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个瞬间你特别想退出家长群?

如题所述

在“家长群”中炫富、攀比的现象更比比皆是,原本应该用于家校沟通交流的家长群,变成了“炫富群”“拼家群”“夸夸群”“争宠群”。学校里每个班级都会组建的“家长群”,俨然成了小社会,以致于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一种拍马屁叫‘家长群’,有一种炫富组织叫‘家委会’”。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看上去,家长们对于“家长群”积怨已久,老师们也满腹牢骚,一肚子苦水。显然,选择“愤而退群”的家长,绝不只有这位江苏家长,而一再引发大众关注的教育问题,也绝不只是“家长群”。
“家长群”该不该退,能不能退,敢不敢退?为什么“家长群”会一再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如何看待家长的种种焦虑?为何“家长群”会成为让家长和老师“压力山大”的“压力群”?家长和老师在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界限应该在哪里?

这个“家长群”问题,归根到底来自于扭曲的家校关系。一般,家长在加了“家长群”以后,不太敢得罪里面的老师。我们都知道的“画风”是这样的:老师说什么,下面都说“好”“好”“好”,大家都是非常服从的。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的小孩,尤其是初中以下的孩子,一天有近十个小时在学校里,处在老师的托管之下,我们看不到。我们也知道有些学校里经常会发生老师侵犯孩子——类似于体罚或者凌辱等极端事件。家长们迫切地想知道,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如何度过的?正因为家长不太愿意得罪或者说不太敢得罪老师,“家长群”里面就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权力关系。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高中以后会好一点,因为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具有自己独立面对这些的能力。

退不退出“家长群”,我都觉得没有关系。事实上,作为一个初三的孩子的家长,我也一直在“家长群”里面,但是这个“家长群”里面在说的任何事情,基本上我是看不见的,因为我把它给屏蔽了。但是,有些具体的、事务性的东西,我还是会去看一看,比如说,明天早上要几点钟上学?需要带什么呀?今天什么时候放学?这些事务性的东西都会在家长群里面交流,微信群为我们提供了这种交流的方便。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问题不在于微信群本身,以前没有微信,家校也在沟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家庭群一直是屏蔽的。。。过年抢红包的时候会进去一下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要妄图改变别人的思想,我们做好自己都难,更何况去改变比我们活得久、思想已经定型的上一代人的观念。大家维持和睦就行,没必要非得和他们争个对错,你会发现真的没意义。你太在意自己的身份了。退群又不是断绝血缘关系,你讨厌群,群里的人同样讨厌你,退了清净。有什么与你有关重大新闻肯定会通过亲人第一时间通知你的,要是担心被人指点,你不去看不就不知道了。要是别人问你为啥退群,你就实话实说,说手机里消息一直响,老是担心是领导找你,结果都是家族群在响,弄得不安宁当时我觉得有点尴尬,显得我好像很不合群

我问起我家长原因,说是觉得家长群里一些家长喜欢过度操心,总是爱"弱智化"自己的小孩,天天发很多消息问来问去,很烦人,所以退群了。

总之我现在也没啥事,正正常常。

因为重要的事情班主任都会告知学生,大部分事情也都直接能在师生间交流中完成。老师不会因为担心学生管不了事就一定要嘱咐给家长,也就不存在因为家长退群就错过很多重要通知的事。毕竟小学时通讯没现在发达都这么过来的,也没出什么问题,高中更不能出啥事。

第2个回答  2022-07-17

通讯方式在进步,家校联系的渠道也逐渐在更替。从过去的家访到现在的微信群,家校沟通固然越来越方便了。

在家长群里,老师可以明目张胆的让家长去批改自己孩子的作业,让家长深度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陪孩子完成作业可以说是家长的责任,但是给孩子批改作业这项任务真的不应该落在家长的肩上。

家长一天工作已经够累了,回来还要给孩子辅导作业,作业越留越多,最讨厌的是,如果辅导不当,老师还会在群里,公开批评家长,让人很没面子,本来工作又累,还要辅导作业,批改作业,错了还要被批评,并不是所有的家长文化程度都很高,都要家长来批改辅导作业,那要老师何用?

刻意逢迎,请客送礼,没必要,对老师保持尊重的态度是必要的。虽然都是打工人,但是老师这份职业,的确是有奉献精神在里面的。要时刻把握好这一个“度”家长群才能带给孩子更好的成长与进步。一些正能量的家长群会在群内交流一些学习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这些家长群有必要进。但是有一些家长群已经“变味”。原本家长群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但却渐渐演变为“夸夸群”。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长们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组内甚至会出现“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这样的家长群完全没必要在里面待着。

第3个回答  2022-07-17

1:家长群变成了一些父母炫耀的舞台

在某些家长群里,有几个家长总是异常活跃,老师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他们在家长群里晒学历、晒家业、晒背景、晒跑车、晒孩子成绩、晒孩子特长、晒孩子奖状……

甚至是在假期期间,家长群也并不平静。有些家长晒自己带孩子出国旅游的照片,有人晒孩子学高尔夫的照片。可是这些东西,最终难免都会传到孩子的耳朵里,这不是在助长孩子们的攀比之风吗?

