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得奖者明骥的简历及祖籍

如题所述

明骥1939年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刘家河村,1949年赴台,毕业于政工干部学校暨管外语学校。历任中国国民党将军、中影公司制片厂厂长、总经理、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部长级)、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俄文系教授)、台湾电影戏曲协会理事长、乌克兰国际斯拉夫科学院院士等职务。八十年代初期,明骥离开政坛,专心研究东欧问题,著述丰硕,在美国和台湾学术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明骥先生曾以80多岁高龄往返于两岸及美国,呼吁承认一个中国,反对“台独”,为反独促统而奔走。

1977年出任“中影”总经理。他富有学识,为人开明,上任之初便发出了与最高当局不同的声音:“我接任后,应时时求新求变,‘抗日’题材与‘政宣’电影虽然还能拍,但我不拍,时下的首要是展开新的文化任务。”李行的“乡土电影”也正是在明骥入主“中影”的背景下重新兴起。

时至八十年代初,面对业界危难,明骥锐意变革。他先从引进“新力量”着手,从1981年起,吴念真、小野、陶德辰、段钟沂、黄嘉生陆续被招入“中影”,担任编审、企划、制片、宣传等工作。82年“新闻局”也顺应民意,取消了“剧本预审”制度。电影人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影”推出了由四位年轻新导演联合创作的《光阴的故事》 。这是比较公认的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开端。

明骥在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任内,创建台湾第一座电影文化城,成立台湾第一座电影冲印厂,推动“精制作、小成本”的全新风格制片方针,培育电影技术人才,开启了“台湾新浪潮电影”的时代。当时在新电影浪潮中成长的导演,现在都已经是著名的编导,包括侯孝贤、陈坤厚、杨德昌、万仁、柯一正、张毅、王童、廖庆松、托德辰、曾壮祥、朱天文、小野、吴念真等人。[1]

明骥 - 文学作品
明骥获奖《苏联外交史》 明骥 编著 黎明文化

《中俄关系史》 明骥编著 三民书局

《银河采薇》 明骥 编著 黎明文化 民国76 [1987]

《北国探索》 明骥 编著 台北正中书局 民国78[1989]

《俄罗斯风云》 明骥 编著 黎明文化 民国83[1994] [1]
  
另著有:《传情一海鸥》上、下集(俄文版)、《现代俄语复合句之研究》(俄文版)、《苏联民族问题之兴起与发展》、《访苏见闻记》、《北国探索》等著作

明骥 - 影视作品
竹剑少年 (1984) .... 监制[1]

雾里的笛声 (1984) .... 出品人

小爸爸的天空 (1984) .... 监制

战争前夕 (1984) .... 监制

小毕的故事 (1983) .... 监制

天下第一 (1983) .... 监制

儿子的大玩偶 (1983) .... 出品人

魔轮 (1983) .... 制片人

光阴的故事老师斯卡也答 (1982) .... 制片人

光阴的故事 (1982) .... 制片人

大远景 (1982) .... 制片人

苦恋 (1982) .... 监制

龙的传人1981 (1981) .... 制片人

动员令 (1981) .... 制片人

花飞花舞春满城 (1980) .... 制片人

血溅冷鹰堡 (1980) .... 制片人

大湖英烈 (1980) .... 制片人

Z字特攻队 (1980) .... 制片人

紧迫盯人 (1979) .... 制片人

我爱芳邻 (1979) .... 制片人

源 (1979) .... 制片人

西风的故乡 (1979) .... 制片人

天狼星 (1979) .... 制片人

锦标 (1978) .... 制片人

香火 (1978) .... 制片人

一个女工的故事 (1978) .... 制片人

明骥 - 金马奖
2009年11月28日,第46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今晚在台北县县府大楼举行,推动台湾新电影的幕后功臣、前中影总经理明骥获颁终身成就奖。

明骥说,感谢所有参加台湾新电影制作的伙伴,也感谢所有支持者及家人。[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