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然而,从当前的实践看,诸多因素制约着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不敢、不愿、不习惯、不会创新。
一、不敢、不愿、不习惯、不会创新的表现
  不敢创新突出表现在:不敢追求突破,改革创新的魄力不够;不敢突出重点,有所作为的胆识不够;不敢剖析自己,自我否定的勇气不够。在不敢创新的基层领导干部看来,政治风险使之不敢创新,魏胜多因尝试直选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曾被免职并“双规”,在基层仍然影响很大;社会风险使之不敢创新,改革创新就是调整利益格局,调整利益格局必然带来社会风险,基层领导干部承担的社会风险与利益调整的程度呈正相关;组织风险使之不敢创新,自我否定可能给自己组织发展上带来不利影响。
  不愿创新突出表现在:不愿横向比较,见贤思齐的意愿不强;不愿改变现状,自己创新意愿不强,不愿自下而上,自主创新意愿不强。在不愿创新的基层领导干部看来,经济投入带来的风险使之不愿创新,创新需要经济成本,基层领导干部创新带来很高的经济风险;创新未必能保官升官,不创新必能保官升官,过去的领导体制使基层领导干部不只不敢创新,而且不愿创新;创新可能导致权力损失,不创新必不导致权力损失,由于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基层领导权力的缩小,所以基层领导不愿自己创新,也压制下属创新。
  不习惯创新突出表现在:不习惯坚持创新,忽冷忽热;不习惯维持创新,虎头蛇尾;不习惯支持创新,朝令夕改。在不习惯创新的基层领导干部看来,中庸之道的传统使其既不让位、又不作为;“学习实践”使其追求站对队,谨防跑错位;促进社会和谐使其以阻滞创新为代价来实现利益平衡。
  不会创新突出表现在:照搬照抄,简单模仿非创新;弄虚作假伪创新;主观独断,脱离群众,长官意志反创新。在不会创新的基层领导干部那里,“学习不够”、培训不够是理由,工作忙得抽不开身成借口。
二、创新与风险的存在关系正在改变
  微观环境使基层领导干部不敢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基层领导干部不愿创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使基层领导干部不习惯创新,培训学习不够使基层领导干部不会创新,表面似乎全是道理,其实不过是一种经验主义分析,这种探讨本身就是对创新精神的远离。微观环境、体制和机制、文化传统,培训学习的确有不利的客观条件,但任凭谁都可以抱怨,就是基层领导干部没有任何资格抱怨,因为坚持历史和发展的原则就不难得出结论,那些制约领导干部创新的客观条件及其改变的关键不在别人,恰恰在基层领导干部自身。微观环境是基层领导干部创新的着手处,体制机制是基层领导干部创新的着眼点,传统文化改造需要基层领导文化来主导,创新教育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实践做舟桥。
  立足创新,用创新思维来看待基层领导干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问题,就会发现:创新与风险的存在关系正在改变,从吕日周的安全着陆到汪洋、仇和的一路升迁,折射出政治机遇已经取代了创新的政治风险,从群众不理解到群众支持,基层领导干部创新已经由社会风险变为全社会认同与尊重;权力得失与创新的关系正在改变,《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标志着不创新的人不再能保官升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正营造着良好的创新家园;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提高领导班子和基层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素质教育、创新型培训所开创的新局面,倡导和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养成推动创新的新习惯。
三、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对策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需要提高创新意识,倡导创新观念。观念一变,世界改变,中央改革创新的全面铺开需要基层创新来试点,基层沉淀着大批优秀人才是领导创新的关键。与其坐而论道,强调客观条件,不如起而行之,抓住历史机遇,改变主体观念,身体立行创新。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需要勇于创新实验,善于创新实践。基层领导干部要行知合一,有识有胆。知行不一,有识无胆,则所知皆熟知,所识皆常识,不会有远见卓识,不会有真知灼见;行知不一,有胆无识,则容易违背客观规律,导致领导危机。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需要学习领导创新的思维方法,打破思维定式。活学联想思维和逆向思维,善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以自己创新拉动下属创新,以自主创新推动组织创新,引领组织走上创新的跑道。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党的干部学校创新培训力度,提升创新空间。通过理论培训提升学员境界,从而明确,骑墙从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学而不践是对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误解,消极和谐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通过实践互动体验拓展学员创新的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视域,为工作创新打好基础。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需要完善创新机制,繁荣创新文化。基层领导干部要以自身的创新态度,进行基层体制创新试验;建立激励创新的考评机制、为创新文化繁荣提供必要的载体;积极吸取民间创新意念,为推动全社会文化观念转变做出示范,也为全国性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8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不竭的动力,也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社会不断地发展,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的要求,要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特别是面对落后的基层,作为基层一把手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发展,是我们创新的前提。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自我封闭,我们的领导工作就难以做到根据变化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工作创新、领导方法与艺术创新。我们今天之所以特别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基层的实际情况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在基层的党员干部执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是农村如何尽早地跟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而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要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科学发展,不断地开拓创新。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基层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科学发展,在实践中自我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领导干部必须积极地投身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领导群众实现改革任务,才能领导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共同奔向富裕。

深入实践,勇于实践,是基层干部掌握第一手情况的法宝,也是基层领导决策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要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做到敢闯而不乱闯,敢试而不乱试,对风险要勇于承担,不推卸责任,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科学地发展。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来源于后期的培养和锻炼。实践证明,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其领导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前提,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大多数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老化,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绪,从复杂变化的形式中找到关键,并迅速采取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学习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功,实践是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的大课堂。基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不断的实践,积极从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