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奥运征文

要求:在文章中要有想象2008年奥运会时的场景

我的奥运情节

一、1988年汉城奥运,模糊的记忆

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我跟奥运盛事首次结缘。当时很少有电视直播,大部分都是录像。我也是主要从每天的新闻得知比赛消息的。

当时我最为关注的是足球和排球。或者因为是男孩子的天性吧,我第一项喜欢的运动就是足球。还记得我第一场正儿八经看的足球赛是在87年,中国对朝鲜的友谊赛,当年我7岁。然后,在球迷父亲的熏陶下,我逐渐地领略到足球的魅力。当时听说中国队历史性的第一次打进世界性的比赛,真的非常期待。尽管对当时的球员都不认识几个(现在更加全忘了),不过还是兴致勃勃地把中国队所有的三场比赛录像都看完了。虽然到最后只看到了三个鸡蛋,不过当时可真没半点伤心失落的,我们的实力就是这样嘛。

后来才听说中国队被世人讽刺为"最没进取心的球队"。其实当时中国队好歹也都平了一场,积1分嘛,论成绩也不算最差,难道只有像瞎苍蝇一样乱撞进个球然后大败才算是"有进取心"吗?唉,归结就是中国在国际足坛太没地位了。

真正令我感到心痛的是女排。跟足球因为兴趣而关注不同,当时我关注女排纯粹是冲着金牌而来的。因为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光辉历史,因为女排在爸爸妈妈一辈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促使我关心起这项运动来。不过也不知道是我倒霉还是中国女排倒霉,看到的尽是失利的消息。先是小组赛大好局势下2-3败给秘鲁,再就是半决赛惨败给苏联,其中还有一局经典的0-15。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女排告别了冠军。

不过世事就是那么奇妙,尽管我是从最低谷开始认识中国女排,但后来女排却成了我最为钟情的项目。

88年的奥运会好像到处都充斥着失利的消息,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体操王子李宁的数次失手。我只记得他那一脸无奈的苦笑,摇头,然后尴尬的退到一边去。他就是这样,为自己的体操人生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

不过,88年的奥运会还是产生了几个亮点。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陈静的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倒不是因为她,而是由于当时的前三名都被我们中国队所包揽。当时电视台特意把这颁奖仪式播放出来,看着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那场面真的很壮观。

林晓敏在泳池里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游泳的实力,尽管只是一面铜牌,但也引起国人的关注。最为可惜的,是作为中国泳坛的开拓者,她后来并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

还有其他的,许艳梅、高敏的跳水金牌,楼云的跳马冠军以及陈龙灿/韦晴光的乒乓球男双夺冠好像都没给我太大的震撼,或者还是因为我太小了,才8岁。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奥运之旅就这样过去了。

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

1992年,我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体育迷,对任何的体育项目都不会错过。而且当时电视直播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因此当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我基本上从头看到尾。

最令我振奋的可能是游泳,在前七天的游泳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真的捷报频传,共收割了4面金牌。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最后的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憋足劲跟美国队一争高下的中国队还是功亏一篑屈居亚军。我记得游最后一棒的是乐靖宜,因此当时我对她的印象就非常差,因为就是她那一棒给美国队超过了。其实我这样怪她也挺没道理的,因为美国队最后一棒派出的是世界亚军。总之从这个接力就可以看出,即使在全盛时期
,中国女子游泳的整体实力还是比不过美国。

乒乓球也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邓亚萍和乔红的称后巩固了中国女队的统治地位,王涛吕林的夺冠证明了中国男队从双打突破的战术成功。反观另一项小球羽毛球则令人心痛不已,原本以为首次进入奥运项目的羽毛球能给中国队带了多几个夺金点,尤其赵剑华的男单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大热门,当时的舆论甚至早早把这一面金牌划归帐内,谁知最后却颗粒无收,从此中国羽毛球也滑进了历史最低峰
。可能受这种因素的影响,当时我对羽毛球的兴趣就远少于乒乓球。

