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企业合并与兼并的区别

1500字以上 谢谢

企业合并与企业兼并有许多的不同。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定义不同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过合并,合并前的多家企业的财产变成一家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企业合并是资本集中从而市场集中的基本形式。在日本以及欧美国家,企业合并只要不带来垄断弊端,就被视为合理,甚至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但可能导致垄断的企业合并,会受到反垄断政策的干预。 

企业兼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根据契约关系进行权合并,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企业兼并不同于行政性的企业合并,它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通过以现金方式购买被兼并企业或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等为前提,取得被兼并企业全部产权,剥夺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企业兼并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产权价格,这是转移被兼并企业产权的法律依据。 

二、法律特征不同 

企业合并的法律特征 

1.企业合并的当事人是公司本身、而非公司股东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当事人是公司本身,而非公司股东。  

2.企业合并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但其涉及相关公司股东、债权之利益,并可能关联国有资产权属移转,必须依法对合并行为予以规制。对于特殊类型的企业合并,除了依法订立合并协议以外,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 3.企业合并是一种协议行为,而非行政行为 

4.企业合并中的公司类型受到限制。多数国家的公司法对于公司合并采取种类限制主义,要求只有同类责任形式的企业才可以合并。少数国家或地区采取非限制主义,不论合并公司属何种责任形式都可以合并。 

企业兼并的法律特征 

第一, 兼并必须是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进行的。 

第二, 第二,被兼并的企业的法人资格消失或改变法人实体。 

第三, 第三,国有企业兼并,产权性质不变,国有企业兼并是在国有企业之间进行的。非

国有制企业对国有企业进行兼并,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就发生变化。 

第四, 第四,实行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资产不流失。国有企业兼并,是以国有资产的

流动和重组为基础进行的,被兼并企业的财产经过清产核资划归兼并企业所有,这部分财产仍然是国有资产,只不过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发生了变化。 

三、动机或目的不同 

企业合并的主要动机或目的有: 

1.加快企业发展,如为了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    2.经营和生产多角化;    

3.控制原材料、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支配力;    4.实现规模经济,组织大批量生产;    

5.获得税收、金融上的好处,这种动机与政府政策和金融企业的政策有关;    6.吸收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如为了获得某项技术,购买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    7.救济经营不善的企业;    8.便于安排人事。 

企业兼并的目的或动机主要有: 

1.追逐市场势力。 

2.获得多工厂经济的好处。 3.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 4.避免讨价还价问题。 

5.消除下游产业投入品选择中的扭曲现象。 6.改善不完全市场信息的质量。 7.便于实施有利可图的价格歧视策略。 8.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四、形式不同 

企业合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水平合并、垂直合并、混合合并;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控股合并;善意合并、恶意合并;现金合并、股票合并。 

企业兼并的主要形式: 

购买兼并、接收兼并、控股兼并、行政合并、企业兼并、横向兼并、纵向兼并、综合兼并。 

五、性质不同 

企业合并须由双方达成合并协议,是双方平等协商、资源合作的结果。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处于“友好”关系中。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合并双方表面上也呈“友好”关系状态。在企业兼并中,兼并者与被兼并的目标企业的关系就不尽一样。当被兼并的管理层对收购响应并积极配合时,兼并就成“友好”兼并性质。当被兼并企业管理层拒绝、阻碍收购时,收购就呈“敌意”兼并性质。 

六、控制程度不同 

企业合并中,被并公司完全并入存续企业或新设企业,后者取得被并企业的全部财产、权利义务,被并企业作为存续企业、新设企业的一部分而完全受其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6
4.1吉利选择沃尔沃原因
吉利之所以重金收购沃尔沃,看上的是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在收购沃尔沃
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吉利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吉利的首要购买对象。
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的是Volvo品牌。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安全和环保,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232位。
沃尔沃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拥有众多专利技术了,吉利100%购买沃尔沃,不仅获得其专利技术,而且也杜绝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海外并购专利权一事进行攻击。
4.2沃尔沃选择吉利原因
沃尔沃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沃尔沃要振兴,中国市场非常重要。中国高端豪华汽车市场潜力很大。随着高收入人口比例不断提高,为了展示其财富,会大量采购沃尔沃品牌汽车。目前中国豪华汽车每年的需求量是60万辆,将来有可能增加到100万辆。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对于沃尔沃这个企业的理解和对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理念等等,这一些都是福特要选择沃尔沃新东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当然,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海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以及掌舵人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福特选择吉利的重要原因。

