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的文言文中,哪些句子中的“于”字翻译为“被”?

急需!!!

现行的新课标7~9年级的文言文中,还没有“于”字翻译为“被”的情况。只有以下5种情况: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原来的旧版中是有的,例如: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追问

伤仲永最后一段“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中的“于”是不是翻译为“被”?

追答

是的,这个介词的意思是被。但多数版本的课本只选前两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