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有没有一篇课文让你印象深刻?

如题所述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纪念刘和珍君】引用132字。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有点小尴尬,在高中那个年纪经常拿这句话开玩笑,挑唆朋友去做一些大胆逆反的事情时,总是会说“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就是屁点大事咯,你怂什么咯,怕上什么啊,快点上咯!”

在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的时候总是会倔强的说“你们懂什么,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且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几次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也不知当时的行为算得上是引经据典还是断章取义,不过不必在深思其中的区别了,有些事情总是会变得不太重要,那些岁月已经成了往事,尘封在匣子里,任时光在它身上上面灰尘。

现在已经不会在这样做了,如若不是今天看到这问题,想起【记念刘和珍君】,我甚至都忘了那段记忆,果然鲁迅说的没错,很多故事、很多文章其实都是从记忆中抄来的,那些记忆或有偏差,真实性不一定能够保证,但也只能这样了,因为我只记得这些了。

【刘和珍君】

记得第一次听见刘和珍君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她是一个日本人,以为这是一篇写给日本友人的信或者是悼念文章之类的,结果确实是悼念文章,只是刘和珍君不是一个日本人,还是鲁迅的学生,鲁迅的粉丝。

刘和珍君是一个好青年,有责任心,有正义感,为了民族复兴,敢于斗争,敢于赴死,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做成什么赫赫历史的功绩,但是也当的起【重于泰山之死】这几个字了。但是我知道,或许她们想要的并不是这些,有些人总是不在乎这些名声的,但是我们这些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者,也就只能这样纪念她们了。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中国人的】

其实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人生在世确实该如此,这样才会少犯错误,过的好一些,但是却有点难受,因为很累。作为一个懒汉,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几个愿望之一就有希望他们简单点,毕竟身为一个连打英雄联盟都懒得计算伤害全凭感觉走的人,复杂的世界总是让我难受,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这个世界的恶意,你就不能让我少动点脑子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为一个沉默寡言这者,我深知沉默的可怕,沉默者是最容易爆发的,而当他们爆发时,那怒火虽然不至于将世界点燃,但起码可以做到烧死自己。

但还是喜欢做一个沉默者,或者说做一个旁观者,接触的少才能足够冷静,话少才有时间思考,如果能不在乎一些细微的言语骚扰,你会看见思考者的世界,自由奔放,孤独的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5

有,是诸葛亮的那篇《出师表》了吧,但是真的觉得诸葛亮是付出了极大的忍耐和努力才帮助刘禅把江山坐的稍微稳当了一些,可是刘禅却是一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不仅不听诸葛亮的话,还和其他奸臣一道耍诸葛亮,小人和忠臣总是分不清楚。

我还记得开始的那句话: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我觉得诸葛亮真的是做的很好了,当初刘禅他爹的时候,尚且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吧,但是到了刘禅,就只剩下烂泥了。扶不起的阿斗也不是随便说的,我记得老师讲这个课文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故事,大概是诸葛亮为了刘禅的命令而七进七出之后,终于被折磨的吐血了,听到这些的时候,恨不得把刘禅这个人骂死。

诸葛亮也是一个很尽心尽力的臣子了吧,做了那么多事情,而且在知道刘禅是一个不能担当君主的人的时候,还接替了辅佐他的任务,而且一直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可是后来换来的,确实被怀疑的下场。

在文章中,诸葛亮提到了忠臣和小人的区分,也给刘禅提了很多的醒,但是刘禅却被小人蒙蔽了眼睛,听不进去诸葛亮的话。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当一个国家的君主不够贤明的时候,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臣子,都会被埋没的。

第2个回答  2017-10-26

中学学了很多优秀的课外,还背过不少,不过几乎都忘光了,但是有一篇至今都还印象深刻,那就是朱自清的《背影》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这篇文章的感触就越深。

父亲把“我”送到车站,替“我”抢到了靠着窗边的位子,还没有到处发的点,父亲让“我不要离开,去给“我”买点橘子,要穿过铁道就需要爬上月台,由于父亲比较肥胖,显得额外笨重,他努力的样子是那么不容易,看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最后父亲离开,他的背影也消失在人海中。

