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止水钢板规范搭接多少

如题所述

临沂帮手建材止水钢板搭接规范:

一、施工初阶

1.1、施工准备

1.1.1材料准备

3mm厚成型钢板,单块长度6000mm,宽度300mm,材质Q235B,使用前加工成图纸要求形状,钢板表面无油污、锈斑。E43焊条,直径Φ2.0(使用前应烘干)、Φ10固定筋、电焊机

1.1.2机具准备

电焊机,焊帽、焊锤。

1.1.3劳动力安排

焊工1名、普工1名。

1.2操作工艺

1.2.1工艺流程

止水钢板定位→固定→接头焊接→剪力墙拉筋及定位钢筋焊接→检査验收

1.2.2止水钢板设置位置基础水平施工缝止水钢板具体设置位置:在设备基础底板顶标高上300mm为止水钢板中心标高。所有止水钢板应放置在剪力墙中间,并沿剪力墙周圈设置。沿竖向设置和每道水平止水钢板交圈焊接严密

1.2.3止水钢板固定止水钢板位置确定好后,用墙体拉钩筋临时上下夹紧固定,然后进行钢板接缝焊接

1.2.4止水钢板接缝焊接止水钢板搭接长度为5mm。钢板焊接应分两遍成活,接缝处应留2mm焊缝,第一遍施焊时,首先在中间、两端点焊固定,然后从中间向上施焊直到上端,然后再从下端向中间施焊,第一遍完成后立即将药皮用焊锤敲掉,检査有无砂眼、漏焊处,如有应进行补焊。第二遍应从下端开始施焊。剪力墙转角处采用丁字形焊接或者7字形焊接。双面帮焊。

1.2.5止水钢板定位筋设置沿止水钢板方向,在其两侧采用Φ10钢筋焊接;一端焊接在止水钢板上,另端焊接在剪力墙的水平、竖向主筋上对其进行定位;定位钢筋的间距为1000mm,两侧对称设置

1.2.6剪力墙拉筋加设由于剪力墙拉筋间距较小,中间总拉筋穿过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接缝焊好后,在穿过止水钢板的拉筋处将拉筋切断,然后焊接在止水钢板上。

1.2.7检査验收:止水钢板焊好后,应进行自检,检査有无沙眼、断焊、漏焊或焊缝不饱满之处,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返工处理。定位钢筋是否焊接牢固;附拉筋是否加设,如若未设置或焊接不牢,将对其重新焊接或加设。检査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二、质量标准

1、止水钢板:焊缝必须饱满,无夹渣,焊缝高度满足要求;焊缝无沙眼,无烧伤、咬边现象:;接缝处钢板无变形、翘曲现象,止水钢板位置、标高正确。

2、材料进场后对止水钢板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断面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换或截掉不用。

三、成品保护措施

1、在进行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时不得对止水钢板进行触碰或移动

2、在模板合模前再一次对止水钢板的位置和外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电焊机必须双线到位,一次线长不得大于15m,二次线不得大于5m,不

得借用钢筋做地线,电焊机接线必须有专职电工接线。

3、施焊时应戴好焊帽、防护手套。

4、每天下班前,应把所用机具、工具回收入库,将工作面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作到活完料净。

5、施焊时严棼用水对焊缝进行降温,如遇雨天应采取措施进行遮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根据设计留置,并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同施工缝的处理。

后浇带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已经普遍使用。但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环节注意不到,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给施工带来不便,给结构造成隐患。结合我们近十年来施工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做法,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谈几点体会。


1.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


作为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砼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天;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注砼,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在这期间,后续工程还要往上施工,已施工过的后浇带两侧面的梁板结构就变成了悬挑构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单*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不够。因此,后浇带下及其两侧各1m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或后浇带部位下挠,顶板面不平下沉等质量事故。这部分支撑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待结构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根卸荷随即再旋紧撑牢,以避免原支撑层层满负荷往下传力,致使最下层无支撑结构受力和挠度过大的不合理情况。


1.1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不少于两排,排距不大于1m(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


