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眼睛很正常 却是近视加远视

如题所述

昨天遇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检查视力,首先是助手帮他查的视力,发现双眼视力达一点二,以为眼睛是正常的,没想到再分别检查单眼视力时才发现一眼视力达一点二,另一眼视力零点五都不到。于是初步判定视力不好的眼为近视,视力达一点二的眼睛为正常眼。接下来给孩子进行验光才发现,孩子原来双眼都存在屈光不正。视力达一点二的眼睛是七十五度远视,视力为零点五不到的眼睛为一百七十五度近视。

再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眼睛为交替视。即双眼不能同时视远或视近,看远时只有一只眼发挥作用,看近时是另一只眼发挥作用。在进行单眼遮盖检查时,一眼看近正常(此眼为近视眼),另一眼看近时,一会清晰,一会模糊,来回反复变动,无法定焦(此眼为远视眼)。双眼同视时其实只是近视眼在发挥作用,远视眼是处于废用状态的。
远距离遮盖试验的结果恰恰相反,那只远视眼在看远时作出了一定的调节,让视网膜上的成像变得清晰了,视力可达一点二。那只近视眼就不用说了,因为无论怎样做,视网膜上都无法成清晰像,所以视力小于零点五,当双眼同时视远时,眼睛同时进行了调节,远视眼变清晰的同时,那只近视眼的视力变得更模糊(因为双眼调节是同步的)所以在看远时那只近视眼是处于废用状态的。
这样的眼睛是没有立体视视功能的,因为双眼单视分为三级,即一级同时视,二级融合视,三级立体视。同时视指由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信号,不是两眼交替接受,而是同时接受。融合视是在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中枢将落于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物像。立体视是在具备以上两级视功能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是双眼的调节与集合在视中枢指令下的更高一层次的生理功能。很显然这个孩子是交替视,不具备一级同时视的条件,三级立体视就无从谈起了。

没有立体视功能也称为立体盲:我们用一只眼睛看东西,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像,用两只眼睛注视景物时,便产生了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的两眼分开在鼻根两边,两眼扫描的角度不同,景物在两眼视网膜上成像会有偏差,即所谓视差。来自有视差的两眼信息,经过大脑融合分析后,便得出了远近、前后、高低、深浅的立体感。如果两眼视力相差甚远,或两眼不能同视,即一眼注视时,令一眼处于休息状态,就不能将两眼获得的视觉信息同时供大脑视觉中枢加工处理,或者是独眼,就会缺乏有三维空间距离、深度和立体的视觉,被称为立体盲。这是近几年才由生物学家所发现的一种双眼视觉障碍。它常伴有弱视、斜视、屈光参差和单眼低视力等眼病。 
 立体盲者,许多工作不能胜任。如飞行员、机车司机、操作现代化机械、创造和监视精密仪器、医务工作、体育运动和演员等。因为立体盲者从事上述工作时,不但严重影响效率,而且极不安全,容易出各种事故。这些患者的职业和工作应当受到严格限制(钱广来文)。
眼睛出现这样的情况,绝不是暂时发生的,近视眼的度数都是随着时间的拖延,度数才慢慢加深的,这样的度数最少在两年前就会看出来异样。特别是哪只远视眼应该是从幼儿时代就是这样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远视都是天生的。
当我把检查结果告诉家长时,家长不太接受这个现状,她说他每年都要带孩检查眼睛,这么些年来都没查出孩子眼睛有问题。每年去检查的时候他们都告诉她孩子眼睛是正常的。
由此我分析了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当孩子双眼同时看视力表时,视力可达一点二,盲目根据这个视力来判定孩子眼睛正常,没有进行深查。为什么不进行深查呢?有可能是时间不充分,比如说上班的时间就那么几小时,而需要检查的人有很多时,平均分配到每个需要检查的人身上的时间就很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时间作详细地检查了。也有可能是检查操作者的专业水准不行,甚至是专业不对口,虽然发现了一些症状,但误以为是正常的。
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一个视光师在验光时,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长长的队伍等于巨大的工作量,而视光师的日常工作时间有限,但工作量必须完成才能下班,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减少每个人的检查时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节假日。在医院,因为排队的人都已交了挂号费和验光费,工作必须完成,在眼镜店和视光中心等地方,也必须完成任务帮助老板或经理们抓住生意,否则领导们会不高兴,甚至让视光师下岗的可能性都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有良心的视光师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明明知道时间不够,也只能进行粗略简单的验光了,因为他们必须先保住自己的“饭碗”,这样的问题完全是由时间不够造成的。广大患者和顾客们也要反思一下,想一想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我们中国,视光师的构成是很复杂的,大至可分为三种:专业院校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的视光师、普通眼科医生和临时培训出来验光人员。
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的视光师,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主要包含两大块:眼科学和视光学,所以这个专业才是真正学习验光知识的专业,这才是从事验光的对口专业。
普通眼科医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是眼科学,视光学知识是没有学习的,所以对光学方面的知识是缺乏的。
临时培训出来的,对眼科学和视光学都不是很精通,在培训时学的也只是皮毛,不可能深入的。当然也不排除当中有不少人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自学成才,专业技术并不差,但这样比例所占很少。
专业水准不一样,对同一个患者(顾客)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作出的判断当然就不一样了,处理方式当然就更不一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一些事了。要想验好光,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两个条件:专业的水准和充分的时间,两者缺一不可。不,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有了专业的水准,还要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心,用心去验,用良心去验,最终才能得出精准的结果。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实行了验光预约制,就是事先预约,确定时间,不用排队浪费时间,避免需要验光的人太集中,让每个需要验光的患者(顾客)都有充分的时间让视光师去检查。这是确保验光师有充分的检查时间的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怎样确保视光师具备专业水位呢?其实这个问题在英美澳等国家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非眼视光学专业一律不准从事验光工作,包括普通眼科医生都是不允许的,否则一律视为非法,给予重罚。因为专业不对口,就不可能非常精通。这是避免工作中产生错误,从源头解决的最英明的方法,希望我们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能这样做。

合肥钱氏眼科验光配镜眼视光门诊 钱广来文
2016/8/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