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平菇出菇少、个头小,如何提高出菇量?

如题所述

平菇是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食用菌,因外形很像人的耳朵,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侧耳”。我们见到的平菇,其实是它的繁殖器官—子实体,由菌柄、菌褶、菌盖组成。由于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是我们老百姓日常餐桌上比较常见的美味食材。由于市场需求大,因此,近年来的利用温室培育平菇的面积逐年在增加。但在实际生产中,出菇少、个头小是农民朋友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有的减产幅度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农民朋友的收益。因此,就以繁殖过程中遇到的这类问题所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帮助菇农提高平菇出菇量和出菇品质,进而提高收益。

一、生长环境引起的出菇少、个头小及解决措施

平菇的栽培要经历菌丝发育形成原基,原基再发育成小凸起像珊瑚一样的菇类,最后发育成平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菌丝发育环境出了问题。经过大量的田间反馈来看,主要受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管控不合理,导致平菇出现出菇少、个头小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在菌丝的生长期,对环境的管控没有做到精细化,如放风不及时或放风过大,都会导致温室内温度过高过低;另外,为了省事,喷水次数减少等等。这些错误的操作都会导致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菌丝的繁殖生长。

2、解决措施

对堆放好的菌袋还要给它们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出菇。平菇在生长初期,由于栽培袋袋口的氧气比较充足,菌丝会大量萌发并交织在一起。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4个方面的内容。

    温度:首先是控制好出菇棚内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正常出菇时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3~27℃。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平菇的色泽,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越低,色泽越深。菇农朋友可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适调整温度改变色泽。白天如果棚室的温度过高,菇农要打开通风口要及时通风,直到达到适宜温度,再关闭通风口。空气湿度:要控制好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最主要的是高湿情况下会影响出菇的品质。因此,一般3~5天就要给平菇浇一次水,水分的补充可以促进平菇更快生长。浇水的具体时间一般在上午的10点或下午5点,浇水量以保持平菇湿润不形成积水为准。浇水后一定要进行通风,防止菇体吸水后缺氧,导致营养输送受阻,引发平菇死亡。如果浇水时遇到雨天,大棚内的相对空气湿度较高,可以把浇水时间推迟1~2天。通风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菇农要给平菇的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风有利于养分的流入和大棚内多余热量的流出,加快平菇的生长。所以,菇农每天要对大棚通风,每天8点半太阳出来以后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下午要及时闭棚光照管理:出菇期间,菇农还要控制大棚的光照,由于平菇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如果光照过少,菇体的颜色就会发白,生长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出现出菇少、个头小的问题。因此,每天在通风的同时,如果光照较强,还要注意搭盖遮阳网,防止直射光或强光对菇体造成伤害。

二、菌棒引起的出菇少、个头小及解决措施

菌棒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有利于通风排湿,促进平菇的生长。

1、存在的问题

菌棒引起的出菇少、个头小主要表现在菌棒自身大小或摆放的不合理。

(1)菌棒自身大小不合理

制作菌棒一般用46㎝×20㎝的菌袋,装完配料后菌袋的长度以28㎝为宜。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许多菇农的菌棒长度没有达到要求,这就导致在摆放的时候密度过大等问题。

(2)菌棒达到摆放不合理

菌棒的摆放一般呈井字形摆放,每层的两个菌棒之间以及菌垛之间对距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为菌丝的繁殖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但由于菌棒大小不合理或即使大小合适我们人为摆放的过密,就会导致密度太大,引起通风不良、温度太高,菌丝发育不好,出菇的时候就引起菇蕾少,个头小而且容易引起枯萎和死亡。

2、解决措施

在菌丝生长期,菌棒的摆放一般呈井字形,摆放5层为一垛。一垛内两个菌棒之间的距离在10㎝左右,垛与垛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5㎝。在日常管理中,菇农还要每天检查平菇的生长情况,及时清除发霉变黑的菌棒,以免对其它的菌棒造成污染。

菌棒的合理摆放能促进平菇出菇

三、通过改变氧气供给增加出菇量

可以人为给菌袋开口增加氧气供给的方式提高出菇量。我们常用的方式就是在菌棒的出口断划割,许多菇农对这种做法比较担心,因为在实际生产中,有人也曾经这样做过,结果是菌柄粗大,导致卖相差。这是因为我们的操作步骤不合理导致的,在搞清楚了原理后在进行操作,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避免。

平菇的菌丝在繁殖过程中是需要氧气供给的。一般情况下,在菌袋开口部位透进去的氧气就能满足平菇正常的生长发育。人为给菌袋开口后就增加了氧气,根部和菌柄就会快速生长,从而导致菌柄粗大,这样的平菇拿到市场上行情也比较低。

通过调剂氧气供给促进平菇出菇

在平菇的第一潮和第二潮期间,菌丝活力旺盛,培养养料的养分供应充足,如果在这个阶段加大菌袋开口增加氧气,就容易导致根部和菌柄的粗大,影响卖相。因此,我们可以调整划口时间,如可以将划口时间调整到第三潮以后,因为这个时期培养料中的养分已经消耗了不少,菌丝的活力也已经下降,在这个时候加大氧气量就不会出现根部和菌柄过大的现象,从而提高菌丝活力,促进平菇的生长。

另外,我们许多菇农在实际操作中,划口的方法也存在问题,常见的做法就是在菌袋口划圈并揭去菌袋口,这样开口太大,导致氧气过量供应,也会导致平菇根部和菌柄过大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沿着菌袋口的中心位置,用小刀等斜着划一道线即可。

四、给出菇创造洁净的生长环境增加出菇量

由于平菇属于菌种,因此需要相对洁净的生长环境。但在繁殖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通过大量浇水来增加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浇水太多就会导致地面比较泥泞。首先就会影响底层的菌棒环境的洁净。另外,我们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也会将地面的泥水带到菌垛,对菌丝的生长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导致平菇的生长出现出菇少和个头小等问题。

解决措施:要想保持平菇的生长环境洁净,我们就要对大棚进行杀虫、开沟起垄和铺设地膜。

    大棚杀虫:在出菇棚内放入菌棒前,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在大棚内进行喷施,溴氰菊酯乳油可以杀死菇蚊、菇蝇这类容易对平菇生产造成影响的害虫。开沟起垄:通过开沟为平菇出菇期间的排水创建通道,要求沟宽20㎝左右;堆起的垄主要是放置菌袋,要求垄宽50㎝左右。铺设地膜:垄上铺一层塑料薄膜,这样既可以防止底部的菌袋受潮霉变,又可以防止长出的平菇因粘泥而影响销售。另外在出菇期间进行管理工作时,如果遇到浇完水地面比较泥泞,我们可以通过在地面铺设地膜,避免泥水飞溅到菌垛上。

平菇在繁育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出菇少、个头小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在平菇的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管理所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将各项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细心才能出好活,平菇栽培,也是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