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的问题呀? 怎么调养呀?

如题所述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2
是指气机运行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形成气滞与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
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
第2个回答  2012-12-21
气滞血瘀,就是气滞与血瘀两种病症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正常情况下,气可以推动血的运行,使血能输布全身。但是,如果气停滞于某一处(运行速度过慢),也会导致血也瘀滞在那个地方。相反,血瘀在某一处也会阻碍气的运行,或推动不够力。
所以一般是气滞导致血瘀的出现,或者是血瘀导致气滞。
病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外伤致瘀滞,外邪长久积滞而致瘀滞等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血瘀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个人认为行气为主,活血为辅。即所谓“气行则血行”也。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治疗气滞血瘀。
调养可采取练气功、养生粥(加山药粉末煮稀粥)。
第3个回答  2012-11-02
气滞血瘀是气机运行不畅,血液运行障碍

大多是因为心情不舒畅,或有外邪侵袭,肝气久郁不解.
你气滞血瘀具体有些什么症状?你的年龄性别?平时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心情和运动情况如何?

怎么调养要因人因症状而宜.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第4个回答  2012-11-11
气滞血瘀是病之根心之源所至丶行气凉血止血散瘀丶可能你会想到为什么不活血祛瘀?!凉血止血瘀自散丶方:丝瓜络10克丶牡丹皮20克丶川芎12克丶黄芩10克丶黄莲10克丶大黄6克丶黄芪15克丶党参15克丶白术10克丶土获苓10克丶败酱草12克丶猪苓9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