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时的“三查七对五告知”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查七对”,是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卡),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卡)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五告知是指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扩展资料:

2019年4月20日,针对一些地方在预防接种环节发生的疫苗过期、掉包等事件,20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疫苗管理法草案提出,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明确将“三查七对”要求和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写入法律草案。

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四方面规定。

一是接种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疫苗使用的管理。

三是明确“三查七对”要求,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核对有关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种。

四是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完整、准确记录接种疫苗的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等,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拟修法规定疫苗预防接种“三查七对”可追溯可查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4

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

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

五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现场调查和网络核对等方式,评估接种单位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扩展资料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在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或白破二联疫苗)、麻疹疫苗的“五苗防七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

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

参考资料来源:黄冈市人民政府-黄梅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获省肯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
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
五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第3个回答  2019-07-29
“三查七对”,是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卡),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卡)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五告知是指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扩展资料:
2019年4月20日,针对一些地方在预防接种环节发生的疫苗过期、掉包等事件,20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疫苗管理法草案提出,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明确将“三查七对”要求和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写入法律草案。
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四方面规定。
一是接种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疫苗使用的管理。
三是明确“三查七对”要求,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核对有关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种。
四是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完整、准确记录接种疫苗的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等,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拟修法规定疫苗预防接种“三查七对”可追溯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