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历史上出过什么名人,或名人在河北做官如魏征?

我是河北人,总不能不知道这些吧?!!

1.黄 帝
传说中为华夏始祖,中国文明基础的奠基者。
2.炎帝
传说中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也有人说炎帝即传说中的神农氏。
3.伯夷
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长子,名允。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西伯死后,武王东进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灭商后,他们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4.扁鹊
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大有成就的著名医学家。扁鹊曾学医于长桑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扁鹊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当地的习俗和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郸时,曾为许多妇女治病。到周国都城雒阳(今洛阳)时,就为老年人治病,到秦国咸阳,又为小儿治病。晚年时,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受太医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杀害。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
5.乐毅
战国时燕国将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名将乐羊之后,擅长于用兵之术。燕昭王下诏求贤时,他由魏国出使燕国,被留任为亚卿。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联合攻打齐国,他受任为上将军,率兵伐齐,大胜于济西,后带燕军长驱直入,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破齐城七十余座。燕昭王死,惠王新立,误信齐人田单反间计,派骑劫代替他统率军队。乐毅被迫出奔赵国,受封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最后老死于赵国。
6.毛遂
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被围告急时,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在门客中挑选随行人员,要求文武齐备。他自我推荐,愿意随同前往。谈判中,楚王十分犹豫,议事不决。他拔剑上阶,慷慨陈词,直说利害,缍说服楚王同意合纵,出兵救赵。
7.廉颇
战国时赵过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抑郁不得志,愤而奔投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8.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9.公孙龙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字子秉,赵国人。燕赵交战时,他说服燕昭王、赵惠宣王停止战争。他曾是平原君的门客,反对各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在思维逻辑上,提出“别同异”命题,着眼于“别”而不在“合”。他从严格区别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出发,把“同”与“异”的矛盾绝对化,认为思维中的一切“属性”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他提出的著名命题一是“离坚白”,他说眼睛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着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公孙龙认为,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可以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二是“白马非马”,认为白是色,马是形,色、形分离,“白马”和“马”是不同的概念(名),因此“白马非马”。公孙龙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由于过分夸大差异性而没有看到概念反映事物的同一性,不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诡辩。著有《公孙龙子》十四篇,现存六篇。
10.燕太子丹
战国末期燕王喜的太子。秦国灭韩前夕,他被送到秦国当人质,因为受到冷遇,逃回燕国。秦灭韩、赵之后,在公元前227年,他派荆轲借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以及交验樊于期(逃亡在燕的秦将)头颅之机,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国急速发兵攻燕,占领蓟(今北京),他率部退保辽东,被燕王喜斩首,奉献秦国。
11.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他入秦行刺。秦将樊于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于期,将实情相告,樊于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高渐离送别荆轲时所吟唱的诗句。
12.刘备
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字玄德,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公元221——223年在位。东汉远支皇族,即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时孤贫,与其母贩鞋织席为生。不怎么喜欢读书,爱狗马、音乐,好衣着。喜好结交豪侠,与关羽、张飞结为生死之交。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经常寄人篱下。建安十二年,颍川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三顾茅庐,登门求教。使诸葛亮大为感动,同意辅佐他。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占据荆、益二州,联结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次年与孙权合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赤矶山,一说是今蒲圻西北赤壁山)大败曹操,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鼎足而立。在位期间,积极推行诸葛亮制定的国策,实行法治,整顿内政。后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在犭虎 亭(今湖北宜都长江北岸)被吴将陆逊打败,退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不久病死。
13.张飞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同刘备、关羽结交,誓共生死。东汉末年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十分骁勇,与关羽同称“万人敌”。曹操入荆州,刘备败退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县东北),曹军紧追不放,他仅率十二骑奋勇拒后,曹军不敢贸然追击。刘备定江南,他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来随刘备夺取益州,拜右将军。接着又迁任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章武元年(221年)随刘备兴兵伐吴,临行时,因酒后殴打、责罚部将,被部将刺死。
14.赵云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初从公孙瓒,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奋力救出甘夫人,当他身负重伤,冲出重围,见到刘备时,刘备把婴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又从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第二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
