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在庆的个人论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论 文(文章)
1982年
1、《杜牧卒年及杜秋娘诗系年考辨——兼与王达津教授商榷》(《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增刊《文学专号》)
1983年
2、《杜牧卒年再考》(《人文杂志》1983年第5期)
3、《中晚唐文学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年号)
1984年
4、《令狐楚表荐张祜时间考》(《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5、《读<樊川文集>杂记》(《固原师专学报》1984年第3期)
6、《<唐才子传?罗隐传>笺证》(《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7、《中晚唐文学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号)
1985年
8、《杜牧疑伪诗考辨》(《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1期)
9、《杜牧诗歌风格及其成因管窥》(《固原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
10、《“十年一觉扬州梦”,应作“三年一觉扬州梦”》(《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
11、《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宁夏社会科学通讯》1985年第2期)
12、《张祜卒年考辨》(《人文杂志》1985年第2期)
13、《关于张祜生平、诗歌系年、辨伪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85年第4期)
14、《杜牧杂考三则》(《南平师专学报》1985年总第5期)
15、《中晚唐文学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5年号)
1986年
16、《张祜生年辨证》(《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17、《试论王维消极退隐思想的形成及其原因》(《固原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
18、《读张祜山水寺庙题咏诗杂记》(《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19、《1982年至1984年中晚唐诗歌研究综述》(《固原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20、《卞著<刘禹锡年谱>辨补》(《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八期1986年)
21、《一九八五年中晚唐文学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6年号)
1987年
22、《试论杜牧的党派分野》(《人文杂志》1987年第2期)
23、《论张祜的诗歌》(《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24、《一九八六年唐代文学研究综述》(《固原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25、《张祜生卒年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7年号)
1988年
26、《试论杜牧与元白的公案》(《厦门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27、《<唐才子传?许棠传>笺证》(《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28、《杜牧古诗的风格及其成因浅探》(《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29、《<唐才子传?齐己传>笺证》(《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30、《杜牧生平事迹考辨》(《学林漫录》第12辑,1988年版)
31、《论杜牧与韩柳古文运动》(《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
32—34、《汉诗赏析集》中《鸡鸣》、《东城高且长》、《明月何皎皎》三篇,巴蜀书社1988年
1989年
35、《白居易为何荐徐凝而抑张祜》(《文史知识》1989年第4期)
36、《<唐才子传?杜荀鹤传>笺证》(《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37、《晚唐五代若干诗人名字考辨》(《厦门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38、《晚唐五代十国若干诗人生卒年考》(《宁波大学学报》1989年第二卷二期)
1990年
39、《试论杜牧的政治思想》(《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40、《严谨精审,颇多创见》(《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第5期)
41、《晚唐若干诗人生平事迹及其作品考辨》(《唐代文学研究》第2期1990年10月)
42、《崔澹为崔铉幕从事之时间》(《文史》第33辑,1990年10月)
43、《<唐诗纪事>记狄归昌官侍郎时间之误》(《文史》第33辑,1990年10月)
44-48、《文学人物鉴赏辞典》中曹操、崔莺莺、张生、红娘、崔母5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1991年
49、《晚唐五代诗人生平仕历杂考》(《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50、《杜牧诗文辨伪、系年研究评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0年辑,1991年9月)
1992年
51、《冯涓及第及隐居商山之时间》(《文史》第33辑,1992年6月)
52、《闽山闽水留清韵——入闽诗人周朴诗歌浅析》(《福建日报》1992年3月5日)
53、《晚唐若干诗人生平仕历考》(《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54、《近年来关于<鸳鸯传>的讨论综述》(《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55、《用意深广 深情内含——说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诗》(《古典文学知识》1992年第2期)
56、《王维与盛唐气象及风韵》(《王维研究》第1辑,1992年9月)
57-62、《唐诗精华》中六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1992年1月第2次印刷
63、《评<隋唐五代文论选>》(《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2年8月)
64、《白居易研究述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2年8月)
65、《查文徽任御史而非监察御史辨》(《文史》第34辑,1992年5月)
66、《唐人诗辨补及作者琐考》(《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67、《晚唐五代诗人生平仕历丛考》(《阴山学刊》1992年第3期)
68、《<唐才子传?韩偓传>笺证》(《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69、《咸通十哲三论》(《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
70、《读新旧<唐书>札记》(《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71-74、《与宋元思书》、《右溪记》、《游黄溪记》、《入蜀记》鉴赏(《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8月)
1993年