当时这篇文章老师是让我们几个同学分段读的,读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就是觉得好玩,当然也知道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后来我要上大学,每天早上从镇里坐车去往县城坐火车,第一次自己坐火车去学校的时候,父亲把我送到了火车站,那一天人很多,我们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票,刚买到票还没多久火车就到了,车站人山人海,如果想要早点坐下,不至于挤在人群中动不了,就需要抢在前面就坐下,本来交父亲回去,我一个人可以进去的,父亲让我把东西给他,我在后面慢慢走,他自己抢到前面,在人群中挤着,找到我的座位,把东西放好,等到我进去让我做好就走了,我的座位是靠着路的那边窗户,火车开动,父亲也离开,我望着他的背影,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变得如此消瘦,这些年为了我们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我也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好像对他的感受更加理解了。

上一次有个同学发说说自己的同学送自己去车站,还不忘占自己的便宜,说了一句你在这等着,我去买点橘子,底下还有很多人评论,很多同学还记得,知道是出自《背影》,也有同学表示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恶搞的行为是对那些文学著作的不尊重,而那些不知道他说啥的同学竟然这么快就忘了这篇优秀的文章,反正在我心里,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

第3个回答  2017-10-25

还记得刚上初中时,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是作者——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直至现在读了大学,我仍然没有忘记那篇课文所带给我的感动与思考。

我也同小时候的作者希望向往看到,在山的那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汪洋大海。曾经的我们也怀着无数次的期盼,想要看看这缤纷世界的千山万水与风光无限。然而现实就是那一座座“铁青着脸”的高山,总让我们却步不前,甚是想要放弃前进。

于我们而言,成长便是这一座座高山,我们渴望遇见长大后的自己,渴望翻越这万万千千的山山水水,希望能早日亲眼看看那“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在长大的路上,似乎每个人要历经一个个劫,于是有的时候,“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总不免将我们美丽的幻想打了个“零分”。然而,我们却不会放弃去寻找关于“山的那边”一切新闻,并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次的风云变幻。

于是,带我们真正地长大之时,我们便也像王家新作者一样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追求着的不过是两个字——信念。只因为,信念,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信念,让我们有所追求;信念,带我们走得更远。

这篇课文,不仅教育我们在追寻理想的路上不要轻易放弃,也教会我们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纵然前方是万丈高的墙垣,我们也要不舍心中的那份向往;纵然脚下的路荆棘遍布,我们也要大胆走出每一步。

因而,这是我上初一时的第一堂课,也是一篇很有质量的文章,一开始我就尤为喜欢,现在仍然深爱它,只因它教给我的是无可估计的价值观、信念观、人生观,这背后的意义是教我们走出更远更开阔更美好的人生之路!

“不忘初心”便“方得始终”,希望我们的人生都没有遗憾!

第4个回答  2017-10-25

初中学过那么多文章,总有一片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自清的背影。

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深的被他感动啦,因为朱自清,把他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写的那么清楚。我也曾经这样子静静的看过父亲。我记得我很小得时候,我在老家,三更半夜发烧的时候。那时候太晚啦,而且是大冬天,我不忍心,娇妻父母,然后我就在被窝里偷偷的哭。爸爸怕我晚上着凉了,就下来看一下我,听到我在难受的哭,就问问,怎么了?一摸我的头,原来我是发烧了。他二话不说就把我背起来了,就我们小家乡的唯一一个诊所。弟兄父亲把我放在门口敲门打电话都是叫不醒开诊所的内一个人。我看着父亲着急地在敲着诊所的门口打着电话电话,内心不安的走来走去。甚至有时候着急的抓住起来头发。看着朱自清父亲的背影,那时候我在想着,曾经我父亲也为我做过那么感动的事情。曾经我也看着父亲为我生病着急,默默的在找办法,让我减轻痛苦。所以那时候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彻底感动内心也特别触动。

朱自清背影里面的父亲,就如天下父亲一样,都是普通的,并没有什么高大上,就是在这么普通的父亲,在我眼里,我觉得他就是最好的父亲。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都是充满温暖的充满感动的。父爱如山,他们的爱是深沉的,不言表达的,但是在他们的行动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们对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