15.祖冲之
南朝宋齐间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道(今河北涞水)人。博学多才,尤其对天文、数学有相当高的造诣。他广泛搜集、阅读关于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文献。经常“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进行精确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名杰出的机械专家,重新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等巧妙机械多种。此外,他对音乐也有研究。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均早已遗失。
16.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廓、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17.窦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年轻时豪侠义气,曾为里长。611年,隋炀帝侵略高丽,被征选为二百人长。因支持同县人孙安祖起义,家属惨遭杀害。被迫带领被征的二百名士兵投高鸡泊起义首领高士达。任司兵、军司马。涿郡(今涿县)通守郭绚领兵万余人讨伐高士达,建德以七千精兵袭杀郭绚。616年高士达牺牲后,他继为领袖,自称将军。他能团结将士,与士兵同甘苦,深得农民拥戴,队伍壮大到十余万人。617年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618年,隋右翊卫将军薛世雄领兵三万讨伐窦建德,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战,全歼隋军,并乘胜攻下河北大部郡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元五凤。619年,攻破聊城(今山东聊城),杀宇文化及。迁都洛州(今河北永年东南)。随即大量选用隋官僚,建立各项制度,又遣使到洛阳朝见隋越王杨侗,并与王世充结好。629年,李世民出击王世充,困逼洛阳。他帅众驰援,在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决战,兵溃受伤被俘。被杀于长安。
18.赵匡胤
即宋太祖,宋王朝创建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握兵权。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他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边防,并选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任职,执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朝廷,则设副相(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力图增加赋税收入,增强国力。他的政治措施,对于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混战割据局面,起了重大作用。但因重文轻武,偏于防内,对形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有所影响。
19.郭守敬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幼从刘秉忠学习天文、地理。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其修水利,巧思绝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见,郭守敬面陈水利六事。曾任都水监,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修治过许多河渠。他还参与编制〈〈授时历〉〉,此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郭守敬强调天文观测的科学性和仪器的重要性,说:“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并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侯极表、景符、窥几等多种观测仪器,又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测景所(即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大地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其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发明家、科学家。其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
20.关汉卿
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作家长期生活在被压迫人民中间,熟悉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遭遇,用戏曲来反映他们的痛苦不平,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与当时著名戏曲家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为挚友,与著名女艺人珠帘秀等交往密切。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作曲中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作家不仅是中国的戏剧大师,而且也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所作散曲,现存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21.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赵国(今邯郸一带)人,著名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同《荀子》一书中, 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2.魏徵
魏徵(580-643) 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政治家。少时丧父,家贫,但胸有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唐高宗李渊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他曾对太宗说: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常劝太宗以隋朝灭亡为戒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等。贞观三年(629年),任秘书监,参预朝政,贞观七年(633年),为侍中,能识大体,以常情处事。受诏监修梁、陈、齐、周、隋史,亲笔写了《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又总编《群书治要》,书成,进官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徵死后,唐太宗思念不忆,叹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后来,他派人去魏家,得到一纸残书,上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这可以说是魏徵的最后一谏。魏徵的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23.纪昀
纪昀(1724-1805) 主要著作:《阅微草堂笔记》等,并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生平简介: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以学识受乾隆赏识。曾获罪谪戍乌鲁木齐,后召还,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十余年。
24.曹雪芹
