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又跌!猪市亏损加剧,二轮收储能否救市?2个上涨理由

如题所述

随着官方各项政策的出台,一大批人加入了养猪行业,规模化率也提升至57%,这也加快了产能恢复,截止7月底生猪产能恢复任务提前1年实现。然而,猪价却因这一波产能恢复而持续低迷下滑,这让不少人为此惆怅不已。
尽管7月份官方开启了一轮收储工作,但3次收储也没能改变生猪行情,8月份猪价继续低迷,且创下了“10连跌”记录。本以为9月份消费旺季来袭,猪肉行情必然会带动上涨,谁知市场的消费依旧不是太好,主要是前2年大家消费习惯已改变,猪肉销量不高,其猪价难以上涨。
近期官方也明确鼓励人们多吃肉,趁着猪肉下跌时多买肉,其目的就是利用消费带动猪肉走货加快,从而刺激猪价反弹。如果猪农继续亏损,相信会有一批人选择退出养猪业,这对稳定猪价不利。
01、猪价停滞不前
9月开局迎来了“2连涨”,不过此次的上涨,主要是受官方收储预告的影响,很多猪农对未来的行情充满了期待,进而开始了一波挺价惜售。然而,今天的生猪行情再次稳中走跌,这让不少猪农为此恼火,猪价刚涨有跌,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均价为14.05元/kg,市场呈现出“4涨5跌”的局面,总体稳定。其中东北行情为13-13.3元/kg,其中辽宁跌了0.1元;华北行情稳中有涨,价格为13.2-14元/kg,其中京津两地反弹0.1元;西北行情有所反弹,主流价为12.2-14元/kg,陕甘两地反弹0.1-0.2元。
南方地区行情总体偏稳,部分地区有所下滑,其中西南地区主流价为13-14.1元/kg,其中四川、贵州各跌0.1元;华南行情为14.5-17.6元/kg,其中海南跌了0.2元;华东行情为13.8-15.1元/kg,山东跌了0.1元。
目前来看,北方地区反弹积极,不过因屠企压价力度比较大,猪企出栏量有所偏紧,以至于猪肉需求不是太高,屠企采购力度不是太大,收猪情绪不高,因此价格难以全面上涨。而南方地区,因散户养殖风险大,出栏依旧积极,屠企采购更容易一些,且市场的猪肉消费需求不高,在观望情绪下,猪价自然是迎来了一波下跌。
面对目前市场僵持的局面,很多猪农内心惆怅,毕竟如今养猪成本在16-17元/kg,但猪价却迟迟在14元左右徘徊,养猪人普遍亏损了400元,二次育肥亏损更大。不少人对未来行情不抱有希望,因此近期也加快了母猪淘汰速度,这对行情而言更是不利。
02、二轮收储能否救市?
近期的生猪利空因素其实并不少,如6-7月份大猪存栏量有所下调,但8月份的低迷再次引发了一波惜售潮,如今生猪出栏均价回涨130公斤,且300斤大猪占比上调至14%以上,不利于生猪行情反弹。
同时,市场的猪肉消费需求不是太好,尽管农村集市上猪肉已跌至10-12元左右,但大城市里猪肉仍在15元以上,自然是抑制了一波需求,且肥膘肉偏多,也抑制了猪价。
不过,近期发改委表示,猪粮比已探底5.05:1,触发了二级预警,因此近期将展开收储工作,这也是年内第二轮收储。而从相关机构来看,猪粮比已探底5:1以下,主要是饲料价格迎来了一波反弹,猪价下跌,亏损有所加剧。
有人好奇,为何收储利好消息即将展开,为何今天猪价刚涨就“哑火”?其实收储的目的并非是带动猪价上涨,主要是平衡猪价,稳定供应,在低价时收储可避免猪价过度下滑,高价时投放猪肉抑制猪价,稳定市场的物价,避免大涨大跌的局面出现。
因此,收储并不能保证猪价百分百上涨或下跌,而今天猪价不涨不跌,其实也是收储的作用。当然,收储的量并不多,如7月份预计收储量为5.4万吨,成交量才4万多吨。而我国正常年份,一天需要消耗13万吨猪肉,显然收储量很难改变猪价走势。
更何况,如今的产能迎来了全面恢复,且猪肉产量因进口加大的缘故,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局面,自然是难以改变猪市。
因此,将希望寄托于收储,其实并不现实。但接下来,生猪市场迎来了2个利好因素,猪价仍有上涨的可能,首先就是消费需求利好,如今的开学季以及接下来的中秋国庆,都会带动猪肉走货量增加,且天气转凉,家庭消费需求也在上涨;其次是近期的母猪、仔猪淘汰率加大,后期的生猪出栏量必然会减少,这对刺激猪价上涨也有利好影响。
总得来说,9月份作为传统的消费旺季,随着近期餐饮市场需求有所恢复,预计接下来猪价上涨成必然,但猪价预计只能涨至9元左右,继续上涨难度比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