艺丰富多彩,陕北说书、道情、民歌、秧歌、唢呐音乐、剪纸、石雕等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
1978年组织一次职工文艺调演,1979年在双庙湾举办民间音乐舞蹈学习班,1983年春节有9个公社的秧歌队到县城会演,1987年县城举办秧歌比赛,1988年元宵节子洲县秧歌队到榆林演出,获演出特别奖。1983年开始对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进行挖掘整理,先后编成《子洲县民间舞蹈简介》、《子洲县民间故事集成》、《子洲县民间歌谣集成》、《子洲县谚语集成》等。
1989年,子洲县共有专业剧团1个,业余剧团11个,县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2个,曲艺宣传队1个,电影放映公司1个,县新华书店1个,图书馆1个,录像厅17处(其中县城5处),工人俱乐部1个。子洲县文化工作先由县文教科、文卫局、文教局管辖,1981年11月设立子洲县文化局。1989年县文化局有5人,文化系统有职工154人。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2人,中国曲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2人,中国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中国舞蹈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5人。
2010年,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建成1个文化共享服务点、农家书屋30所、村文化活动室28所,完成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申报工作。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4万余册、音像制品3000张、书柜150个。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戏下乡420余场,送电影下乡6720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