1.2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悬臂的结构梁,要留有早拆支撑,以备其他支撑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撑(其他支撑的拆除时间以该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和上一层梁砼强度≥75%设计值为准)。早拆支撑的间距应以计算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悬挑梁所能承担的荷重,其他荷载(包括本层结构部分荷载和上一层结构施工荷载)由早拆支撑承担。如果一般φ48壁厚3mm普通钢管受力不够(或间距过密时),应换撑120×120或150×150方木。


1.3后浇带保留的支撑,水平方向应可*拉结,以防失稳。;


1.4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砼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砼漏浆而使后浇带底部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2.后浇带内钢筋应区别后浇带性质认真处理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施工中要区别后浇带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


2.1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浇带砼浇灌前,其两侧结构砼的收缩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在这期间砼的自由变形,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这一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致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断开钢筋的位置,应尽量相互交错在后浇带两侧面,以利于再连接时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为了方便施工,一般可按正常配筋穿过后浇带,施工完该层砼后3天内用气割将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割断,断隙一般在5mm左右,待满足后浇带间隔时间后,采用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工艺把断开的钢筋再焊接起来。


2.2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考虑高层部分结构和裙房之间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宽度一般在0.8~1.0m。在这个区段内,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应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太大,不致影响到结构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一般可不考虑断开。但在施工中应注意,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及地梁的后浇带,其下垫层砼不宜浇注太厚(宜减薄3cm左右),下部钢筋必须垫加厚垫块抬起,离开垫层不小于5cm,以使两侧结构能够自由沉降,且沉降后钢筋仍有足够的砼保护层厚度


3.加强后浇带砼浇注前的防护处理


3.1对大体积砼后浇带,两侧砼浇注后,后浇带内侧砼应作为大体积砼养护防裂的重点,因为最大温差往往出现在后浇带两侧砼面,而两侧砼一旦出现裂缝,就是结构内部深层裂缝,有时会贯通整个结构面。因此,对大体积砼后浇带,应在带端侧面或顶面钢筋断开的合适部位预留进人孔,施工人员直接进入后浇带内支模顶撑,拆除清理和养护等。在养护期内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和岩棉被(或草苫),必要时用碘钨灯照射侧面砼加温,以确保大体积砼养护温差不超过25℃。


3.2后浇带两侧砼浇注时,顶面砼留5~10cm宽企口。后浇带上面覆盖彩条塑料布,在企口宽度范围内用1:3水泥砂浆压缝找平,上砌120宽护堤,高120~180mm,外侧粉刷,作为钢筋保护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也为了防止杂物进入后浇带内难于清理,防止雨水或施工养护用水进入后浇带。尤其是地下室,水渗地基土会影响地基承载力等结构性能,该道防护必须认真处理。过道处应加铺6cm厚木过道板,护堤适当降低。


3.3对地下室底板水平后浇带端头和外墙壁竖向后浇带,应砌筑240砖墙封堵,砌筑砂浆标号不小于M5.0,并用防水砂浆粉刷;地下室外壁进行防潮或防水处理。这样,一是防止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二是该墙可作为挡土墙,不影响基坑及时回填,有利于赶工;三是可以作为后浇带永久外模使用,减少施工环节。


3.4后浇带砼浇注前,要对后浇带进行清理,凿除浮石浮浆,调整钢筋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第6.1.10条规定,构筑物变形缝处金属止水带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必须采用双面焊接。《石油化工水池施工规范》SH3535-2002第4.1.7条强制性条文也规定必须双面焊接。我认为:为保证防水效果,可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变形缝处的有关规定。对地下室防水,止水带是否满焊,我至今未见有规定,如施工单位有不同意见,建议请设计进行解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6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第6.1.10条规定,构筑物变形缝处金属止水带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必须采用双面焊接。《石油化工水池施工规范》SH3535-2002第4.1.7条强制性条文也规定必须双面焊接。我认为:为保证防水效果,可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变形缝处的有关规定。对地下室防水,止水带是否满焊,我至今未见有规定,如施工单位有不同意见,建议请设计进行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第4个回答  2012-05-30
不少于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