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佳句有作者

如题所述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⒅ 苏咧牵 灾 呙鳌?(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