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从自然美,艺术美或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自然环境,科技成果的角度,分析五大洲中世界遗产的一些

子,以口头或文字形式表达其中你最感兴趣的视觉形象特征。

  2014年6月2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闭幕,大会审议通过新增26项世界遗产。根据最新统计,《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1007项,其中包括779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97项自然遗产,31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有31项遗产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有遗产,这些遗产分布在161个国家(耶路撒冷尚未确定归属)。此次会议有1个国家首次在登录在《世界遗产名录》中,这个国家是缅甸。

  截止2014年6月25日,五大洲的遗产数量排名:

  1. 欧洲 422(1项为与亚洲共有;17项为2国共有,2项为3国共有,1项为6国共有,1项为10国共有)

  2. 亚洲 260(1项归属未定;1项与欧洲共有,1项为3国共有)

  3. 非洲 129(4项为2国共有,1项为3国共有)

  4. 北美洲 101(3项为2国共有)

  5. 南美洲 67(1项为2国共有,1项为6国共有)

  6. 大洋洲 29


  各大洲列举1处世界遗产:

    欧洲

遗产名称:比萨大教堂广场(世界文化遗产)

所属国家:意大利

入选时间:1987年(2007年对遗产范围略作修改)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vi)
地理位置:N43 43 23 E10 23 47
遗产编号:395

简介:
  比萨是意大利中部名城,位于阿尔诺河三角洲。比萨因比萨斜塔而闻名世界。比萨兴建于公元前1世纪,原为厄特路丽亚人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时,比萨成为意大利中部重要的海上共和国。后来,比萨在与佛罗伦斯的对抗中不断削弱,地位急剧下降。1406年被佛罗伦斯击败后并入该城邦。1806年成为意大利王国比萨省的省会。比萨大教堂广场位于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广场周围还保留着古代的城墙和城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一片宽阔的草坪上,坐落着比萨大教堂广场。广场上有一组举世闻名的纪念建筑群:大教堂、洗礼室、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地。这四件中世纪时的建筑杰作对意大利11世纪到14世纪间的纪念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亚洲

遗产名称: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所属国家:中国

入选时间:198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ii)(iv)(v)(vi)自然遗产(vii)
地理位置:N36 16 00.012 E117 05 60 
遗产编号:437

简介: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跨越泰安、济南两市,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泰山,古时称岱宗,春秋时改为泰山,被称为东岳,位居五岳之首。泰山不但在地质学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泰山地区在太古时代经历了剧烈的地壳抬升和沉降,终于在3000万年前形成了今天的泰山。泰山地区的寒武纪片麻岩群是华北台地的基底,地层剖面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保存完好。泰山杂岩形成于太古代,年龄在20亿年左右。泰山有丰富的地壳运动遗迹,在地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并设有著名的地质研究基地,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近两千年来,庄严神圣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非洲

遗产名称: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世界文化遗产)

所属国家:埃及

入选时间:197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i)
地理位置:N29 58 33.8 E31 07 49.5
遗产编号:86

简介:
  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位于埃及东北部开罗郊外,尼罗河西岸。金字塔墓葬群遗址坐落在古埃及王国首都孟菲斯的周围,主要在吉萨高原上,其中包括三座金字塔、一个名为狮身人面像的大型雕像、多处墓地及一个工人的村落等。遗产位在距吉萨旧城9公里的沙漠中,在开罗市中心西南方25公里的位置。其中的金字塔在历史上是西方想像的古埃及的重要标志,在希腊化时代广为人知,其中的胡夫金字塔列名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也是七大奇迹中目前唯一仍存在的建筑物。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埃及王国首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墓地古迹,包括石冢、装饰华丽的墓室、庙宇和金字塔。这处遗址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北美洲

遗产名称:黄石国家公园(自然遗产)

所属国家:美国

入选时间:1978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ix)(x)
地理位置:N44 27 38 W110 49 40
遗产编号:28

简介:
  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海拔2,134-2,438米,面积8,956平方公里。黄石河、黄石湖纵贯其中,有峡谷、瀑布、温泉以及间歇喷泉等,景色秀丽,引人入胜。其中尤以每小时喷水一次的“老实泉”最著名。园内森林茂密,还牧养了一些残存的野生动物如美洲野牛等,供人观赏。园内设有历史古迹博物馆。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它就像中国的长城一样,是外国游客必游之处。它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而著称于世。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石国家公园中广袤的自然森林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其中96%位于怀俄明州,3%位于蒙大拿州,还有1%位于爱达荷州。黄石国家公园拥有已知地球地热资源种类的一半,共有1万多处。国家公园还是世界上间歇泉最集中的地方,共有300多处间歇泉,约占地球总数的三分之二。黄石国家公园建于1872年,它也因为其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其中包括灰熊、狼、野牛和麋鹿等。


    南美洲

遗产名称:印加路网

所属国家:哥伦比亚、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

入选时间:201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vi)
地理位置:S18 15 00 W69 35 30 
遗产编号:1459

简介:

  “印加路网”遗产项目由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共同申报。遗产项目共计包括149个遗产点,其中在阿根廷境内共有14处遗产点,在玻利维亚境内共有4处遗产点,在智利境内共有34处遗产点,在哥伦比亚境内共有9处遗产点,在厄瓜多尔境内共有28处遗产点,在秘鲁境内共有60处遗产点。印加路网是南美洲被殖民前覆盖最广、最先进的运输系统。 [1]该路网以两条分叉众多的南北走向的道路为基础。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分是马丘比丘小径。部分路网是由先于印加帝国的文明所建造的,特别是瓦里文明。部分的路网还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沿用,比如皇家大道。

  人们并不完全知道路网的真实范围,自从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无论是在某些地区完全挖了道路,或是马的铁蹄、牛车的金属车轮都使其恶化乃至沦为废墟。今天的这条线路中,只有25%仍然可见,其余的都被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摧毁。各种不同的组织,如UNESCO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一直在与伟大印加路线所经过的6个国家的政府、社团一起合作,努力来保护这条路线。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印加路网是广泛的印加通信、 贸易和防务网络,覆盖 30000 公里的道路。在几个世纪由印加人建造,部分是基于前印加的基础设施,通过世界上最极端的地理地形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网络链接在海拔 6000 米以上的安第斯山脉,从白雪皑皑的雪峰到海岸,穿过热雨林、 肥沃的山谷和广袤的沙漠。在第十五世纪达到其最大顶峰,蔓延到整个长度和宽度的安第斯山脉。印加路网包括 273 组件网站,传播超过超过 6000 公里。他们选择要突出显示的网络,以及为贸易、 住宿和存储,其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社会、 政治、 建筑和工程成就和宗教意义的场所。


    大洋洲

遗产名称:大堡礁

所属国家:澳大利亚

入选时间:1981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ix)(x)
地理位置:S18 17 10 E147 42 00
遗产编号:154

简介: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大堡礁位于太平洋珊瑚海西部,沿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线绵延2000余公里,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大堡礁水域共约有大小岛屿600多个,其中以绿岛、丹客岛、磁石岛、海伦岛、哈米顿岛、琳德曼岛、蜥蜴岛、芬瑟岛等较为有名。这些各有特色的岛屿现都已开辟为旅游区。大堡礁由350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顶。从上空俯瞰,礁岛宛如一棵棵碧绿的翡翠,熠熠生辉,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这里物种多样、景色迷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包括400种珊瑚、1500种鱼类和4000种软体动物。大堡礁还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场所,因为这里栖息着多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比如儒艮(“美人鱼”)和巨星绿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