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如题所述

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力的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方向)。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包括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3、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可能不同。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扩展资料:

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是物体(物质、质量)对物体(物质、质量)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

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力的作用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6

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方向)。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包括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3、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可能不同。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只有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没有绝对静止。运动是绝对的,世间的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的。包括最小的分子。分子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

扩展资料

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两者至少有一个会发生改变)。

在力学的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所谓运动状态的变化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

不管是直接接触物体间的力,还是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的力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的力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一样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实现。

而且,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量或物体形态的变化量,取决于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效应。根据力的定义,对任何一个物体,力与它产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它的大小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

且两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该两力分别作用于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力使物体保持匀变速不变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虽然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但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直保持“匀变速”这种状态不变。或许‘匀变速’也可称为一种运动状态。

或许可以这样说,力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直保持“匀变速”不变。更简洁的说就是,力使物体保持匀变速不变。所谓匀变速就是加速度不变,或许我们可以说力具有保持加速度不变的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力的作用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24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两者同时改变)。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g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扩展资料:

力的概念在牛顿力学中占有最根本的位置。牛顿在1664年就提出了力的定义是动量的时间变率(动量等于质量乘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力的定性的定义,它给出力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和什么条件下不存在的定性条件。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的定量的定义,即力等于动量的时间变率;如果质量不变,力也等于质量乘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力而言,必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存在。它指出所有的力都是成对的,只在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才能实现(见牛顿运动定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07

力,力的作用,力的效果,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