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预防近视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OK镜其实又叫角膜塑形镜,它是没办法减轻度数的,但是可以控制度数的增长。
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如果视力不对头,那就是眼轴长度拉太长了,然后眼球接受光的那一块就会变形。变形就会导致光影折射进眼是不完全不清楚的,所以就会看不清。也就是医学上说的“远视性离焦”。
在这个时候,佩戴OK镜,就是把那个变形的地方,扣上一个模器,塑造成正常的形状,让眼睛正常接收的同时,还往里缩一些,形成“近视性离焦”,能有效地控制度数的增长。
从原理上来讲是完全没毛病的,但是在可操作性上还是比较弱的。像这种类似隐形眼镜的东西,很多大人都没法自己戳进去,戴进去也会感觉不适。像现在很多家长给自己孩子配OK镜,这些孩子也就七八岁,你想往他的眼睛里去塞一个东西,真的还是蛮难的。所以年龄小的孩子,我建议还是从外部多做做视觉训练吧。
像我同事家的儿子,用的是:“火眼睛晶E1”一款在家就能进行视力训练的智能设备。原理是通过视力训练增强睫状肌(眼睛里的一种肌肉)的调节能力,还科学搭配有屈光系统相关训练(涉及到视调节力训练、视灵敏度训练,对比度训练,还有眼脑配合的训练内容)。他们用之初测出的假性75度,坚持3个月复诊就变回正常了,和OK镜比起来,孩子配合度也高,效果也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2
角膜塑形镜的周边部力求与角膜周边部对齐,在眼泪的充填作用下,使镜片与角膜产生稳定的附着张力。而角膜塑形镜的中心部则设计为比角膜中心部稍平坦,镜片就会将角膜中心的局部“压平”塑形,压平一定的时间以后角膜就会发生形态“记忆”。角膜中心部平坦以后,使外界景物的影像进入眼睛以后向后推移到眼底上,因而使近视眼获得清晰明亮的实力。
眼底上的模糊影像被认为是近视眼发展的根源,近视眼戴普通眼镜时,因为眼镜的光学像差,使外界景物的影像的中心部分在眼底上聚焦,影像的周边部分则偏离眼底,形成模糊影像,成为近视眼发展的潜在因素。而通过角膜塑形镜“塑形”后的眼球表面恰恰可以避免普通眼镜带来的光学像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眼底上的模糊影像,从而延缓了近视程度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22-01-17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RGP镜片。普通的RGP镜片用于矫正视力,而塑形镜用于“矫形”,即通过改变角膜集合形态来提高视力。“矫正”型的RGP镜片,其内表面与角膜的表面相平行,互相吻合,通过改变镜片的外表面来调节镜片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