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最大问题在哪里?

如题所述

广州没做错什么,只要大家长一句话的事,给政策支持就行。

比如分点金融的事业给广州,当年邓爷爷那个圈,有了深交所;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全国第一,北京地位无可动摇……

南沙自贸区的惠企税收减免政策比起深圳前海差远了……

只有做生意,商贸优势的广州,唯有继续负重前行……

广州最大的问题是城市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整体性主要是把老城区与新城区区分开来,从全国范围讲,广州的老城区保护还是搞得较好的,要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继续搞,下决心折掉一批二十米以上的高楼,使老城区的视野更加舒坦,老广州的特色更加浓厚。新城区的房子可以更高更密一点,显得更气派更现代化一些!科学性主要是广州的主打产业到底是什么?广州在中国的定位与特色在哪里?其中有的是国家考虑的,有的是广州自己考虑好了然后向国家争取的。如很多央企的总部设在广州的不多。可能仅南方电网等几家,广东省著名民企的总部设在广州的也不多,比如华为就设在深圳,格力还在中山,广卅的总部经济就是一块短板,而原来著名的广交会无论在宣传上,还是在国家实际地位上己开始边缘化?

广州本来是广东的老大,无论城市人口还是城市用地规模都远超深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配套、市政交通设施都比深圳发达。这几年反而被深圳反超,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广州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广州没有做好这个老大。

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同周边城市都处于竞争状态,协调发展不够。本来佛山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优化布局能支撑广州金融文化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现状是产业、房地产等都处于竞争状态,使得广州的房价也不高。最好的例子就是深圳华为工厂搬到东莞,但总部和生活居住在深圳。发展南沙新区,追求大而全,没有同周边配套协调发展,缺乏周边如顺德中山工业城市的产业支撑,生活区不像生活区,工业区不像工业区,城市景观水平不高,同深圳前海后海发展相比差距越来越大。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只考虑广州市自己的利用,缺乏珠三角甚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比如高铁沿线都在周边城市,中心总站在广州,使得广州周边工厂、村民住房和房地产开发楼盘、铁路高架桥、高速公路混杂。可以说广州除了珠江新城以外其他地方城市面貌都不是很好。

广州的用地规模远大过深圳,但是人才进入广州的门槛比深圳更高。

广州有三个问题:1、原有优势商贸产业没有积极推动升级,即得利益关系复杂,没有不断加持引领中国商贸前沿的竞争力,没有抢先发展进口贸易市场(被上海抢了“中国进口商品交易会”),对世界商贸的影响力也逐步下降。2、没有定位好高新产业、高新工业和高新服务业目标,地盘越来越大,新兴产业却没有集中优势去开发定位,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各区县也都各抢各的机会,没有城市整体规划专项攻坚的竞争力。城市规划天天讲,执行方面却是停在纸面文件上的多。不少大好发展商机被其它城市抢了先。 3、广州的领导层面创新领导能力不够,主要领导顾及太多(下面盘根错节,上面支持不够),调整频繁也影响政策执行效果。感觉广州的领头羊比不上上海、深圳的领头羊。给广州的建议:1、强力推动升级现有商贸产业,内贸、出口、进口一起抓,产业集中规划梳理,加快项目优胜劣汰,加强产业配套服务和支持,做精、做强、做新,抢回中国商贸第一,争取引领世界商贸。2、尽快调整土地产业发展方向,已有资源合理利用,新拓地产资源重点用于城市产业规划升级,不再以住房地产为重心。加快便捷交通建设,疏导居住人流、商贸人流、产业人流,充分利用广州市地盘大、可利用地盘多的优势,给新兴产业进场开辟发展空间。3、加强人才吸纳政策,建议对中专以上人才无条件入户,对大学以上人才给予入户分级福利待遇。产业升级开拓必须要有充分的各层次人才保障,没有人才,再好的产业政策也执行不好。4、寻求中央、广东更多发展政策支持,提升市、区领导的创新领导能力建设,稳定领导强化对城市规划的执行,把握好发展方向,持续用力、争取落地、开花结果。 总而言之,广州没有多少硬伤制约发展,关键在于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上要大提升,才能超越深圳,追上北京、上海。

广州很好,千年商都,但走错了几次:

1.产业布局的问题。传统产业外贸, 汽车 工业,服装等都很发达,但金融被深圳交易所占了期货和黄金、离岸人民币等都没落地;互联网没抓住头部,带动不起产业人才;传统日化差点走上海错路、新能源没没争过特斯拉,头部企业总部经济也有流失。

2.广州商贸底蕴够厚,高校人才也够,很适合工作生活,有烟火气不急不躁,太淡定;深圳抓用地调整产业布局,产业虹吸人才青春劳动力,有点用力过猛;省府配合的好是非常好的双子星周期替换增长。

3.广州财政交税太多,政府又藏富于民。

既然广州是微信的诞生地,微信是在广州这块土壤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继续强化智能应用这个引擎,使广州更便民,利民,亲民。使广州吸引创新人才,持续不断散发朝气能量。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身上既有荣光也有包袱。最近20年来广州的发展也不算差,主要问题还是发展得不够深圳等新兴城市快。究其原因,主要的还是 历史 包袱比较重,步子迈不开。下面就谈广州过去20年发展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因为是想到就说,所以顺序上并没有先后之分。