第五章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绩效分析
5.1财务指标分析
5.1.1债务分析
吉利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在2010年兼并沃尔沃后,公司负债规模急剧膨胀。2008-2010年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86.13亿元、160.53亿元和710.71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30%、69.99%和73.47%。从趋势上来说,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整体看,负债总额增长较快,负债规模大,偿债风险有所上升。但相比其他汽车厂商,资产负债率尚处于正常范围(见下表 )。
表5-1 2010年主要汽车厂商资产负债率

吉利集团

福特汽车

大众汽车

丰田汽车

资产负债率

73.47%

100.39%

75.57%

63.38%

吉利的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2010年末流动负债余额为479.72亿元,占负债总额的67.49%。值得关注的地方主要是由于沃尔沃的相关收购,导致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短期刚性债务 合计149.70亿元剧增,其占流动负债的比重为31.45%,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5.1.2吉利并购沃尔沃融资方案描述
从整体来看,吉利负债总规模上升较快,由于收购沃尔沃随之而来的短期刚性负债剧增导致短期债务偿付压力增加。但是,吉利2010年末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50.62亿元,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较多。另外,吉利2010年经营性现金流量为93.08亿元,这两方面都可以缓解短期偿债的压力。
2010年3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27亿美元价格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其中12亿美元用于并购现金支付,15亿美元用于后续公司运营。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以13亿美元和2亿美元票据完成了对volvo轿车公司的并购案,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此次并购融资案涉及多种融资方式:既有内源融资,也有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中不仅有权益融资也有卖方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寻求权益融资时使用了以融资换投资的方式,将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最大化。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融资结构中,吉利、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出资额分别为人民币41亿元、30亿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和12%。另外,在项目运作中,有30亿元是成都市政府的资金。而作为交换条件,国产沃尔沃需要在成都、大庆和上海嘉定分别建立工厂。
5.2并购前后财务指标比较
5.2.1营运能力分析
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777.22%,1 934.13%,2 037.25%,
1 544.37%,1 351.48%;577.02%,1 677.58%,1 386.09%,1 220.00%,957.15%。以2010年为并购时点,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先升后降,这说明吉利汽车可能在并购前,即2009年为并购筹备自有资金,出售存货,回收应收账款以获取自由资金;在并购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又有所下降。
5.2.2偿债能力分析
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65%,66.09%,66.54%,65.28%,58.93%。可以看出,以2010年为并购点,吉利汽车在并购之前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增长,而并购之后资产负债率却没有较大增长,甚至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吉利汽车在2008、2009年为了此次并购案已开始筹资。据悉,吉利汽车在2010年9月向高盛旗下的一家基金公司定向发行可换股债券和认股权证,若认股权全面行使,吉利将可筹资25.86亿港元,而该笔募集资金将用于应付公司的资本开支、集团潜在的收购事项及一般企业用途。
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96.91%,137.18%,133.16%,113.49%,118.94%。可以看出,以2010年为并购点,吉利汽车在并购之前的流动比率大幅增长,而在并购之后流动比率下降。这说明吉利汽车的短期偿债能力总体来说较好,资产负债率增长而流动比率增长,这可能是吉利汽车为并购成功处置了流动负债并增大了非流动负债的数量,这也是基于并购成功对长期资金的迫切性。这也能从侧面解释吉利汽车在该并购案中债务融资较少,多采用权益融资和自有资金。   
5.2.3盈利能力分析
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0.50%,8.41%,6.81%,7.36%,8.28%;18.47%,16.33%,17.06%,16.11%,15.83%;7.64%,5.54%,5.71%,5.59%,6.50%。可以发现,吉利汽车完成对volvo的并购后,盈利能力不升反降,这可能是因为并购之后营业收入、总资产、净资产虽然增长但净利润没有按同一比例增长。
5.3并购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吉利汽车并购前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公司偿债能力降低时,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也相应降低;企业在并购前应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模式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和运营能力的影响。
故吉利明确表示,不会关闭沃尔沃轿车在哥德堡和比利时的工厂,并且沃尔沃轿车将仍然由目前的管理团队领导。沃尔沃目前在哥德堡和比利时的两家工厂会长期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工会的关系。吉利经历一波三折终于赢得沃尔沃工会的信任。吉利在此次收购中,反复表示,中国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沃尔沃起死回生的灵芝仙草。没有大陆强劲的消费增长需求,其他企业无法帮助沃尔沃公司摆脱困境。同时,吉利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在此次收购中是经过深思熟虑,充分准备的,对并购后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整合有足够的信心。吉利和沃尔沃业务和知识产权不会盲目合并,并购之后仍然分开经营等等一系列的承诺最终打动了瑞典的部分官员和媒体。

