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剂所说的浓溶液和稀溶液是如何界定的?

如题所述

比如说,H2SO4溶液:
质量分数70%以上的硫酸,则被认为是浓硫酸,相对的,小于70%的则是硫酸(或稀硫酸)。
而浓硫酸一般最高浓度可达到98%。而就硝酸来说,65%左右的硝酸,即可成为浓硝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4~15mol/L但并不是说64%的硝酸就是稀硝酸,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浓稀是相对的原因。就盐酸来说,质量分数35%为稀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大约是12mol/L。
一般来说,这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时,就是稀溶液。而物质的量浓度>10mol/L时,就是浓溶液。你应该注意到了,那么 在浓度为 1~10mol/L的时候呢?这个就要看对应的生成物了。所以,这就回到了提问中说的,浓稀是相对的。很多溶解度比较小的物质,虽然物质的量浓度很低,但也可以是浓溶液。比如说Ca(OH)2溶解度仅为0.5g,但其饱和溶液就可以称为是Ca(OH)2浓溶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1.不同的溶液浓稀程度的界定判断是不同的
2.如果是有色溶液,颜色深点的就是浓溶液.
3.看看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速率大小程度,速率大的就是浓溶液.
4.相对于稀溶液来说,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
如:70%以下的硫酸常认为是稀硫酸
浓和浓和稀是相对的
比如有的物质溶解度很小 那么它的饱和溶液相对于它的不饱和溶液来说 就是浓溶液 但是和其它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的溶液相比 就是稀溶液
稀是相对的
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 )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溶解度很大,因此它形成的溶液不一定很浓,同样不饱和的溶液溶解度不一定很小,因此不饱和溶液不一定很稀.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这句话是对的
一般,大于10 mol/L的称为浓,小于则属于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24

化学中稀溶液和浓溶液区分是通过质量分数或者浓度来判断的,往往物质不同,那么对应溶液的稀或浓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例如硫酸的质量分数超过70%为浓溶液,硝酸则为65%。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
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成分: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盐就是溶质)
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水就是溶剂)
3.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
溶液性质: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溶液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