那届奥运会有两个现象令我颇感兴趣的,第一是出现了很多夺金小小将。跳水的伏明霞、孙淑伟,体操的陆莉都是十足的小孩子。当年我12岁,每当想到只比我大几年的小孩子竟然可以去拿冠军,成为民族英雄就觉得说不出的奇特。但是非常可惜,在四年后就只剩下了伏明霞依然驰骋奥运赛场了。

第二个就是张山的巾帼不让须眉。体育比赛出现男女混合的项目已经让我倍感奇怪了,而在这个项目中胜出者竟然还是女的就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还记得当时报道她在领奖台接受祝贺的时候,亚军和季军还跟她行了西方礼(kiss),两个大胡子把张山扎得哇哇大叫。

留在巴城的眼泪好好像并不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俩。一是跳水皇后高敏,尽管夺冠无数,但那次的过程险恶异常。由于前面出现了失误,她几乎在跳水生涯的谢幕战中演砸了。因此在领奖台上她抿着嘴,手举鲜花,眼眶中溢出闪闪的泪花。二是庄晓岩。由于自己不懂柔道,所以我并没有看比赛,但看到她在领奖台上的嚎啕大哭也知道胜利来之不易。这也是我印象中哭得最厉害的冠军。

不过有些时候,哭不出来更令人伤感。中国女排,这支令我寄予无限希望的队伍,由于轻敌大意加上伤兵满营,小组赛中三战三负未能出线。比赛结束后,李国君强忍着泪水,用哽咽的声音接受采访。看到了这一幕,谁都不忍心去追究她们……

不过总的说来,那届奥运会给我的感觉是欢快的。中国代表团以16面金牌位居各代表团的第四位。那几年发生了一件国际政坛的大事--苏联的解体。针对这一变卦,当时的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由于独联体各国政治动荡,体育实力势必下降。中国以后有可能成为世界体坛的三大霸主;第二种观点相反,认为苏联的解体分解了多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小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无不能威胁中国的地位,因此日后中国在体坛
中很可能进不了前四。当然,种种都只是主观猜测,真正的答案,四年后就揭晓了。

三、1996巴塞罗那奥运

转眼间又四年,1996年迎来了亚特兰大奥运会。

历史惊人的相似,那一届的中国代表团也是取得了16面金牌,排名还是第4,跟四年前的巴塞罗那一个翻版。不过在中国体育竞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成绩竟然还跟四年前一样,那只能说,那届奥运会我们的奥运健儿发挥得不如人意。

的确,那届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遗憾了。刘黎敏,乐靖宜的0.0x秒让中国游泳队的金牌数由上届的4面猛减至1面;王义夫最后关头的失手让煮熟的鸭子飞走;王军霞在自己最强项的10000米受到众人夹击最后只得了一面银牌;李小双,毕文静被裁判压分饮恨赛场……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遗憾,让中国的多面金牌都变成了银牌。

还有无数失落的人。孙淑伟,中国跳水界的神童,在国内的预选赛中由于受到眼疾而无缘奥运。赛前舆论媒体还一致乐观,说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谁知道田亮肖海亮一个都没亮起来,金牌就这样旁落了。

莫慧兰,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运动员,论实力,她在五个项目里面都可能夺金,可惜她欠缺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必备的条件,心理素质,每逢大赛总是出错。那届奥运能拿到一面跳马的银牌也算差强人意了。

当然,每届奥运都会产生一些名成利就的英雄。伏明霞板台兼顾独取两金,谱写了中国跳水史的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跳水皇后。她那时的笑容是多么的迷人,到现在我还眷恋着。

不过最美丽的冠军非王军霞莫属。获得5000米冠军后,她身披中国国旗绕场慢跑,造就了中国奥运史上最美丽的一个经典场面。

熊倪的金牌也来之不易,88年汉城奥运裁判把本该属于他的金牌送给了洛加尼斯;92年孙淑伟的横空出世又让他再等了四年,直到那届奥运,在谭良德退役,跳板项目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他毅然从10米高空走下来,为中国男子跳板首夺奥运金牌,也圆了自己的金牌梦。

邓亚萍再次囊括了乒乓球女单和女双的金牌。赛后赛后萨马兰奇还专门给她颁奖,这份殊荣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得到的。两届奥运共收割4枚金牌,不知道今年的王楠能不能再创这一纪录呢。

