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超滤的工作原理

超滤属于一种分离技术,将压力专为动力膜分离的过程,过滤的精度在0.01-0.005um的范围之内。它可高效的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悬浮物、胶体等颗粒状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浓缩、提纯等,效果非常好。同时在PH值为2-11的条件下能够连续的使用。

超滤膜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9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超滤膜rightleder`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05

超滤膜工作原理

超滤膜是利用压力差作为推动力。超滤膜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及其重要。孔的控制因素较多,根据制膜是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每个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孔径的大小及分布状态。

超滤膜的制成材料通常是纤维素机器衍生物,比如醋酸纤维素类、醋酸纤维素酯类、聚乙烯类、聚砜类及聚酰胺等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超级“筛分”分离功能的多孔膜。超滤膜的孔径为0.0001μm,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一般60μm。超滤膜使用时在膜的一侧施以压力,就能过滤出大于孔径的介质。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杂质。超滤膜的结构分为对称结构及非对称结构。对称结构没有皮层,所有孔隙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属于深层过滤;非对称结构有这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一般小于0.1μm,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的厚度一般是200-250μm,属于表层过滤。

第3个回答  2012-06-13
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以高分子材料采用特制工艺制作的对称膜。它呈中空毛细管状,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液在膜内流动,其中的溶剂或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膜;经收集而成为超滤液,而其中的高分子物质以及胶体粒子则被阻止在膜的表面,被循环流动的原液带走成为浓缩液,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第4个回答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