清代大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祖先原为汉人,后加入旗籍,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一说为河北丰润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五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其父被免职,产业被抄,曹家迁居北京,家道从此败落。曹雪芹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他主持刊印的,他自己也能写诗词戏曲。曹雪芹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与家庭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他以亲身生活经历感受,利用十年时间从事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写下了光辉篇章。全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据传为高鹗所续。
25.赵三多
威县沙柳寨人。又名赵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义和团道领,世代务农。青年时曾以贩碗为业。早年学梅花拳(后称义和拳),为拳教师。1895年在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达2000余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山东冠县梨园屯发生反对教会势力勾结政府,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事件,他被邀率众声援。1896年4月,率徒众至梨园屯,比武“竞拳”三日,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参加者达3000余人,清军不敢动手拆庙。1898年10月,在南宫县蒋家庄集众3000人,祭旗起义,改名义和团,树立“助清灭洋”的旗帜,自称旗首,攻打当地红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不久被山东清军王营围攻,作战失利,率众突围。1900年5月,在枣强县卷子镇率团民、饥民万余人再次起义。11月,被山东巡抚袁世凯包围于威县,起义失败,他率残部突围,辗转至广宗县。1901年参加景廷宾起义军。1902年七月,起义军失败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
26.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近代爱国武术家。世居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郊)。家传迷踪艺武术,至霍元甲为第七代。其父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元甲武艺高强,在天津曾驱逐俄国大力士,在上海与西方大力士比试。后来与日本大力士较量,元甲胜,遂为日本浪人暗害,卒年41岁。生前曾创建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墓地,最初在上海,与宋教仁墓毗邻。其后霍墓迁回静海县故乡。
27.成兆才
著名评剧作家和演员。河北滦县人。艺名东来顺,出身贫苦农家。自幼勤奋好学,喜爱戏剧,因生活所迫,曾经为地主当佣工。业余时间拜师学艺。成兆才是我国早期评剧演员之一。1901年开始作“彩扮莲花落”(即评剧)的专业演员,以演老生、老旦、丑等脚色而著称。成兆才创作、改编剧本有一百多种,许多剧目如《杨三姐告状》等至今流传,影响较大,对评剧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部分剧目已编为《成兆才评剧剧本选》。
28.盖叫天
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京剧表演艺术家。8岁开始学艺,先演武生,以后改学老生,倒嗓后又演武生。14岁用“盖叫天”艺名在江南一带演出。盖叫天为人刚直不屈,他多次拒绝充当内廷供奉,从不为反动军阀的堂会演出。解放后,于1950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并荣获中央文化部授予的“表演艺术家”称号。1956年中央文化部和中国剧协为了表彰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上海举行“盖叫天先生舞台生涯六十年纪念会”并且授予荣誉奖状。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剧协主席等职。盖叫天以演短打武生为主,他特别讲究人物的造型美,主张以外形动作表现人物的神情气质,以“武戏文唱”的杰出艺术,驰名我国,有“江南第一武生”的称号。代表剧目有武松戏《打虎》、《十字坡》等。人称“江南活武松”。由他主演拍摄的戏曲影片有《盖叫天舞台艺术》、《武松》,出版的艺术记录有《粉墨春秋》。
29.何作霖
著名地质学家,矿物岩石学家,特级研究员,教授。字雨民,河北蠡县人。曾先后在河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当研究员。解放后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特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人民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何作霖是我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最早将西方的光性矿物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和应用到我国。最先应用X光进行岩组工作。在X射线结晶学、稀有元素矿物学、晶体光学和岩石学等各方面造诣极深。主要著作有《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光性矿物学》、《弗代旋转台使用说明》、《结晶体构造学》以及《薄片内透明矿物鉴定指南》等。
30.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这一时期写过许多诗歌,收入《平原老人》等集子里。1948年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先后在天津日报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解放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作领导工作。先后出版《致青年公民》、《月下集》、《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等十一本诗集。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富于革命激情,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吸收了民歌、古典诗歌的优点,具有豪放、清新的风格。
31.最近出了个郭志坚,CCTV新闻连播主持人!河北张家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1. 黄帝,我们现在知道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总称.史传黄帝部落由甘肃的姬水迁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与当时来自山东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华民族的一系列战争, 最终三部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从甘肃迁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战争并最终融合,决不是一个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很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从甘肃迁入河北到一系列战争的完成,可能已经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照现在的观点,完成这一系列伟大战争的黄帝(部落联盟)是河北人。
2. 尧,三皇五帝之一,史传是河北人。
3. 商王朝发迹于河北、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则商王朝开国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6. 赵奢,战国名将,战国中后期整兵团歼灭秦军之第一人.