还有两面银牌特别珍贵,就是女足和女排。这两支队伍有着相似的经历,赛前都没有被看好,比赛的时候超水平发挥,取得了佳绩。女排的成绩当然令我欣喜若狂,就是女足,我也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随着舆论麻木的褒女足扁男足,我开始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对中国女足慢慢有了一种抗拒。

就这样,一届奥运会又远去了。记得萨马兰奇在闭幕式上破天荒的不用"最好",而用了"最有特色"来评价那届奥运,这也反映出,那届奥运会并不是很成功,亚城也没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

四、2000悉尼奥运会

2000是千禧年,世界各国都有各种各样活动。但对我这样一个体育迷来说,悉尼?运还是最为值得关注的盛典。

开幕前各舆论出奇的低调,都觉得中国队只能获得20枚左右的金牌,加上东道主澳大利亚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很可能只落到第5。不知道是否是传媒为了给代表团减压而故意唱低调,反正我觉得当时绝大部分的预测都非常没根据。那几年中国体育综合实力的增强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那届奥运会的奖牌设置还对我们非常有利。双人跳水和女子举重项目的增设无疑给中国队带来更多的夺金点。因此如无意外中国队的金牌数可以达到25左右。

反观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已经呈现败退之状,这一届估计中国超过他不成问题。至于澳大利亚,尽管身为东道主,但金牌数无论如何也不能暴涨到25吧?因此赛前我就跟朋友赌,中国队在金牌榜可以排第3。

一切都如我所料,中国队真的得了第3,但是金牌数比我预测的还要好,竟然达到28枚。那时候我读大三,课程不太紧张,因此就总泡在食堂看电视直播,只要是中国队夺金项目就绝不错过,而宁可撬课。还记得有一天中国队的强项特别多,我竟然由上午到晚上都没离开过电视机,最后一天夺6金,让我们进行而归。

跳水无疑是夺金第一大项目,共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了5枚金牌。但却是最不令我满意的项目。开赛之初男子双人跳台,女子双人跳板莫名奇妙的失手让我还没回过神,在女子单人跳台这个中国队传统上最强的项目上,我们竟然也把金牌拱手相让。还记得比赛后,我郁闷得饭也吃不下,跟几位朋友闷闷不乐的逛了学校一圈,然后回寝室把所有写着"梦之队"的报纸全撕光,接着对着墙壁开骂,先骂桑雪李娜败家,再骂周继红十足是昏君,再又一起怀念徐益明……

大悲后的欣喜是十分值得珍惜的。正当我们都对跳水队失去信心的时候,正当我们都认为男子单人跳板的金牌肯定没戏的时候,熊倪却奇迹般的反败为胜,为中国队获得了第一面跳水金牌。当时我们声嘶力竭的大叫大笑,直到筋疲力尽。

比我们更激动的是周继红,比赛结束后她紧紧地抱着熊倪痛哭起来。是的,她应该感激熊倪,是熊倪拯救了中国跳水队,也拯救了这个女人的仕途。

随后的比赛中国跳水队势如破竹,连夺五金。尤其是最后男子跳台中田亮胡佳的优异表现令人惊喜。他们风格迥异,田亮的气质潇洒俊逸,胡佳的动作秀丽和谐,他们让我前所未有的喜欢上了跳水这项运动。

一届奥运会夺得5枚金牌,周继红的确有了炫耀的资本。但是,中国跳水队的实力本来就超群,这成绩又有多少是她的功劳?今天,她可以吃着老本笑傲江湖,那明天她又凭什么去征服世界?又或者说,失去了徐益明的中国跳水队会有明天吗?

乒乓球几乎是96年的翻版,中国队再次包揽了所有的金牌。王楠也copy了邓亚萍的大满贯,把女单和女双两面金牌收入囊中。不过看王楠的比赛我总没有看邓亚萍的那种踏实,好几场比赛她都是后来居上险胜对手,让人提心吊胆的。不过,邓亚萍本来就是百年
一遇的奇才,我们又怎么能够随便用她的高度要求别人呢?

