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和溶解性之间的关系

如题所述

溶解性是指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的尺度,它是定量来分析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的。 所以物质的溶解性用溶解度来描述。

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

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

扩展资料:

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我们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4
溶解性是指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的尺度,它是定量来分析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的。 所以物质的溶解性用溶解度来描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03
大于10克为易溶,大于0.1小于10克为可溶,大于0.01小于0.1克为微溶,小于0.01克为难溶
第3个回答  2020-07-25
溶解性是性质溶解度是数字
第4个回答  2020-09-29

溶解度和溶解性有何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