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陕北会师和会宁会师的详细资料

红军陕北会师与会宁会师的资料,不要太长

1、陕北会师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毛泽东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

2、会宁会师

红军长征中先后举行过多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

三军会宁会师前后,在会宁地区,红军和国民党军共进行过6次大的战斗,其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是大墩梁阻击战。

扩展资料:

会宁是红军长征期间,三大主力红军唯一经过全境、战斗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有近7万名红军将士曾在会宁境内战斗生活过。

红军的宣传和教育,使觉醒了的会宁人民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怀着对红军的深情厚谊,会宁人民从人力、物力各方面全力支援红军长征和会宁大会师。

会宁人民群众在同红军相处中,深感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许多青年人踊跃参加红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4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

红军到青江驿以后,曾组织了一支游击队,红军撤离时大多数游击队员参加了红军。这些青年的参军,扩大了红军队伍。

红军长征和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不但保证了在会宁境内战斗、生活的近7万名红军将士的日常所需,使他们得到了较好的休整补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起镇会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宁会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背景: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六千多里。

关于北上的又一番争论

9月29日,记者来到甘肃省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巍然屹立。纪念塔由三个小塔环抱而成,象征红军三大主力紧密团结。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会宁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等人则主张,立即北上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共同打击敌人。这一主张获得多数支持并形成决议。
然而张国焘于9月20日赶到前线,情绪激动,示以眼泪,使得前线指挥员重新调整部署,准备西进。对此中央多次复电不同意,加之西进先头部队了解到,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张国焘没有办法,被迫下令北上会合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给四方面军4万套棉衣

9月29日,记者采访了会宁县党校原校长兼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杜守琴。杜守琴告诉我们,为迎接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2日,红十五军团骑兵团袭占会宁县城。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红四方面军进入会宁。
杜守琴告诉我们,为避免敌机轰炸,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庆祝大会于1936年10月10日傍晚在会宁文庙大成殿举行。庆祝大会以两张门板搭成讲台,以供桌当讲桌,红一、红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2000多人坐在长条凳上,两万多红军战士、群众坐在大成殿外广场上。
庆祝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宣读了中央的贺电,徐向前等人讲话。两个方面军的领导人还一起合影留念。庆祝会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一直持续到晚上。
杜守琴告诉我们,当时红四方面军经过三过草地,到会宁后已是面黄肌瘦,穿得五颜六色。红一方面军带来四万套棉军装,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红军就在会宁购买棉花、羊毛、土布做军装。

人均支援红军100斤粮食

9月29日,记者来到会宁县城南关东路魏长征的丝绸铺时,他正在缝纫机上赶制一件丝绸衣服。魏长征经营丝绸,还给人加工衣服,买卖做得红红火火。他的大哥魏继征也做丝绸生意,二哥魏续征在县工商局工作。魏长征对记者说,如果没有70年前那位16岁的红军战士舍生相救,就不会有他们家的今天。
红军在会宁会师后,国民党飞机经常来轰炸。一天,四岁的男孩魏煜正在县城街上玩耍,飞机又来了。眼看一颗炸弹就要落到魏煜眼前,一个路过的红军小战士一把抱起魏煜,飞奔到旁边一个铺子里,把小魏煜掩压在自己身下。炸弹爆炸了,小魏煜右手小拇指被炸掉,那位红军战士却牺牲了。很快又来了一队红军,他们把小魏煜送到红军医院,给他包扎好后才送回家。魏家了解到,牺牲的红军战士只有16岁。
魏煜的父亲魏鸿儒大受感动,把红军小战士埋葬到自家的祖坟旁边。魏煜长大后娶妻生子,魏鸿儒分别给三个孙子取名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以纪念那位红军战士。现在,魏继征三兄弟每年都去给那位红军战士上坟。
红军保护了会宁群众,会宁群众也支持红军。会宁海拔1800多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庄稼,粮食打得并不多,但据杜守琴考证,当年7万多人的会宁县,为红军贡献出近700万斤粮食,平均每人100斤。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经过艰难转战,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据杜守琴讲,在1955年授衔的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各有9人到过会宁。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记者看到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三大主力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宁群众则流传,红军会师天下安宁。

参考资料:http://qnjz.com/dzzb/dzzb-jrgz/200610/t20061020_1825996.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08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到达陕北吴起镇,随后同陕北的红十五军会师。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第四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宁和静宁以北将台堡地区,与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六千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