孔令辉在最后关头以力拔山兮的气势把老瓦坎于马下,获得了乒乓球比赛中分量最重的金牌。记得比赛前央视的解说曾经说过,老瓦是中国乒乓球界最值得尊重的对手。可不是嘛,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以一人之力对抗强大的中国军团。也只有他的存在,才可以让乒乓球更有悬念。这场决赛堪称经典,我就一直希望再次看到孔瓦的对决。可惜岁月不饶人,今年的奥运会,这两人已经不太可能再会师决赛了。

王励勤和阎森战胜了孔令辉刘国梁这一对金牌双子星,获得了男双冠军。对王励勤而言,这一面金牌应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就在那届奥运的不久前,他才被蔡振华斥骂为"低能儿",那一次,他终于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尚属正常的大脑。也是从那一届奥运开始,他慢慢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队当之无愧的当家小生。今年的奥运,要看他了。

羽毛球也为中国队收割了4面金牌。但看百分比,这4面金牌占了羽毛球全部金牌的50%,比不过乒乓球。但是羽毛球给国人的惊喜绝对是最大的,或者说,羽毛球奇迹是当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亮的一道风景。女单女双的金牌尚属意料之中,但混双和男单却完完全全是拚出来的结果。没记错的话,羽毛球奇迹应该是从张军/高凌战胜金东文/罗锦民开始的。然后带动了男单,最后两个项目双双夺冠。张君高凌开始登上世界之巅的同时,吉新鹏也成了势英雄。尽管后来吉新鹏锋芒不再,重归平庸,但是这就是他本身的实力,我们还能强求些什么呢?能在一生人当中爆发一次为国家争了一面金牌,已经是他卓越的贡献了。

体操场成了湖南人扬威的沙场,李小鹏和刘璇两个湘军的代表人都获得了单项金牌,而且他们还是在同一天以同一个分数(没记错的话就是9.875)夺冠,这可谓是一个小小的巧合。小鹏的实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刘璇那面金牌我一直觉得有点奇怪,因为从直播上看,她的表现并不比俄罗斯的两位选手要好,甚至在平衡木上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晃动。联想到裁判界一向有几大强国瓜分金牌的惯例,再结合中国队前一天单项比赛中颗粒无收,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田径场上王丽萍为中国田径界争得了仅有的一点面子。但非常荒唐的是,当时另一热门刘宏宇在自己三犯被罚下场后,却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为了队友而故意采取的战略。这幼稚的言论却骗得了当时央视直通悉尼的主持人沙桐的信任,在节目中大放阙辞,把王丽萍的冠军归功于中国队的整体战略的成功。看着刘宏宇被罚下场后那痛苦的表情,我本来还想报以一丝的同情,但发生了那件事后,我只觉得她说不出的恶心,一个输不起的运动员是没有资格受人尊敬的。