一,广州给我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旧利益集团太庞大了,这导致广州在过去20年一直主要在维护旧城区的利益,而对外围郊区基本上就是属于不上心的状态。地铁方面,过去这20年广州的地铁密集线路主要都是集中在老城区,虽然说现在广州已经是区区通地铁,每个区都有一条地铁线路到达,但是在郊区地铁的便利性也并不怎么好,一是线路密集度比较少,二是换乘不便利,三是老城区地铁太密集了,不是很必要【老城区的公交线路也非常发达】。老城区在旧改拆迁方面成本非常的高,在老城区继续搞城建,这其实并不划算,不紧推高了老城区的房价,也加剧了人口聚集在老城,加剧拥堵。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好的资源也都是堆积在老城区,而像黄埔这些高速发展的新区,过去这些年,好的学校和医院都很稀缺,新的建设也非常缓慢,密度也不够。由于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仍然聚集在老城区,而达不到人口向新城区疏散,做大蛋糕的目的,所以广州经济发展的量自然也不会很大。

二,广州是有心想发展多个经济功能区的。但过去这些年,每当提出新区建设的时候,总有一些嘲讽的声音说是摊大饼,这些短视愚蠢的观点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些决策,导致的上面问题一的出现。要知道广州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一线城市发展多个经济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处开花不如多点开花。希望在接下来这5年里,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还有南沙科学城可以按照既定目标顺利发展,给广州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能。按照广州一区三城十三节点的发展路线,广州未来经济是充满希望的,关键就是能够按目标去落实,而不是一直被困在老城区里吃老本。

三,广州的面积是深圳的三倍多,深圳是多中心发展的典型城市案例,广州完全有机会也发展成为多中心城市。希望IAB和NEM的新经济力量在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还有南沙科学城得到迅速发展。当然前提都是需要在这三个新区里加大投入交通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大人才人口的导入,让产业迅速发展起来,让新区城市生活迅速成熟起来。这就差不多等于是再造三个新广州的效果了。

最后还是要强调: 广州的市域面积非常的广大,老城区只占了广州非常非常小的一点面积,不足以辐射广州广大的行政区域,加快建设多中心的发展,对整个广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新城区的建设需要一点时间的积累,需要政府持续的给新城区导入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这些都做到后新的城区才能够成熟起来,那时就是广州经济全面丰收的时刻了。

【继续补充】刚才看了其他几条回答,其中有人提出广州的规划不行,认为广州没有协调跟佛山的发展问题。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广佛同城其实对广州是一种拖累。事实上在过去是20年里,广州为广佛同城付出了太多(修桥修路修地铁),而佛山又为广佛同城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自己想想(不断建楼卖地吸血广州人才和资金)?我爱广州和佛山,我希望两个城市都发展的好,但见过太多1+1小于2的案例,所以我是希望广州佛山一起竞争发展,而不是现在搞的所谓广佛同城。广州自己的市域内有大把有待开发的地方,过去20年往西边发展,其实耽误了广州自己市内的发展。而佛山也有点因为广佛同城而不思进取,一心只想靠近广州卖地建楼【佛山市域内也有大把有待开发的地方】。所以广佛同城实施20年,你看效果就是两个都发展的不怎么样【广州相比深圳,佛山相比东莞对比下】。广州的工业值相比佛山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往那边发展,其实广州是反而被佛山给虹吸了。再强调下,不想引起地域之争,我同时爱广州和佛山,我更愿意看到这两个城市一起竞争发展,共同进步。

深圳经济超广州,以我井底之眼观之,主要两点。

第一,深交所,股市经济,你做实业的,还不如股市涨个泡,交易的虚拟经济,可以压倒多少实体经济?

第二地产开发,深圳房价平均值绝对比广州高,一堆砖头水泥推高的市值,又有多少实体经比拟?

以上两点,都是我的粗想,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广州和深圳的实体店铺,出口产品价值。

和深圳之间的定位与区隔存在不清晰,需加速梳理与明确。

广州和深圳最好的关系是竞合,因为 历史 的原因,广州和深圳缺乏一个协同一致的目标,导致内耗频频,尤其是深圳的区域影响力、交通屡受制约,这一点在民间的反应上更是突岀。

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行,目标对标世界一流大湾,诸如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并明确了深圳的核心引擎地位,兼其本身金融、科创、经济实力以及海洋中心城市的海域优势,这就从客观方面很明确了与广州之间的发展序列规划。

广州若能从全局来对自己进行取舍,发挥自己强项,那最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目前已经可喜的看到,无论是深中还是深珠,深圳的枢纽作用日益显著,这可以与广州并驾齐驱,从而强强联手,崛起世界一流大湾之列。

广州有着大大少少为数不少的专业市场并且散落在市区内各个角落,这些专业市场曾为广州的GDP发挥过贡献,但又为城市的消防、交通、环境带来不少问题。在目前互联网经济不断冲击下,政府如何借势结合城建从新布局,进行整合转型升级做好顶层设计,利用好广州的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既有航运港口、又有高铁,既是南部重要空港,又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路网,联合周边珠三角的佛山、东莞的制造业优势,保留自身千年商都的名号,让商贸业继续发挥作用成为广州重要的名片大有可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