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总共走了多长?

如题所述

走了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艰难: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绝非戏谑之语,而是一语道出了长征这一壮举留给历史、留给后人最醒目、最易生发感慨的印记,那便是一个“苦”字。

长征一路,红军官兵遭遇的苦难不计其数,难以名状。敌人一层又一层的围困、一轮又一轮的追堵带来的一场场紧张而惨烈的战斗,让红军官兵承受了严酷的生死考验。

红军用双脚翻越了那一座座陡峭险峻的高山,跨越了那一条条激流汹涌的江河,其中之难、之险、之苦可想而知。

而在饥寒交迫中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嚼菜根,红军更是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留下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聂荣臻元帅回忆这段历史时曾沉痛地写道:“环境的确是艰苦的,我们的许多同志在作战中那样英勇没有牺牲, 却在缺粮少药、饥饿、寒冷、疾病、高原缺氧的艰苦旅程中痛苦的倒下了”。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人与自然斗争最严竣、牺牲最大,同时也是决定红军长征成败的一段艰难征程。

1936年8月,红三军团(后改为红三军)十一团在团长邓国清、政委王平的领导下,由黑水芦花进到毛儿盖附近后,准备过草地。

这一段草地长500余里,宽300余里,而且高原寒冷,空气稀薄,气候多变,忽儿狂风大作,忽儿风雨交加,忽儿冰雹骤降,还有无数的深水泥潭,人畜陷进去,几分钟就被泥潭吞噬。

在七天的草地艰难生活中,红十一团遇到了许许多多巨大困难。如找老鼠洞,挖出老鼠熬汤解解馋,或拣香菇,找野菜等。虽然有皮带或皮鞋的数量极少,但都要把它煮熟吃光。

途中遇有前面部队死马的骨头,就啃着血淋淋的骨头充饥。遇有前面部队人员或马匹拉下的粪便中还未消化的麦粒,也顾不得洗干净,就拣起来往嘴里塞。虽然采用各种办法来解决饥饿问题,但仍有许多掉队人员未能走出草地。

一位战士在回忆过草地后没有吃的窘境时说:“过了大草地,什么吃的也没有, 结果把一个村子的老鼠都吃光了,真有点对不起猫狗”。这名战士, 俏皮地描绘出乐观精神和幽默情趣。

红军过完草地到达哈达铺休整,终于可以好好吃饱饭了。哈达铺这个地方是一个粮食和其他的农作物还算比较好一点的,当地百姓送锅盔给红军。

当时因为好长时间没有吃到东西,红军战士就吃了,锅盔是干的,一喝水就在肚子里撑起来了,正常人撑起来就很难受,他们经过这么长时间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又是寒冷、又是高原,一下子吃了那么多,因饥饿过度导致不少人给噎着了,九个红军战士在那儿就撑死了。

1952年黑水战役中,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在山上发现12具遗骨。

141团团长唐成海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赶到现场后确认这是17年前长征时红军战士的遗骨,并判断这12名战士是个建制班,夜宿雅克夏雪山,因低温、缺氧而牺牲。参加剿匪的解放军收殓遗骸,造坟立碑,这是海拔最高的一处红军烈士墓。

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为什么甘愿吃这人间的大苦、受这人间的大难?因为他们所吃的苦,所受的难,连着人生信仰,连着精神根基。

苦,是红军官兵在漫漫征途中品尝最多的一种滋味。但是,铁心跟党走的红军官兵,却始终不怕苦、不惧难,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和百折不挠、昂扬向上的斗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程。 红军共有4支部队进行了长征,他们所走的路程各不相同。除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外,红25军行程万余里;红二、六军团(后成立红二方面军)行程二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万余里。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介绍,即使是中央红军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走了二万五千里。 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对长征里程进行了统计,1936年的《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其中记载了红一军团机关和直属队长征371天每一天经过的重要地点及里程,经统计总行程为18095里。而那些一直担负作战、侦察、迂回、穿插任务的基层部队行军里程最多,达到了“二万五千里”。 “二万五千里”最早出现在毛泽东的讲话中 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进行的战略转移,被称为长途行军。直到1935年5月,向彝族聚居区的群众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提到“红军万里长征”,才第一次出现了“长征”这个词。 王新生说,“长征”一词出现以后,多和里程数连在一起使用。1935年8月沙窝会议后的中共中央文件中使用“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这样的描述;9月俄界会议后的文件中提到长征时说:“二万余里”,里程数随着红军长征的进行而不断增长。 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著名将领聂荣臻和杨成武,在回忆录中都提到,1935年11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15军团在陕北会合后,毛泽东在讲话中说,红一方面军长征从瑞金算起,共367天,战斗不超过35天,休息不超过65天,行军约267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267天。走过了11个省,据红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 王新生说,这是第一次出现长征“二万五千里”的提法。此后,“长征二万五千里”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领导人讲话中,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提法。 70年后重新计算,二万五千里是可信的 “长征”和“二万五千里”的提法,在中国几乎童叟皆知,却曾遭到两位英国人的质疑。2003年,马普安和李爱德重走长征路后宣布,长征只有12000里。国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当把他们的“长征”路线,与史料记载的红军长征路线比对后,学者们发现,两个英国人仅走了红军长征路的一部分,且多为直线。 曾亲历长征的李中权将军对记者说:“长征不是旅游,不是直线行军。红军爬了百十座山,道路弯弯曲曲,忽进忽退,因此只能按日均行程算,而不能从地图上计算。” “随便打一仗,都要多跑几十里地。”李中权说。 王新生认为,两个对长征历史缺乏了解的英国人,提出的对长征里程明显错误的质疑,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引起风波,说明现在对长征历史不清楚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很多学者纷纷撰文重新计算长征里程。 根据《陈伯钧日记》、萧锋的《长征日记》、童小鹏的《军中日记》以及其他历史文献,王新生进行了详细的比对计算。以红一师基层部队为例,行军时平均每天约走84里,共22764里。据可查的史料记载,担负侦察、警戒任务的部队,每天要比主力多走7里地以上。加上每到一地一般都要开展筹粮、宣传等活动,王新生认为,走得最远的部队的总里程完全可以达到二万五千里。 “而实际上,长征路上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很多红军战士所走的路程可能更长。”王新生说。(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

    其中:

    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翻过的山有18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qiónɡ lái) 山,以及六盘山等。

    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24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第3个回答  2014-04-29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