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派遣制员工值得做吗?

你好。银行派遣工值得做吗?

你好,值得去做。派遣制员工一般在待遇方面还算不错;起码比去不了银行好,现在银行大部分都是派遣制的了,如果能去上还是建议去试一试,除非您有更好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9
但是现在看来进入体制会越来越难:经济不景气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会期望能考入事业单位、公务员,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在明显的缩编。岗位越来越少,考生越来越多,难度肯定越来越大。

我所提到的体制内,是广义的我理解的体制内: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银行、央企、具有垄断性之的地方性国企等。(请勿较真)

考上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没有考上的又不甘心重新进入人才市场重新面试找工作。有些人宁可在体制内谋得一个非正式工作,不管是3年合同制还是劳务派遣,先进去再说。只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距离天堂更进一步。虽然只是一种进入体制的缓冲。

工作时间久了,这些人会有一种错觉:我们每天跟正式编制员工一同工作,自己能力不必他们差,相处久了关系也融洽,会有一种已经端起铁饭碗的幻觉。每当发钱发福利的时候,才能让他们有一种二等员工的失落感。而且这种工作常态下也是非常稳定的,合同到期还会继续续签。除了发工资发福利发奖金的骂几句娘之外,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体制、那么体面。

体制并不永远都是稳定,永远都是温和的。体制要你放下碗筷的时候也,你必须把吃了一半的饭放下。非常果断,坚决,冷冰冰。不管你工作3年还是13年,不管你的工作岗位多重要,也不管你能力强弱,体制不需要你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让你离开。

那些日常工作中对你的认可、同事关系的融洽、体制内的安全感和体面感都只是温水:你在温水中煮了数年,甚至十多年。等你被逼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会非常惊愕:为什么用了我十几年,说让我走就让我走,不给我时间考虑,不提前通知我。

其实这种结局,在你入职之初的那段时间,你也担心过,也顾虑过。但是这一切都被假象掩盖了。这就好像那只一直落不下来的靴子一样,时隔多年突然间落地。也终于落地了。

体制内的工作经常是一些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较多,除非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岗位。但是往往这种非编制的合同、派遣岗位还多是一些专业性不强的岗位。这种岗位的可替代性强,离开岗位后进入就业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日常的温水煮青蛙的环境,早就放松警惕,放弃了继续学习。把这些人推入就业市场,无异于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入大海。是不是想起来唐山36岁被裁的高速收费员的新人?——36岁,除了收费还能干啥?

不只是高速收费员。这种岗位看上去还不少,医院里的非医疗技术类岗位,银行基础性岗位,学校的非在编辅导员和教师,移动联通的话务员以及营业厅员工,央企国企的劳务派遣员工······

如果你准备选择或者已经选择了类似于以上的二等员工的工作岗位:

1,接受现实,澄清动机。不抱怨同工不同酬,更不用羡慕嫉妒端着特饭碗的员工。更不要说“我比正式职工干的一点不差一点不少”的牢骚话。端好心态,问清楚自己接受这份工作的真正目的和动机是什么?这种缓冲状态下,你的收入不仅比正式员工少,也比在私企单位挣的也少。稳定性比正式员工差很多。也就是说,你既不能解决多挣钱的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稳定性的问题。

慎重评估所谓的“转正机会”。所谓的转正机会是不是真的有?自身条件差距到底有多大?时间不能解决转正问题。客观的评估,不抱有任何一丝的侥幸和幻想。(可能会有人说转正的成功案例)

2,居安思危,保持学习。这很可能真的只是一个缓冲,而且你被中途开出的概率一点不小,你能干到退休的可能性需要慎重评估。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有一天自己被推向就业市场,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养活自己的心态和本事。保证自己不至于36岁离开的那一天,除了收费什么也不会。

3,创造机会。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考入体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专业、职称尤其是学历不足的问题,既然已经靠近体制,而且给了自己缓冲时间。在熟悉体制的前提下,去弥补不足:该考证考证,该学历深造就去学历深造。给自己创造继续考入体制的机会。

非正式员工的“二等”身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职业幻觉。尤其是等到十几年的幻觉被唤醒的那一刻才是最可怕的。
第2个回答  2022-08-27
你好,值得去做。派遣制员工一般在待遇方面还算不错;起码比去不了银行好,现在银行大部分都是派遣制的了,如果能去上还是建议去试一试,除非您有更好的工作。
第3个回答  2022-08-27
如果你没有特长,没有才艺,没有养活自己的手艺,那么做这样的工作也是可以的,缺点就是不能够保证稳定,只能够解决暂时的温饱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29
其实每个地方的派遣职工的话 待遇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觉得待遇的话不错 你就值得去做 如果你觉得待遇不行的话 就没有必要去做 打工嘛 都是为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