75、《晚唐诗人名及作年丛考》(《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76、《试论张祜的傲诞狂荡》(《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77、《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记要》(《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78、《晚唐若干诗人生平仕历考》(《宁波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79、《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社会科学动态》1993年第2期)
80、《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述要》(《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
81、《俊爽明丽胜似春——略谈杜牧笔下的秋天》(《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
82、《唐代若干作家籍贯考》(《铁道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
83、《闽人首登第者薛令之》(《台湾东海大学?国语日报》1993年4月17日)
84、《浅谈漱玉词中的自我形象》(《东岳论丛》1993年第3期)
85、《韩愈怪奇险奥诗成因探赜》(《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86、《元稹若干问题研究概述》(《北方论丛》1993年第3期)
87、《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厦门举行》(《中国文化》1993年第8期)
88、《略谈咸通十哲诗中的唐末社会》(《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89、《李群玉生平二三事考实》(《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一辑,1993年9月)
90、《咸通十哲与唐末气象》(《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91、《陈子昂<感遇诗>成因初探》(《陈子昂研究集》二,香港:中国与世界出版公司1993年3月)
92、《近年来关于<莺莺传>的讨论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2年辑,1993年11月出版)
93、《近10年元稹研究述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2年辑,1993年11月出版)
1994年
94、《关于罗隐生平行踪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
95、《晚唐诗人张祜诗简论》(《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96、《初唐作家生平仕历琐考》(《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97、《唐代泉州诗人陈谙》(台湾东海大学《国语日报?书与人》1994年3月26日)
98、《唐代诗文作家琐考》(《集美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99、《诗歌艺术技巧三题》(《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1期)
100、《张继未写过<枫桥再泊>诗》(《厦门日报》1994年7月15日)
101、《情由景现,既是伤春更自伤——冯延巳采桑子词赏析》(《文史知识》1994年第8期)
102、《罗隐生平及若干诗文人名作年考索》(《唐代文学研究》第5辑,1994年10月)
103、《润物细无声——缪钺师对我的教诲与奖掖》(《冰茧彩丝集》成都出版社,1994年9月)
104、《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105、《晚唐苦吟诗人——周朴》(台湾东海大学《国语日报?书与人》)
106、《试论杜牧的影响等有关问题》(《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8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年
107、《隐居镜湖的晚唐诗人方干》(《文史知识》1995年第1期)
108、《樊南四六刍议》(《中州学刊》1995年第1期)
109、《咸通十哲的科举生活与心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110、《陈子昂<感遇诗>成因漫议》(《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11、《李洞生平系诗》(《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12、《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113、《因难见巧与善用“自”字——诗歌艺术技巧二则》(《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6期)
114、《彩笔绘雷雨,神鬼含变态——刘禹锡五言古诗<清晨登天坛>赏析》(《文史知识》1995年第11期)
1996年
115、《方干的隐居生活与诗歌》(《宁波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16-120、沈括《润州甘露寺》、《汉东楼》、《江南曲》,道全《秋晓》,萧介夫《将进酒歌》赏析(《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
121、《李洞生平系诗》(《集美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
122、《浅谈方干的诗歌》(《宁德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123、《试论王维的风度》(《王维研究》第2辑,三秦出版社)
《试论王维的风度》(《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5期)
124、《唐五代作家生卒年考》(《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125、《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述要》(《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3、94年合辑,1996年7月出版)
126、《咸通十哲三论》(述要)(《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3、94年合辑,1996年7月出版)
127、《<杜牧研究丛稿>评价》(《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3、94年合辑,1996年7月出版)
128、《中晚唐的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
129、《“月锻季炼”与晚唐诗的奇僻》(《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130、《<闽书>——一部很有特色的乡邦文献》(《古籍整理出版情况剪报》1996年第6期)
131、《韩愈怪奇险奥诗成因探赜》(《韩愈研究》1996年10月)
132、《唐文宗大和七年文学编年》(《艺文述林?古代文学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
133-140、《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的《妙笔写贫》、《语自奇僻》、《因难见巧》、《多用自字》、《迭用地名》、《事中用事》、《当句对》、《律诗通首无对》(《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1997年
141、《李洞为裴贽所屈考论》(《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42、《骈文与诗、赋相互影响的两点思考》(《宁德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143、《略谈唐四诗人诗中的民俗风情》(《南平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144、《古代文学教学的文史结合方法刍议》(《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145、《略谈刘禹锡笔下的土风民俗》(《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146、《有坚实研究基础的学术新著——<杜牧诗美探索>》(《书海》1997年第4期)
