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阶层去世的叫法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古时不同阶级对死的不同叫法有:崩、襄、薨、卒、不禄、死、殇。

在我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极为森严,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死去,都必须使用不同的称呼。

1、崩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后又衍生出“驾崩”一词,有“皇驾崩塌”的含义,用以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之死。

2、襄、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卒

古代指卿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4、不禄

古代称士(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死为不禄,意指不再享有俸禄。

5、死

古代指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死亡。

6、殇

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

至唐代以后,“卒”的用法不及过去严格,常用来泛指死。然“崩”与“薨”仍然只能用于帝后王侯等。

扩展资料

死亡的其他说法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能够导致死亡的现象一般有:衰老、被捕食、营养不良、疾病、自杀、被杀以及意外事故,或者受伤。所有已知的生物都会不可避免的经历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中国古代称皇帝、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之死为“崩”,也称为“驾崩”。

古代的诸侯、爵位者的大官或者皇帝的高级嫔妃及皇子公主之死,即可为“薨”。

大夫之死,其统称为“卒”。

一般庶人,平民百姓也就直接称作是“死”。

未成年而死则成为“殇”。

一、驾崩 [ jià bēng ] 

释义:帝王死。

引证:侯宝林 《改行》:“皇上死啦……你得说皇上驾崩啦!”

二、薨

拼音:hōng,部首:艹,笔画:16,繁体:薨,五笔:ALPX。

释义: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

组词:薨殒、薨谢、贲薨、幽薨、薨世

笔顺



三、卒

拼音:zú、cù,部首:十,笔画:8,繁体:卒,五笔:YWWF。

释义:

[ zú ]

1、兵。

2、差役。

3、死亡。

4、完毕。

5、文言副词。到底;终于。

[ cù ]

同“猝”。

组词:卒业、兵卒、暴卒、卒中、小卒

四、死

拼音:sǐ,部首:歹,笔画:6,繁体:死,五笔:GQXB。

释义:

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

2、不顾生命;拼死。

3、至死,表示坚决。

4、表示达到极点。

5、不可调和的。

6、固定;死板;不活动。

7、不能通过。

组词:死活、生死、该死、死亡、临死

五、殇

拼音:shāng,部首:歹,笔画:9,繁体:殇,五笔:GQTR。

释义: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组词:国殇、三殇、殇宫、陌殇、嫁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