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恋,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题所述

为什么会早恋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会影响(启蒙),难免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正因为如此,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才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对于这种“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尊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由于现在国家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扩招,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一锤定音”决定考生命运的高考现象日渐“淡化”,若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就很容易丧失学习动力,容易受到青春期成长的冲击。
第三,家庭环境。学生在青春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他们很容易被同龄异性的关心所打动,陷入早恋。
第四,文艺作品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受部分文艺作品中那些风花雪月、缠绵悱恻的浪漫影响,热衷歌星、影星等的花边新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追求好奇,对恋爱行为进行简单模仿。
第五,家庭及学校忽略了学生适度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还有青春期学生因不同程度产生的性困惑、性忧虑而得不到家庭、学校的关心和理解,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
现在老师和家长们面对早恋的态度颇让人担忧,媒体曝光的一个个案例更使人思考:老师和家长们该怎么办?例如:青岛晚报2004年4月报道“因早恋问题遭老师劝退两孩子离奇失踪”。“早恋”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即墨三中两名学生不但被要求写保证书,同时被告知要么自动退学要么要被学校勒令退学,不堪压力的俩学生离校出走。云南宣威一中女生“被当众体罚
早恋风波击溃少女”,班主任由于得知小月的“早恋”问题,当众体罚,造成小月精神失常;内蒙古赤峰市“早恋受阻女儿精神分裂
谋杀亲女父母双双被捕”,四年前女儿因早恋受到父母阻拦,患了精神分裂症,父母不堪其累,竟然将亲生女儿勒死。早恋是多方面的产物,我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早恋。目前80%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都与家长教育不当或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有关,因此,防止孩子出现真正的“早恋”应先从家长做起。据青苹果热线近两年青春期心理咨询表明,近年热线接到的有上千条电话都是就“早恋”等思想问题进行咨询。电话中孩子反映家长不能与自己沟通而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心理出现“早恋”,或因家庭出现问题而寻求异性温暖的电话占大多数。其中,因家庭破裂、父母关系不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情况出现“早恋”的情况占大多数。了解到子女的早恋情况以后,父母不要让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因为恋爱是由我们无法控制的荷尔蒙决定的,跟道德、年龄无关。平时要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可以亲近和倾诉的对象,使他们心情放松,自然就不会只把心思放在某个异性朋友身上了。
第二,帮助早恋的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由于早恋带有隐蔽性和神秘性,一些早恋的中学生往往都是在私下接触和往来,他们自身也有一种负罪感,生怕被家长和老师知道,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班主任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早恋固然不对,但一旦发生,也并非做了什么坏事和错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只不过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现在还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各方面的条件。如果真正的喜欢一个人,你应当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更应该为对方着想,不能因为早恋而影响对方的学习和发展。还要要引导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性。青春期学生早恋的最大影响就是耽误他们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们的意志和精力,致使学业成绩下降。其次,早恋必然会影响人生的奋斗目标。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帮助青春期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心青春期学生的成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文化,广泛地培养青春期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提供他们参与实践,服务大众的机会。也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你们在真正的恋爱开始以前进行的热身。你们可以当它是一颗糖果,但绝对不能代替你们眼下的正餐。生活里有很多比爱情重要的东西等着你们去做。有一个比喻,现在你们正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里,窗外的景色很美,但是如果你下车浏览景色,你就再也赶不上这趟列车了。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虽然同龄人有谈恋爱的情况,但是家长不要断然让孩子和谈恋爱的同学绝交。因为同龄人的带动力非常大,这种带动力量比家长和老师都要大。家长应该采取宽松的态度,让孩子自然地选择,是否跟着感觉走,还是不进入恋爱的状态,在选择中确立自我。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比起他律,自律的效果会更显著、更持久,也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所以在指导男女生交往的过程中,我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男女生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交往,个别约会。二是在交往过程中注意掌握一个“度”,既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可过分随便;不可过分冷淡,也不可过分亲昵;不可过分严肃,也不可过分卖弄。总之应该与同性交往一样,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同时也注意男女有别。
第四,帮助早恋的孩子走出困境。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内心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多教给他们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知识,使孩子们一方面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自我感情的调节与控制。我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遵循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灵活多样;四是不可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不注意方式方法。
为了孩子的一生,让“早恋”正常发育并得到教育者的合理引导吧!尊重“人”的教育,才是科学的好的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6

