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昭示出爱国、统一、进步的思想和团结合作、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牢记历史,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张学良将军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1986年12月,西安事变纪念馆正式建成,并于“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西安事变纪念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维修保护和陈列调整。尤其是2006年至2009年,国家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对西安事变纪念馆基础设施、陈列展示、消防技防工程等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改造后的馆容馆貌焕然一新。西安事变纪念馆重新制作了《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张学良公馆旧址复原陈列》等五大陈列,并于2009年12月全部竣工并向游客免费开放。

建馆二十多年来,西安事变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近200万人次。西安事变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安事变”——历史的转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2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评价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评价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02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具体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侵占东三省后又准备侵略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停止对红军进攻。蒋介石不接受意见反而调动大批军队围剿红军。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为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杨二人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只要蒋介石联共抗日就释放蒋介石,蒋介石被迫接受建议。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双方再次实现合作。
第4个回答  2017-09-27
由于张学良的加入,东北军是中国第二大军事集团,国共力量变化发生对比,蒋中正国民党对中国共华产党不在占有优势,无力在剿,蒋中正想先把他们分散开,慢慢消耗,最后消灭,随后日本军队进攻北平,蒋想通过大打在上海引起外国干涉,当时九国公约正在开会,上海和长江流域是西方各国利益集中之地,在1932年各国是进行了干涉调停的,并借此希望恢复包括华北的和平,上年被张学良毛泽东踹了几脚不硬些没面子,日本也别太得寸进尺一直提出那么苛刻的要求,日本想通过增兵在上海大打让国民政府彻底屈服,蒋和国民党政府给日本一贯的印象是在增加点压力他就妥协了,日军打下上海,即将进攻南京,蒋中正准备根据日本在上海会战时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但日本由于即将进攻南京,条件变了,增加了承认满洲国战争赔款等条件,想跟蒋中正做城下之盟,蒋中正不同意,认为这样的条件不能接受,日军攻下南京,随后进攻武汉,日本以不在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在日军占领城市另立中央政府相威胁,蒋中正认为国际局势会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决定苦撑待变,作为苦撑待变的一种手段,仍然与日本保持联系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西安事变一开始的目的是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防政府单独领导抗日战争,抓蒋只是一个意外收获,因为他恰在那里,这个国防政府已经策划数个月了,张学良为此加入了中国共华产党,他手下一批高级将领也成为共华产党员,在各军师发展党组织建立各级支部,这是为了东北军和红军在制度上融为一体,后来由于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变化,改为联蒋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对共华产党是生死存亡,对国民党也是,在那个关头其他各方的表现都被记住。后来周恩来等表示单独领导抗日战争可能更好,革命力量早发展,抗日战争可能早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