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时间用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古代“上班”有不同的叫法,到公堂衙门上班的叫“上衙”、“衙参”、“上值”;中央高级官员去皇宫上班开会的叫“上朝”、“朝参”。
与此相对应的,下班则有“散衙”、“放衙”、“散值”、“散朝”、“退朝”、“放班”等多种叫法。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往往鸡叫时分就得起身准备。
《诗经·齐风》中有一首《鸡鸣》,描写的就是春秋时齐国官员的上班情况:“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打鸣时,官员已准备上朝了;“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当东方已亮时,官员都已站满朝堂。
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卯时对应现代24小时制是早上5点至7点。
地方官员也要卯时到岗。从程序上来说,“击鼓升堂”是地方主政官员每天办公的开始;下午下班也要打鼓,称为“散堂鼓”。
古代衙门前所设的鼓原本是用来宣告县太爷下班的,相当于下班铃,到了明清时期才作为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诉状的百姓鸣冤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3
上班叫“应卯”,这一词语流传至今。 下午下班也很迟,大约是酉时(5-7点,酉正是下午六点。 但是对下班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一般的官衙下班叫做"放衙" 事实上,古人较真重视的是按时上班,何时下班则并不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