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7次下西洋,语言问题怎么解决?

郑和7次下西洋,语言不通,该如何处理呢?

语言问题就找当地的人翻译呗,那个时候虽然并没有大航海没有世界地理大发现,没有现在的世界贸易,但是那个时候各个国家也是多多少少有一些交流的,各个国家的使者也都有到中国来。所以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可以带着翻译去,就算没有翻译,到了当地见了那些人,说要跟他们做生意,拿着好东西送给他们,他们难道理解不了?

所以语言问题其实并不成为一个大问题,就算现在你去一个国家,没有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去那里生活几年也就慢慢熟悉了,就算说话不懂,用手比划比划也都能理解对方的意思,然后就慢慢学就行了吧。

那个时候难道就不会手势吗,除了一些特别偏远的地区,基本上也都是有翻译的,周边的国家那个时候还是都会到明朝进贡,有贸易交流的,并不是一直在封闭着,所有国家没有一点联系。

我们现在不懂对方的语言也敢去别的国家的吧,只不过有点麻烦就是了,郑和当时带着一大批金银财宝等好东西,去到哪都是有人迎接的。

真实历史上,郑和当时去东南亚那一块的时候,还跟当地的人打起来了,双方可能也没怎么交流,反正就对着打呗,打服了一方之后就能慢慢带着当翻译了。

你要相信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现在都能解决的一些根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那个时候也不会难倒他们,更何况郑和当时代表的是明朝政府最高机构,最厉害的一批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8
郑和可以雇用当地的翻译官呀,然后他自己也可以多多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除此之外也可以用肢体语言。
第2个回答  2019-08-17
郑和下西洋与他一起的船员有很多。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所以说一定会有翻译,因此语言根本就不是问题。
第3个回答  2019-08-17
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但是都不是他自己去的。身边应该有很多大臣或者是官员,都懂一些翻译。或者直接用肢体语言吧。
第4个回答  2019-08-17
因为有翻译。马欢是浙江会稽人,字道宗。郑和七次下西洋,他参加了四次。他自称“余以通译番书,亦被使末”,可知他在船队的工作就是翻译。“善通番语”是别人对他的评价。马欢后来写了本书,叫《瀛涯览胜》,记载了他跟随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是现在研究郑和航海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