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菇的遗传特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对杨树菇的遗传特征和生活史的研究为时不长,还只有10多年的历史。德国F.Zadrazil等(1989),R.Marmcisse等(1989)以及日本善如寺厚(1986)等均提出,杨树菇为异宗结合四极性真菌,但存在单核结实现象。国内丁文奇(1984,1987)、张引芳等(1995)的研究证实,杨树菇的担子上只着生两个担孢子,担孢子萌发的菌丝具有锁状联合且自交可孕,与典型的异宗结合真菌有所不同。杨树菇的菌丝可形成无性孢子,因而在其生活史中除有性生殖循环之外,还存在无性生殖循环过程。认识杨树菇的遗传特征,为正确选择菌种选育的途径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张引芳等采用单孢育种的方法,从60多个单孢菌株中选育出50株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其中有6株增产在50%以上。

1.有性生殖 杨树菇成熟的子实体,每个担子上只着生两个担孢子,其顶端有一个发芽孔。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经30(48~72)小时左右发芽,孢子萌发时芽管从一端的发芽孔中伸出,然后逐渐生长、分支,形成白色絮状菌丝体。单孢子萌发的菌丝在分隔处有典型的锁状联合。进入生理成熟后,菌丝开始扭结,形成结实性三次菌丝体,进而形成子实体原基,发育成熟的子实体,又开始释放担孢子。

2.无性繁殖 杨树菇的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遇不良环境条件,如营养匮缺、菌龄过长等情形,会产生一种梨形的厚垣孢子,有时也能形成节孢子。这种现象常明显地发生在琼脂斜面上,用肉眼即可识别。若用已形成节孢子的菌丝体接种,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凡是种块在斜面上拖过的地方,都有节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分散菌落。厚垣孢子或节孢子可以在斜面上萌发新的菌丝体,并生长发育成正常的子实体。

由菌丝→厚垣孢子、节孢子→菌丝体的循环过程,是杨树菇的无性繁殖过程。

3.遗传特征 担子菌的同核结实一般可分为三种方式:①假同核体结实(PHF),形成发育正常的子实体,担子上产生丰富的四孢孢子。②不孕同核体结实(AHF),形成子实体,但不开伞或不产生孢子。③真同核体结实(THF),形成发育正常的子实体,担子上产生少量的担孢子。AHF和THF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的菌丝为典型的同核体,无锁状联合;而PHF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的菌丝具锁状联合。在有性生殖特征上,我国栽培的杨树菇担子上只着生两个担孢子。此种单个孢子萌发的菌丝体具锁状联合且自交可孕,不同于典型的异宗结合真菌,即没有带不同性亲和因子的单核菌丝体结合产生具锁状联合的异核体的交配过程;亦不属于异宗结合菌的同核体结实现象。即既不属于菌丝无锁状联合的THF类型,又不属于产生四个担孢子的PHF及子实体不开伞或不产孢子的AHF类型;同时,单孢菌丝具锁状联合,又有异于典型的次级同宗结合真菌。因此,杨树菇应属于具锁状联合的次级同宗结合的双孢担子菌,其交配系统中的不亲和因子只受一对基因Aa的控制。这种遗传特征应用在菌种选育上,可以首先考虑采用单孢子对比选育法,能快速选育优良菌种。

4.生活史 杨树菇由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单孢菌丝体自孕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子及担孢子,从而完成生活循环。在杨树菇的生活史中,除担孢子—担子—担孢子的有性循环之外,还存在菌丝体—厚垣孢子、节孢子—菌丝体的无性循环(图8-2)。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史约需60~80天;但在不同生活条件下,生活周期的长短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三角瓶内能出菇,便于进行生活史研究。

图8-2 杨树菇的生活史循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