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和什么因素有关

如题所述

下雨和大气循环因素有关: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扩展资料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9
形成降水(下雨)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由于江、河、湖、海受到太阳照射,水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又变作小水滴,最后变成云.组成云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受到下边气流的顶托,上升的气流也在不断把水汽众下面输送到云里来.云里的小水滴、小冰晶在运动中相互碰撞,体积会增大.云下层的水滴慢慢变大,云彩上层的冰晶体积增大以后,掉到云彩层下部的水滴之间,水滴会越来越大.当这些水滴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会下雨了.
第2个回答  2012-06-08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水滴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 1)对流雨:当空气强烈受热时,湿热空气膨胀(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午后两点左右对流最旺盛),我国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 (2)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地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3)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形成的气旋(旋转上升)。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大陆东岸。 但你的问题是在情感里,应该是的心情是非常伤心把!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形成降水(下雨)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影响降水的因素:1,海陆位置;2.地形;3.大气环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