2:老师成了家长吹捧的对象

家长群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们的问题。但是发展到现在,在众多家长群中,老师变成了那个众星捧月的对象。家长们不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对老师的作息也异常关心。

打开家长群一看,重要消息寥寥无几。满屏被“问候老师身体安康与否”、“提醒老师注意休息”,以及请早安、请午安、请晚安等语句霸占。有些家长需要看通知内容时候,简直如大海捞针。

其实,如果只是表现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一句简单的“收到,谢谢老师”,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最后,希望家长们能明白,老师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为了拉近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方便与家长们沟通孩子们的学习事宜。所以请认真对待、正确使用这个渠道,不要把它变得过于复杂。

第4个回答  2022-07-17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两日,一位江苏家长怒退家长群的一条短视频,在网上火了。无数家长赞他说出了自己想说不敢说的话。
本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微信家长群,怎么就成了家长们纷纷想逃离的地方?家长群,激发了家校矛盾,还是成了家校矛盾的“背锅侠”?
导火索:被要求批改孩子作业,家长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一位江苏的学生家长,一位父亲,发出了退群宣言:“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伴着这则视频的,是老师家长群内要求家长协助检查批改作业的内容。
“前天的报纸,只有这几位家长认真批改了,你们配合我们的工作,自然我们也会更加在意你家孩子。其他没批改的家长,或者没完全批改完的家长,以为这是老师的工作?”
“今年五月开始加班,断断续续持续到现在还没结束,回家又要开一个小时的车,回到家都十点多了,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教孩子学习。”
初中生家长:十几个微信群随时担心有状况
“我真是太烦了,我真希望能从所有家长群里退出来。”马女士的孩子在岛城一所初中上初二,她曾经以为孩子上初中,就能独立了,不需要像小学一样整天盯着家长群,但她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
马女士的手机里,和孩子相关的微信群有10几个。有老师的班级大群、没有老师的家长大群、收费群;语文、数学、英语各有一个学科大群;语文、数学、英语还各有一个小组群;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各有一个群。
这十几个群,都有让马女士头疼的地方。
她最怕班级大群里的老师点名。老师会经常在群里点名批评学生,然后@家长。“我就是赶紧先跟老师道歉,但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马女士说,每次看到大群里有消息,她都要先祈祷千万别是自家孩子又有啥事儿。
各学科群最让马女士头疼的,是晚上突然而至的各种作业。“经常晚上7点之后,各学科老师开始一个接一个在群里发作业,背诵的、默写的,有的还需要家长上传孩子作业。”马女士这两年工作很忙,经常要加班,忙起来有时会遗漏老师晚上的作业,不能及时告诉孩子,第二天孩子就会挨批。
“学校不让学生用手机,那晚上就得家长全程帮学生盯着才行。”马女士感到疑惑的是,孩子已经上初二了,为什么老师不能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把作业全布置利索,“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就是为了让家长不得不监督孩子吗?”
更让马女士感到烦恼的是,老师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提及,班里某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妈妈辞职专门照顾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难道为了孩子,家长非要牺牲自己的事业?那老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老师:希望5+2大于等于7,而不是等于0
“关于家长群的热搜,我看了,说实话,看完心里五味杂陈。”肖老师担任小学班主任多年,在她看来,网上关于家长群极端的声音太多,而这种极端的声音并不会利于家校关系的缓和。
在肖老师看来,家长群的问题反映如此激烈,主要出现在卡不上点的家长和老师身上。
卡不上点的家长,主要指那些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习惯管孩子或者管也管不到点儿的家长。
这部分家长有的工作忙,有的没有能力辅导,特别是今年不少家长工作压力很大,一看到群里老师又任务,就会心烦意乱。
“其实老师群里经常提及让家长多关注的孩子,往往也是老师付出更多的孩子。”肖老师说,有些很省心的孩子,老师是不需要额外多管的,但那些问题比较多的孩子,老师希望家长能多配合,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就形成了相互埋怨的结果,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
而谈到卡不上点的老师,肖老师坦承,确实有部分老师很不自觉,啥事儿都不想管,群里把作业一布置,让家长完成去吧。“但这样的老师是很小一部分,我身边的老师,更多还是有职业责任感的。”肖老师不希望这一小部分人,把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搞到对立面上。
当家长群问题在网上热议时,不少家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而源于家校矛盾的家长群问题,确实很难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
以青岛为例,早在2017年,在青岛市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从教研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
此次会议上还重点强调:禁止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增加家长负担,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而这样的一纸禁令,明显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记者采访中,从小学到初中,老师群里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行为并不少见,部分批改作业不到位的家长,还会在群里被老师点名批评。
“因为家长不敢拿孩子的前途来赌。”于先生属于想迫切逃离家长群、但也只敢想想的人,“老师在群里给家长布置任务,让家长批改作业,你再不愿意,也得做,因为你不能随便换老师,如果不配合老师,那你孩子就要吃亏。”
“一个家长群的问题,其实就是家校关系的问题。”市北区一位小学校长表示,而家校关系,很多时候是日久见人心。排除极个别的老师,时间长了,老师对孩子是什么样,家长都会清楚明白,真是为孩子好的老师,家长慢慢也就不会有问题了,相反后面会越来越配合。
对于家长群折射出的家校矛盾,记者采访中,有教育界人士表示,老师用家长群给家长布置任务、让家长批改作业引发部分家长反感,这只是家长群的表面负作用,更深负作用是对于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的孩子,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老师通过家长群布置任务,请家长们配合,都还比较正常。”这位教育界人士表示,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很多孩子独立得越来越晚,即使在一些高中家长群里,老师们仍然需要在一些诸如吃零食、按时完成作业等事情上,要求家长协助监督孩子。
这位教育界人士最担心的是,如果老师过于依赖家长群的功能,真会剥夺孩子更早独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