7.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
8. 乐毅,赵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9. 蔺相如,战国名相,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10. 荀子, 今邯郸一带人,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孙龙,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战国名士,“毛遂自荐”从此成中华美谈.
13. 高渐离,战国侠士.
14. 赵陀,河北正定人,越南开国始皇帝,至今越南将其列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华烈女,千古流传.
16. 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县,每年有大批日本人来千童县祭祖,(可怜那群东渡的河北儿女,或许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变,留下后来的一批孽种)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书,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评说.
18. 赵飞燕,环肥燕瘦.
19. 东汉名臣群,刘秀起兵于河北,当时一大批河北名臣,记不清了,有兴趣者翻书看去.
20.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
21.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22. 扁鹊,中华名医.
23. 李春,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
24. 张角,汉末农民起义领袖.
25. 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 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7. 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8. 张颌,河北河间人,三国名将.
29. 程普,三国名将.
30. 祖狄,东晋北伐名将,中华英雄,从此“闻鸡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闵,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2. 高昂,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3. 李渊,唐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国赵郡(河北赵县)人.
34. 窦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 刘黑闼,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 花木兰,拓拔魏河北人,中华女豪杰,千古美名传.
37. 魏征,唐初名相,中华铁胆直臣.
38. 卢照龄,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39. 高适,著名边塞诗人.
40. 卢纶,著名边塞诗人.
41.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
42. 安禄山,燕赵胡人.
43. 史思明,燕赵胡人.
44. 河朔四镇,读读唐史,强!
45.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46. 五代燕赵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记不清,有兴趣翻翻书去.
47. 柴荣,河北邢台人,北周开国皇帝.
48.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开国黄帝.
49. 赵普,宋朝开国名臣.
50.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51. 穆桂英,北宋女将.
52. 卢俊义,河北大名县人.
53. 燕青,河北大名县人.
54. 柴进,河北沧州人.
55. 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56. 丘处机,宋末元初道学家.
57. 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58. 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9. 张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60. 刘春霖,中国最后一个文状元.
61. 河北武状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来的武状元名单,河北一省约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尘莫及.啥叫尚武之乡!
62. 曹雪芹,汉籍旗人,祖籍河北,文学大家.
63. 霍元甲,天津静海县人,燕赵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赵人,如果连燕赵人也不是,则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静海本属沧州,建国后才划入天津,且静海讲沧州话,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话.)
64. 赵三多,河北衡水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65. 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
66. 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7.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8. 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9. 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70. 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龙,河北正定人.
71. 冯国章,北洋三杰之狗,河北河间人.
72. 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73. 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4. 张爱龄,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5. 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6. 狼牙山五壮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7. 董存瑞, 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8. 马本斋,河北沧州人, 回民,中华抗//日英雄.
79.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
80. 小兵张嘎,少年抗//日英雄.