现在思想比较开放。尤其是孩子早恋方面,很多家长不能接受,但大部分心理还是可以接受一些,但孩子这时也需要家长的指导。否则真的很容易走向极端,酿成无法承受的苦果,家长也为孩子真的绞尽脑汁,用尽方法,让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

当发现孩子早恋时,家长应该持什么态度,这位父亲值得学习,女儿说:“爸爸,今晚我要去男朋友家睡觉。”爸爸这样回应。小鹏15岁,最近喜欢上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总是离开她,直到不久前才分手,枫叶放不下这个男孩,学习也学不会,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不久前,枫叶终于期待少年的“一次回顾”,就是少年给她发了微信信息。“我想你。”“事实上,枫叶爸爸一直关注着女儿的一举一动,但怕女儿发现,所以假装不太好。刚开始,枫叶的成绩完全不受影响,女儿没有做摔倒的事,枫叶爸爸闭上了一只眼睛。

虽然后来对成绩有影响,但男孩离开后,枫叶爸爸觉得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女儿长大了需要锻炼一下不能总是在自己的胳膊下吃一辈子。吃一次挫折,智慧一次。但是,你怎么想,这家伙又回来“杀人”了。枫叶和闺蜜的声音被枫叶爸爸听到,二天晚上,枫叶对爸爸说:“爸爸,我要在男朋友家睡觉。”来了。

爸爸想大发雷霆,虽然预料到了,但女儿的告白还是让那个爸爸有点慌乱。但是,他没有说不能快点,不能去,也没有强迫女儿要呆在家里。深思熟虑后,枫叶爸爸冷静地问道。“为什么去他家睡觉?”女儿回答说。“他说今晚她父母不在家。他想见我。让我过去吧。否则他心情会不好。

合理疏忽,多给孩子爱,孩子长大后给予他尊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安全感方面的满足。孩子当然会相信你。这时要和孩子勤奋沟通,谈心,少训斥,多提建议。孩子从小在爱情中洗澡,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是她坚强的后盾。这样,当孩子走过青春的泥沼回忆往事时,就会非常感谢父母。一开始不干涉的恩惠。

第2个回答  2022-01-26
应该用比较温柔的方式去劝孩子,不要使用暴力。一.直接步入正题,用心和她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和真实感受。1.你现在还小,应该更多的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现在才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一些人,你以后都还是会遇到的。2.只要你足够优秀,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你。你会遇到更好的。而且主要你学习足够好,他才会更爱你。觉得你无法超越,他会更加倾慕你仰慕你。3.如果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肯定会全心全意的帮助你,你是我们的女儿,是我们的小公主,我们会宠着你,现在不需要别人来插手的。二.沉着冷静,表示理解,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与正确的引导。1.询问孩子的想法,她是缺少陪伴,还是春心萌动。及时做出调整和回应。2.培养他正确的爱情观和感情观。告诉她这样做的危害。3.和孩子一起面对不要回避问题,告诉她要保护好自己。善于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去劝她。
第3个回答  2012-11-11
表示支持态度。早恋是青春期都会发生的事情,父母如果太过于排斥甚至打骂会造成不良后果。但支持也不是想让你早恋,是要在支持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她不要误入歧途。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切记不可因为早恋问题每日阴沉着脸等着孩子回家!
第4个回答  2012-11-09
不要责怪孩子,现在的青少年在社会中被一些人事物所感染,作为家长可以跟还好好沟通,要持有不反对不赞成的态度,还有最好是准备一个《沟通本》这样方便与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