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沼气主要是用什么原料什么原理

如题所述

原料:

农村沼气发酵种类根据原料和进料方式,常采用以秸秆为主的一次性投料和以禽畜粪便为主的连续进料两种发酵方式。

原理:

1979年,Bryant等人提出,将沼气发酵过程分成由三大代谢类群微生物引起的三阶段理论,即水解(液化)阶段、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

扩展资料

沼气发酵优点:

1、沼气发酵后残渣中有机物含量减少;

2、消化后残渣是一种气味很小的固体或流体,不吸引苍蝇或鼠类;

3、可产生有用的终产物—甲烷,它是清洁而方便的燃料;

4、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杂草种子和一些病原物被杀灭;

5、发酵过程中N、P、K等肥料成分几乎得到全部保留,一部分有机氮被水解成氨态氮,速效性养分增加;

6、发酵残渣可作为饲料;

7、沼气发酵在处理有机物可大量地节省曝气消化所消耗的能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沼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30

农村的沼气主要原料:

农村中可以用来作沼气发酵原料的有很多,最常用的是人、畜(猪、牛、马、羊、鸡、鸭)粪便,各种作物秸秆(稻草、麦草、玉米秸)、青杂草、烂菜叶、水葫芦、废渣废水(酒糟、制豆腐的废渣水、屠宰场废水)等都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

沼气产生的基本原理: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和保持一定水分、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多种微生物(统称沼气细菌)的分解而产生的。沼气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的过程,叫沼气发酵。这是沼气产生的基本原理,即厌氧机理,其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液化阶段):发酵性细菌群利用它所分泌的胞外酶,把禽畜粪便、作物秸秆、豆制品加工后的废水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 

第二阶段(产酸阶段):这个阶段是发酵性细菌将小分子化合物将其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再由产氢产乙酸菌把其转化为产甲烷菌可利用的乙酸、氢和二氧化碳。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产甲烷细菌群,利用以上不产甲烷的三种菌群所分解转化的甲酸、乙酸、氢和二氧化碳小分子化合物等生成甲烷。 

沼气发酵的3个阶段是相互依赖和连续进行的,并保持动态平衡。在沼气发酵初期,以第一、二阶段的作用为主,也有第三阶段的作用。在沼气发酵后期,则是3个阶段的作用同时进行,一定时间后,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持续正常的产气。 


沼气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泥、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沼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燃料,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甲烷(CH₄ )约占所产生的各种气体的50%~70%,二氧化碳(CO₂;)约占30 % ~40%,此外还有少量氢气(H₂)、氮气(N₂)、一氧化碳(CO)、硫化氢(H₂S)和氨(NH₃)等。 

在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除了矿物质和木质素外,几乎所有的生物质都可以用来产生沼气,包括动物和人的排泄物、污水污泥、农作物秸秆、含碳工业废物等,所以沼气的成本相当低廉。沼气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一个农村家庭就可以建造自己的沼气池。沼气的用途也很广泛,它不仅能用于燃烧和照明,还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沼气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质气体燃料,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得到高度重视。发达国家主要从保护环境出发,建立了很多沼气工程,以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并获得煤气替代品。在发展中国家,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的一项重要途径,印度和中国是最早大力开发沼气的国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沼气是一种高热值、高品位的能源,它是最合理利用、多次利用和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有效形式,可以将植物机体的肥料、饲料、热能3种机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广大农村牧区普及沼气,可以把人畜粪便和杂草、秸秆、枯叶等一起投入沼气池发酵,制取沼气作燃料。沼气池中的水和沉渣,保存了植物和粪便中的绝大部分氮、磷、钾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使生物质能利用3次至4次,使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各种成份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城镇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和生活污水来生产沼气也正在迅速发展,造纸厂、酿酒厂、屠宰厂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均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废物都可以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变废为宝,从而减少城市污染,造福市民。

第2个回答  2012-04-22
沼气发酵过程是有机物彻底矿化的微生物厌氧代谢过程。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用作沼气发酵的原料。沼气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需要从发酵原料中吸取主要的营养物质──碳、氮、氢、硫、磷等元素,其中碳供给微生物能量,氮则构成细胞。适宜的碳氮比是保证沼气正常发酵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沼气发酵适宜的碳氮比为20~30:1。

沼气发酵是指有机物(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沼气)的过程。

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种代谢途径。这些微生物及其所进行的代谢都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单独进行,而是在一个混杂的环境中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包括有不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间的作用;不产甲烷细菌之间的作用和甲烷细菌之间的作用。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6
沼气的定义是: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下,经厌氧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种可燃性气体。因此,在农村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只要是有机物均可以产生沼气。但具体有杀菌功能的作物除外(如大葱、大蒜等)。
沼气池的工作原理是:气压水、水压气。(即产生沼气时,沼气池贮气间压力增加,发酵池内的水往水压间内排,使用沼气时,贮气间内压力减小,水压间里的水往发酵池内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4-22
农村的沼气主是用畜禽粪便原料和秸秆原料。
沼气池送沼气是水压式原理,沼气产生是厌氧发酵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