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吃什么食物?

如题所述

大熊猫食谱以箭竹为最爱(栖息地箭竹最广,数量最多),其他也兼食.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箭竹:禾本科;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箭竹是大熊猫喜食的食物
散生竹,高1-4m。壁厚,节隆起,每节具多枝。箨鞘厚纸质,绿或紫红色,背面常密被暗棕色直立刺毛。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湖北、四川。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为大熊猫食物。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6
熊猫的食物主要是剑竹。
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属禾本科(Gramineae)。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箭竹为榛木科植被,多年生竹类,地下茎匍匐。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
箭竹广泛分布于从秦岭南坡的佛坪经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宝兴最后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箭竹的林地面积颇大,蓄积量蕴藏丰富,用途多,是大熊猫(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又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尚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最佳。
对于竹子周期性的开花死亡,没有确凿的研究证据表明熊猫会因此挨饿而危及生命。到是栖息地的人工开发,让熊猫的生境缩小从而无法找到合适的竹林。古时候有许多关于熊猫吃铁的记载,熊猫还因此得名食铁兽,这多发生在熊猫闯入人的居住地,它强劲的下颚足以咬下铁锅,但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知识拓展: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第2个回答  2019-05-29
熊猫的食物主要是竹子。竹子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个部分的营养成分大体一致,它们吃竹子的心和竹笋,有时也吃竹叶。但熊猫的肠子很短,也没有供发酵纤维素的共生细菌。熊猫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鹅的食物虽然通过消化道很快,它们的利用率也有30%。这就使得熊猫每天进食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由于熊猫摄食的竹子种类很多,而它的栖息地又有很多种竹子生存。对于竹子周期性的开花死亡,没有确凿的研究证据表明熊猫会因此挨饿而危及生命。到是栖息地的人工开发,让熊猫的生境缩小从而无法找到合适的竹林。古时候有许多关于熊猫吃铁的记载,熊猫还因此得名食铁兽,这多发生在熊猫闯入人的居住地,它强劲的下颚足以咬下铁锅,但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第3个回答  2019-06-05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
第4个回答  2019-10-12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从食性看似乎应该划入“草食动物”之列。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物种进化的观点来分类,它们却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动物。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你看,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与虎豹豺狼等猛兽同属一个大家族。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草的“肉食动物”。事实上,在肉食动物家族的进化史中,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食性的“大有人在”。熊猫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