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急需)

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跪求‘‘‘‘囧.....

整体来说,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个人意见,先从科举讲起.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设进士科,用考试来选取进士。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完善。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殿试,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 武举开始于公元702年。宋代的科举,大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明王朝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明代对科举重视,但是实行了"八股取试".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中间插了什么满人享有种种特权之类..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年,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因为晋魏以来,权贵弟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但是许多有才学的人却无法作官.为改变这种弊状,才实行了科举.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千万.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表自己的观念.答题的文体,必须要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苦读四书五经(顺便说:这个加上以后的袁世凯"反孔复古",有一部分程度上,提高了孔子的地位.只是一部分啊!)钻研八股.考中官后,成为皇帝的奴仆.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再就是1905年之后,宣布了科举废除.简单说说,因为回答字数在10000字以内才行啊!
由于百日维新失败,学堂里的学生只能科举才能作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拟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迫于形式,建立起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体制教育。
后来不断更改,终于形成完整的体制教育。
意义就是,中国高校:政府?企业?社会?什么意思?我国有些高校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办得倒有些像政府、企业和小社会,不太像学校。 在中国,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使用,而是权力的错误使用。权力没有被用来改善培养人才的环境,而是被用来追求更多的权力或者经济利益。不过这也是片面意见啊。个人认为的啊。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lihongtaolxl/blog/item/92b50097954db56f54fb964b.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6
中国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有利又有弊,使中国学生再课堂上不能踊跃发言,不擅长与老师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