第六章 并购评价
6.1并购前经营模式的对比及并购发展成果
并购交易前:并购总企业战略、组织管理、研究发现、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如表1所示
表1 并购交易完成前吉利与沃尔沃经营模式差异

吉利

沃尔沃

成立时间

1997年

1972年

战略

成本

品质

核心价值观

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安全、环保、品质

管理模式

由上至下

由下至上

市场

经济车型

高端车型

员工

13000

19000

生产方式

片面

全面

员工技能

少量工作

所有工作

权限

仅负责本工位生产

自主性

产品分类

A、B级车

B、C、D级车

模式

流水开发

销售分小组开发

吉利对并购沃尔沃企业的业务先关性比较低,企业员工保持自身的企业文化的意愿程度较高,对并购企业文化兴趣低,因此,企业营运发展方面上方互不干涉。
6.2并购交易完成后吉利与沃尔沃的发展状况
经过经营后发现,吉利在并购沃尔沃后发展良好。双方企业的产品销量预应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产品质量及品牌都得到了提高。
表2 并购交易完成后吉利与沃尔沃的发展状况

吉利

沃尔沃

并购目的

高端

资金支持

汽车研发设计生产技术

中国市场

产品

32.7万台(09年)-51.0(15年)

33.5万台(09年)-50.3(15年)

其他

11年安全监测4星评价

13年XC90上市

14年品牌调查牌面17位

获得研发资金110亿美元

15年获得最美中国车称号

13年成都新工程

15年设计中心增加,规模扩大

14年瑞典新工厂

6.3收购过程艰难曲折,收购之后任重道远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谓一波三折,面临融资困难、文化冲突、竞争对手的“半路搅局”等问题,吉利一一化解,成功收购了国际安全性能最佳的豪华车生产企业。然而吉利在能否成功化解此次收购中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能否顺利整合好两家企业的运营等等都是吉利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何保证对沃尔沃的后续投入以及尽快增加销量实现规模效应让沃尔沃扭亏为盈,这将是吉利面临的最大挑战。接手一个连福特汽车都玩不转的汽车公司,吉利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让它盈利的能耐。作为一个豪华车制造商,沃尔沃目前的规模太小,一年只有三四十万辆的销售规模,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销售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
表5-2 沃尔沃利润与销售情况

销售额
(亿美元)

销售量
(万辆)

税前利润
(亿美元)

市场占有率(%)

单车亏损
(美元/辆)

美国

欧洲

2006

161

46

-2.56

0.7

1.4

-556.52

2007

178

48.2

-27.18

0.6

1.5

-5639

2008

147

35.9

-16.9

0.5

1.3

-4707.52

吉利是一个低档车的品牌,它收购沃尔沃可能会降低沃尔沃品牌的号召力。在这一点上,联想并购IBM ThinkPad这个品牌,就遇到了这种尴尬。过去吉利一直处于低端市场,而且大部分都在国内没有在全球市场运作高端品牌的经验。
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是否能够全面地消化沃尔沃的技术。例如,如何处理好沃尔沃和福特公司共同搭建的技术平台的关系,也将非常棘手。再者吉利还将面临的巨大的文化冲突。

结束语

当然海外并购一定是为了企业增值,而不是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如果海外并购不能达到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以及和自身发展战略相吻合,那么海外并购没有任何意义。同时海外并购最重要的在于整合,如果并购企业后,不能实现很好的财务、人力、管理、战略、文化等的整合,那么并购最终是失败的,好比,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收购联想遭遇尴尬情形,收购后海外销量比收购前海外销量还要少,海外并购只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并购后如何让成功运作才是国内企业面临的重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峻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D].吉林大学 2017
[2]谢少龙.潍柴动力并购林德液压绩效分析[D]. 河北经贸大学 2017
[3]张笑川.IT企业并购动因及其绩效评价[D]. 广东财经大学 2017
[4]罗云.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D]. 深圳大学 2017
[5]马雨萱.海外并购研究[D]. 深圳大学 2017
[6]薛俊杰.腾讯海外并购战略动因与绩效研究[D].深圳大学 2017
[7]杨艳杰.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绩效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8]肖静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9]王骏晨.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 2016
[10]苏洪丹纵向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石河子大学 2015
第2个回答  2013-11-26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通过合并,合并前的多家企业的财产变成一家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企业合并是资本集中从而市场集中的基本形式。在日本以及欧美国家,企业合并只要不带来垄断弊端,就被视为合理,甚至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但可能导致垄断的企业合并,会受到反垄断政策的干预。
  企业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 体的经济行为。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是合并的形式之一,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存续,被吸收公司解散。
合并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成新的企业。
兼并一般是指一家企业兼并另一企业,被兼并的企业基本不在存在。但兼并是广义合并的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