悉尼奥运对中国代表团来说真的是大获全胜了,唯独中国女排失利了,彻底的失利。看着孙玥在输给克罗地亚后掩面痛哭,胡进一脸无奈的神情,我的沮丧丝毫不比他们小。女排不翻身,奥运对我而言就不是快乐的。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2
红红火火,沸沸扬扬,北京申奥成功,从此敲锣打鼓,四处张罗。什么“新北京,新奥运”、“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这类高亢嘹亮的口号俯拾皆是。全世界人民中似乎只有我们中国人上窜下跳,忙前忙后,心里想的,笔头写的,嘴上说的无一不是奥运。是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时刻,而这一切都想童话一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我们举着理想的旗帜,喊着理想的口号,遨游在现实的中国社会中,收获了一份理想的失败。
先从我们中小学生说起吧,提起奥运,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想必大家也都能理解。平时的小测验、随笔、各种比赛都要写奥运,每次我都得不到高分,因为我们需要理想主义的作文,鲁迅的批判年代过去了。人人都唱着颂歌:“共产主义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具体怎么个好法,我也不知道。
所以现在的作文说好写也好写,无非就是脸皮厚一点,别人爱听什么就写什么,写想象文,谁不会呀!最经典的作文题目就是《我是奥运志愿者》,不知写了多少遍了。让网上一查,全都是些“上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位”呀,“遇见老外主动给人指路”什么的,老套的掉渣了。
前几个月,我参加了一个“新东方杯英语演讲比赛”,天时不利,冤家路窄,题目恰好是奥运志愿者,这可把我急坏了,我这辈子最怕喊口号。其实,我也想为奥运作贡献,只是我不想说出来,特别是在没做之前。我不想写“我将会…”,而是写“我已经…”十分不巧,在一个喊口号口吐白沫发大水的国家里,我必须学会游泳。于是我写了一篇想象文《一个奥运志愿者的日记虽然事情还没有发生,不是真实的,但我将来会报名做志愿者的,也会尽我所能。然而,凭着比较好的口语(评委承认的)和一篇发自内心的演讲稿,我并没有先想象的那样进入半决赛,而那么些口语不怎么地的演讲稿又十分理想的口号的人进入了复赛。我不在乎,因为我能为我说的话负责。我盼望着奥运到来的一天,那样我就可以证实自己没我不是一个不热情的人,只是不善于表达…
然而我这点机会也没有了,是的,志愿者开始报名筛选了,大家都欢天喜地的,唯有我沉默了。我因年龄不够没有资格报名。为什么?有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所有人都逼我们,要作贡献,要爱国,不是说年龄不是问题,改变世界无需等我长大吗?只要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难道我们的一切努力,一切热情,都是要说出来,写出来吗?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出来呢?我们的心就一定要融入一条条僵硬的口号中、一张张冰冷的白纸上吗?
2008,北京奥运,伤透了我的心,全世界都沸腾了,而我的心却变得冰冷。我张大了双眼,用朦胧的目光再次审视这个熟悉而又那么陌生的世界…
第2个回答  2007-12-15
我们的2008--奥运征文
19世纪的中期,由于希腊人对复兴古奥运的高涨的激情,于是国王奥托发布《奥林匹克令》,1896年,雅典——第一届希腊奥运会。这样,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古希腊文明如风起云涌般的再现。
至今,奥运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的分量依旧举足轻重。因为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永远的信念,它意味着奥运那跳动的圣火永不熄灭。
1908年《天兵青年》杂志上曾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对于现在的中国讲前二者早已实现,而举办奥运会的梦呢?我相信,也坚信,我们的2008年。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们北京主办奥运会的三大口号。绿色,一个永恒的主题,奥运顺应时代,使地球村的色彩更加完整。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对环境的承诺是:能量循环,水资源回收,减小和避免浪费,污染处以及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对悉尼奥林匹克所在地海姆布士湾进行全面清理和改造,更算得上是“绿色奥运”的精华之所在。而我们,作为2008奥运开幕的同时从自己身边做起,做一个“环保主义者”,不仅是为了迎奥运,更为了北京的未来。
作为国家的首都,任何时候,科技都是引人关注的焦点。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北京的建设是以向世人证明我们的能力: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各级高等学府的遍布,交通实现电子监控,神州飞船的发射……这些说明我们已经具有承办奥运的科技力量。
同样,即为一名中国人,就需要有些具有民族风格体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揭示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要知道,我们肩负的使命是奉献给人类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自由,和谐,健康,积极的现实理论,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办好奥运的责任,不仅在于国家奥委,更在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国人身上。维护北京的精神风貌。迎造一个具有中华底蕴的奥运盛世。
“NEW BEIJING GRENT OLYRNPICS”是我们,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对2008的憧憬,对2008的心声。
从自北京奥组委会从雅典奥运会上接过奥运旗帜的那一刻起,这种特殊而强烈的精神动力就在鼓舞着我们。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下,在“团结,友谊,进步”这个聚载着人类前进心声下,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又将迎来这样一个全人类的盛典,一个全球性的体育圣会!
当跳动的圣火第一次传入黄河流域文明的圣土时,世界将为之心动
第3个回答  2007-12-11
构思到时有,但是我不想打

无非是欢呼,彩旗飞舞,还有幻想得奖名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2-12
我也不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