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人祖先是非洲人嘛?

如题所述

不是,他们是独立的民族,最早记录迁移到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展,但真正的起源不得而知。

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已知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为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这类记录在出版史学界也被称为泥板书,可以被定期约为公元前36世纪。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因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称作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伊拉克(Iraq)境内)。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由于这一带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土”。新月沃土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及两河流域,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000 年代率先进入了文明时期,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古文明。
两河文明中最早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创造这一文明的是被阿卡德人称其为“苏美尔人”。大约经过公元前4千纪近千年的文明积累,形成了许多个城邦国家,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 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距今6000年前,阿拉伯半岛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南端的波斯湾口一带(今科威特及邻近地区),是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苏美尔文明的古苏美尔人,乌鲁克人,乌尔人,在拉格什,艾利都和苏萨,拉萨地方建立两河文明的地方。其中的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乌尔纳姆法典》。其后的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文明,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在亚述之后,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印欧语系的赫梯文明也颁布了《卡迭石条约》。

“苏美尔人”的涵盖范围及早期历史:
约在公元前4500年和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两个时段,分别登陆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的是两拨外来族群。两拨间隔约500余年。
第一拨被称为“欧贝德人”。将公元前4300-3500年间这一地区的文化称作“欧贝德文化”。在公元前5千纪,南部地区已经出现了金属器,已经有铜鱼叉等工具的出现。传说和考古发掘资料均表明,埃利都是这一带的最古老的居民点之一,是欧贝德文化的发源地。欧贝德文化的主要标志是彩陶和神庙建筑。
世界著名苏美尔学家、美国学者S.N·克莱默教授《文明的摇篮》一书认为:欧贝德人是与苏美尔人完全不同的民族,他们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居民,在苏美尔人来到之前,他们已经在这里定居很久了。在公元前5000年时,两河流域平原上到处都有欧贝德人用泥砖建造的村落,甚至已有了规模宏伟、构造复杂的神庙。到公元前4000年时,他们的影响已不仅限于两河流域南部,而且遍及整个近东。他还发现在后来发现的苏美尔泥板文书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分另被称为伊迪格拉特和布朗农,而这两个词都不是苏美尔文,因此推断可能是欧贝德人的用语。另外,诸如埃利都、乌尔、拉格什、尼普尔和基什等,也被认为最早是欧贝德人建立的村镇,后来发展成为苏美尔人的城市。
克莱默的观点也不全对,这里将头一拨欧贝德人与后一拨苏美尔人作了一个区别。至少彩陶、土木结构建筑、神庙等皆由欧贝德人开始就有了。甚至农业也是如此。没有发现欧贝德人的文字,但不等于没有文字,语言上两者区别但也有相通的地方。后来的苏美尔人挤兑了欧贝德人的一些地盘。

后一拨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后进入两河流域。直到公元前3500年才显露出来,创造了最早的文化——乌鲁克文化(公元前3500-3100年)。这一时期,恰与关中地区的黄帝时代相对应。
这是西亚铜石并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伊拉克境内的古城乌鲁克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年代晚于欧贝德文化,约于前3100年为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所取代。主要遗址有乌鲁克遗址(12~4层)、埃利都遗址和尼普尔城址等。除石器外,金属制品的盛行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主要为矛、棍棒头等铜制武器及金银制容器等。石斧、石刀等石制生产工具和陶镰仍继续使用。流行轮制的红色或灰色磨光陶器,有的饰以简单刻纹,器形以高柄长嘴的钟形罐为主。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已知有人工灌溉。手工业、特别是制陶和采石日益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这一文化的雪花石膏雕像也十分精致。冶铜业的发展不但扩大了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也促进了与周边地欧早已存在的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的开始活跃,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晚期,社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氏族制开始瓦解,并逐步向阶级社会过渡。乌鲁克文化最典型的文物是圆筒印章。印章上有屠杀俘虏或将俘虏送给权贵人物的图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级分化与对立。这一时期苏美尔人把分散的小村庄发展为成镇,出现了大规模的神庙和宫殿建筑,以其为中心形成庞大的聚落,并向城市发展。神殿建筑较欧贝德文化的规模更大,以神庙为中心,出现了大规模的聚落,并向城市发展,奠定了苏美尔时代城市的基础。这种聚落址以乌鲁克为最著名。其第6层时的城区面积不小于0.81平方公里。其中官方建筑物、园地墓地和民房各占三分之一。神庙建筑物集中在伊安纳塔庙和天神安努塔庙区。前者的代表性建筑是石庙、红庙、迷宫和镶嵌厅。镶嵌厅筑于台基之上,大厅的柱廊由两排直径达2.62米的柱子拱立,围墙以红、白、黑色的圆锥形镶嵌物装饰。这些建筑物的宏伟的规模和高超的镶嵌装饰技术,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尤其是这一时期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的象形文字。在基什城址附近的奥海米尔岗发现一小块石板,其两面以直线刻画出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其中可以辨识的有人的头、手、脚等,年代约为前3500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目前已发现乌鲁克文化的象形文字共有2000多个,大多书写在泥板上。