扁鹊(任丘)- 春秋时代医学家
荀子(邯郸)- 战国时代哲学家
公孙龙(邯郸) - 战国时代哲学家
董仲舒(景县) - 汉代教育学家
刘备(涿州) - 三国时代政治家
张飞(涿州) - 三国时代军事家
赵云(正定)- 三国时代军事家
祖冲之(涞源)- 南北朝时代数学家,圆周率发现者,世界文化名人
郦道元(涿州)- 南北朝时代地理学家,《水经注》作者
魏徵(馆陶)- 唐代宰相
赵匡胤(涿州)- 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
刘秉忠(邢台)- 元代政治家
郭守敬(邢台)- 元代天文学家
关汉卿(安国)- 元代剧作家
曹雪芹(丰润)- 清代作家,《红楼梦》作者
纪昀(纪晓岚献县)- 清代作家,《四库全书》总编辑
张之洞(南皮)- 清代政治家,洋务运动领袖之一
冯国璋(河间)- 中华民国总统之一
李大钊(乐亭)-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冯治安 (故城) - 国民革命军将领之一
郭小川(丰宁)- 著名诗人
董存瑞(怀来)- 著名烈士
张寒晖(定州)- 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
崔护(定州)- 唐朝诗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15
河北省历史悠久,数千年来积淀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哺育了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艺术家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些燕赵志士仁人的奋斗精神和道德风范,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们或者是河北籍的,或在河北这块土地上生活奋斗过,或与河北有关,他们都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这里选择清代以前的119名历史名人加以介绍。

黄帝 炎帝 伯夷 叔齐 扁鹊 慎到 乐毅
赵胜 毛遂 廉颇 蔺相如 公孙龙 荀况 李牧
荆轲 董仲舒 李延年 毛亨 崔骃 崔瑗 崔寔
卢植 张角 刘备 张飞 赵云 刘劭 张华
束皙 欧阳建 张载 张协 张亢 卢谌 道安
竺道生 高允 祖冲之 冯太后 郦道元 邢邵 邢杲
祖暅之 杨炫之 卢思道 刘焯 刘炫 展子虔 陆法言
魏刀儿 窦建德 刘黑闼 傅奕 李百药 孔颖达 魏徵
卢照邻 慧能 李峤 张鷟 一行 李颀 高适
李阳冰 刘长卿 贾岛 卢仝 刘昫 郭威 李廷珪
胡镶 柴荣 李昉 赵匡胤 吕端 曹彬 柳开
王则 刘筠 邵雍 赵佶 张世杰 赵伯驹 刘完素
张元素 赵秉文 蔡珪 王若虚 李杲 赵孟坚 李冶
何荣祖 郭守敬 王恂 刘因 赵孟頫 鲜于枢 刘贯道
关汉卿 卢挚 苏天爵 韩山童 尚仲贤 李好古 刘六
刘七 马中锡 杨继盛 薛论道 赵南星 傅维鳞 孙奇逢
颜元 李塨 纪昀 崔述 王清任 曹雪芹 卢坤

参考资料:http://www.xibaipo.gov.cn/node2/node1248/node1252/userobject1ai118019.html

第3个回答  2007-12-15
河北省历史悠久,数千年来积淀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哺育了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艺术家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些燕赵志士仁人的奋斗精神和道德风范,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们或者是河北籍的,或在河北这块土地上生活奋斗过,或与河北有关,他们都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这里选择清代以前的119名历史名人加以介绍。

黄帝 炎帝 伯夷 叔齐 扁鹊 慎到 乐毅
赵胜 毛遂 廉颇 蔺相如 公孙龙 荀况 李牧
荆轲 董仲舒 李延年 毛亨 崔骃 崔瑗 崔寔
卢植 张角 刘备 张飞 赵云 刘劭 张华
束皙 欧阳建 张载 张协 张亢 卢谌 道安
竺道生 高允 祖冲之 冯太后 郦道元 邢邵 邢杲
祖暅之 杨炫之 卢思道 刘焯 刘炫 展子虔 陆法言
魏刀儿 窦建德 刘黑闼 傅奕 李百药 孔颖达 魏徵
卢照邻 慧能 李峤 张鷟 一行 李颀 高适
李阳冰 刘长卿 贾岛 卢仝 刘昫 郭威 李廷珪
胡镶 柴荣 李昉 赵匡胤 吕端 曹彬 柳开
王则 刘筠 邵雍 赵佶 张世杰 赵伯驹 刘完素
张元素 赵秉文 蔡珪 王若虚 李杲 赵孟坚 李冶
何荣祖 郭守敬 王恂 刘因 赵孟頫 鲜于枢 刘贯道
关汉卿 卢挚 苏天爵 韩山童 尚仲贤 李好古 刘六
刘七 马中锡 杨继盛 薛论道 赵南星 傅维鳞 孙奇逢
颜元 李塨 纪昀 崔述 王清任 曹雪芹 卢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