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罗斯福的新政有什么区别或者说联系

基本就是2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危机,它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恶化了国际关系。这次大危机是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也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危机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 为摆脱危机,各国统治阶级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1932 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减缓和摆脱危机的做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二战后的半个世纪内,美国历届政府在不同经济理论指导下采取和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中所进行的改革各具特色。无论是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建立,都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验与教训,要把握四个阶段,即列宁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 了解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5.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6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比较 (1)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相同点: ① 所有制方面都是“混合经济”,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并存; ② 管理方式:市场和计划(行政干预)手段都有; ③ 分配方式:个人所得和福利分配同在。 (2)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区别: ① 根本目的:前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发展完善资本主义; ② 前提:前者是坚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后者是坚持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制度; ③ 所有制: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者是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④管理方式:前者以计划和干预为主、以市场为辅;后者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 ⑤ 结果:前者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工农联盟、有利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发展了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3) 启发与认识 ① 社会主义体制和资本主义体制都是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②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 ③国有和私有制都是经济形式,资本主义也有国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哪种经济形式占主导; ④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是为缓和国内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直接受益者是民众,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和垄断资本家; ⑤“ 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的社会化和分散化,但企业真正的决定权仍然控制在少数股东手中; ⑥ 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比较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 世界经济大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 (1) 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2) 过度的贫富悬殊 (3) 狂热的股票投机 表现: 1929 年 10 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随后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特点:①来势凶猛、②范围大、③时间长、④破坏性大。 影响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2.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 表现:①面对危机,胡佛政府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②实行了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措施。 (2)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举国怨声载道,期盼克服危机。 3. 病入膏肓的经济 (1) 金融业崩溃。 (2)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 失业工人大量增加。 (4) 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 二、罗斯福新政 1 .实施背景 (1)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2)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 (3) 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摆脱经济危机; (4) 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2. 内容 3. 特点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 影响 (1) 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 (2) 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教训;②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③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2) 主要表现:从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 结果: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4) 变化 原因: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表现: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成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 建立“福利国家 ” (1) 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 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 特点: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福利,并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 实质: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