先后进入两河流域这两拨人,谁是苏美尔人?一种观点认为前一拨欧贝德人不是苏美尔人,只有乌鲁克文化创造者这后一拨才是苏美尔人,他们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后,征服了欧贝德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欧贝德人也是苏美尔人,因为从欧贝德时期到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史没有实质性的缺环。
来自参考文献-苏美尔人的来源及历史文化背景_华夏史略-西安卢长信著-的观点,这两拨人均可称为苏美尔人。因为一是这两拨人时间上相差约五百多年,但在文化上差异不大。二是后一拨并非对前一拨完全性的征服,实质上是挤兑。在这两拨人没来之前,这里是巴比(伯)人的地盘,第一拨挤占了巴比(伯)人的地盘,使一部分巴比(伯)人西迁,后来在北非形成柏柏(巴伯)尔人。第二拨到来后,又挤占了第一拨一部分地盘,第一拨人还存在于此,共同创造着后续的苏美尔文明。因此,所谓“苏美尔人”,应是这两拨人的统称。
约于公元前3100年取代乌鲁克文化而兴起的是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因发现于巴比伦城址西北的杰姆代特奈斯尔而得名。到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早王朝建立时结束。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
该文化农业在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生产工具多半仍为石器,如镰、锄、刀等,也有匕首、斧头、鱼钩等铜制工具和武器,但使用还不普遍。乌鲁克文化期出现的神庙建筑这时有了进一步发展。最典型的是乌鲁克的白庙。它建造在天神安努的塔庙上,面积约378平方米,为土坯拱墙结构,外表以石灰粉饰,白庙因而得名。该文化以彩陶、印章、泥板文书和石雕像著称。彩陶多用红、黑色绘几何形和动植物图案。印章为圆柱形,或塑成人和动物形象,常雕刻狩猎、宗教崇拜场面。泥板文书上刻写的是象形文字,已发现的主要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记载和词汇表。雕刻技术臻于成熟,发现不少优秀的作品,如贵妇人头像、刻有男子与狮子搏斗场面的石碑等。在一件石制水壶上,刻有一圈交替的狮子和公牛图像,逼真而富有动感。此外,还发现有车及各种质料的装饰品、金属制品、玩具等,反映了这一文化生活内容的丰富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普遍使用文字,出现泥板文书,灌溉设施、土木工程、金属加工等技术都有明显进步,有人推测以神殿为中心的城市国家此时已经形成。

关于苏美尔人来自何方,原籍何在,只能说苏美尔人并非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的居民。关于苏美尔人从哪里来,有诸多猜测。有说来源于北部,由中亚或高加索或亚美尼亚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后延河而下;有说来源于东部小亚细亚山地,每个苏美尔城市都有名为兹古纳的梯形塔,寓为一座山;有说来源于埃及或南部的波斯湾,据苏美尔人的传说,他们最早的祖先住在第尔蒙岛上,此岛可能位于南部波斯湾中;有说来自蒙古,因为他们的语言中含有许多蒙古语音。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部分参考来自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9f59660102eh4p.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