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受哪几家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如题所述

历史沿革: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部分。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部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现在没有区别了,相互之间也有资产包的转让。

扩展资料: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与政府债务

中国银行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系统的"坏债"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很高,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的数字,只能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估计。为了最大程度地估计风险,避免低估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见到的各种估计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即估计不良资产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5%。

国有企业负债严重,当然首先是因为体制方面的问题。在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干预这种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这个整体对社会欠下的"坏帐" 总会以各种形式发生(财政补贴、三角债、工资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债券、通货膨胀,等等,我们这里暂不详细分析)。

但以银行坏债这种特殊形式发生,其中一个具体的原因,就是从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逐渐地将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责任,转移到了银行。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拨改贷"开始,政府几乎不再对国有企业投入资本金,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当然要有政府批准),无论是固定资本还是流动资本,都是如此。所谓"国有企业",很多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

2.当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政府也几乎不再给企业以财政补贴,而是由国有银行对其债务进行延期或追加新债。发生亏损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经营不善,也可以是社会负担(如国家抽走了各种本应留下的劳保基金等等)。

也可以是上级决策失误(有些企业根本就不该建),但只要发生了亏损,以前由财政出钱补贴的办法改成了银行追加贷款的办法,这是造成银行坏债增加的一个基本的直接原因。

这也就是说,银行坏债实际上起到的是"财政补贴"的作用。搞国有企业而没有国家财政为其注资和补贴,其结果必然是国有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这是"国有经济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在思考国有企业负债与金融风险的关系时。

我们应该将财政负债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将国企对银行的坏债视为"准政府债务 ",而将国企坏债和政府负债一起都算作"国家负债".这一分析首先可以解释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大的国有经济而政府负债却特别的低(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只有8%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良资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部分。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工商银行部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扩展资料:

四家AMC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中国四家AMC(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长城)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第一次是1999年,国家将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至四家AMC,采取的是账面价值收购方式。

第二次是2004年5月22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整体打包出售,信达公司在一级市场中标;中国银行1424亿元、建设银行569亿元以及交通银行)640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委托东方公司和信达公司处置。

第三次是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

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截至2005年第3季度,四家AMC已经累计处置第一次剥离的不良资产7366.6亿元,处置进度已完成58.7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良资产剥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管理公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历史沿革: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部分,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部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现在没有区别了,相互之间也有资产包的转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30

第4个回答  2012-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