147、《关于方干生平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
148、《<唐诗论学丛稿>述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5、96年合辑,1997年12月出版)
149、《杜牧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5、96年合辑,1997年12月出版)
1998年
150、《论韩愈的忧谗畏祸心理及对其创作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51、《李洞瓣香贾岛三论》(《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152、《略谈福建古代的风俗民情》(《黎明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53、《唐五代登科者考补》(《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54、《“一字师”与唐人对名句的推赏》(《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2期)
155、《韦庄生年及“尝居虢州十年”献疑》(《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156、《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周口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157、《浅谈古典文学教学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58、《李洞——晚唐一位念贾岛佛的诗人》(《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6期)
169、《李洞诗歌与生平考辨》(《华东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
1999年
160、《方干生平系诗》(《集美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161、《<六一诗话>刍议》(《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
162、《唐四诗人诗中的风俗民情》(《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163、《方干之生平与诗歌系年》(《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164、《试论方干的隐居及其心态》(《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65、《科举制度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66、《读杜牧诗琐谈》(《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5期)
167、《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西湖词赏析》(《吴文英词欣赏》,巴蜀书社1999年8月出版)
168、《晚唐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年辑)
169、《杜牧研究综述》(合作)(《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年辑)
2000年
170、《唐五代闽中四诗人论略》(《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171、《新时期中国唐代文学研究的回顾》(《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72、《杜甫在中晚唐影响的若干思考》(《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杜甫在中晚唐影响的若干思考》(《杜甫研究论文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1月)
173、《精神志向理想与诗歌风貌——读王维诗断想》(《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174、《韩偓咏梅诗解读》(《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6期)
175、《哲人虽萎 遗泽永存——忆程千帆先生对我的教诲与激励》(《文史知识》2000年第10期)
2001年
176、《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的文献价值——从一条稀见的杨贵妃资料谈起》(《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
177、《论唐末文人的愁苦心态——从咸通十哲看唐末文人的处境与风貌》(《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78、《哲人虽萎 遗泽永存——忆程千帆先生对我的教诲与激励》(《程千帆先生纪念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179、《试谈高校素质教育的三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增刊,2001年6月)
180、《晚唐五代诗歌及其研究述略》(《周口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181《贬谪对唐代文士创作手法的影响》(与李菁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2002年
182、《吴融诗论笺评》(《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183、《武夷山题咏》(《厦门日报?海燕》2002年2月2日)
184、《<杜牧江南春绝句>解读》(《厦门日报?海燕》2002年3月9日)
185、《略谈贬谪对唐代文士创作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86、《读<韩偓传>断想》(《群言》2002年第3期)
187、《<清明>诗及其改作评议》(《厦门日报》,2002年4月6日)
188、《晚唐文学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年辑2002年4月出版)
189、《杜牧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年辑2002年4月出版)
190、《关于中国思想史影响中国文学史关系的思考》(与李菁合作,《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191、《说<春夜喜雨>》(《厦门日报?海燕》2002年7月13日 《福建日报》2002年7月13日)
192、《略谈唐代的苦吟诗风》(《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193、《浅析柳永思想中的矛盾情结》(《柳永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7月,与李菁合作)
194、《对产学合作的几点思考—有感于厦门华天涉外学院所开展的产学合作教育》(《当代教育》,2002年第12期)
195、《<唐摭言>、<唐才子传>所记李洞事迹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4月)
196、《曲阜行四绝》(《厦门日报?海燕》2002年9月7日)
197、《谈<九日齐山登高>》(《厦门日报?海燕》2002年10月12日)
198、《谢灵运山水诗刍议》(《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
2003年
199、《解读几首韩偓诗的史料依据—兼谈韩偓诗与<资治通鉴>、<两唐书>的关系》(《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1期)
200、《罗隐<嘲钟陵妓云英>诗非作于咸通十二年辨》(《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01、《试论唐代三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倡言呼唤》(《东方丛刊》2003年第1期)
202、《韩偓贬官前后的心态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03、《杜甫咏雨诗刍议》(《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04、《漫议欧阳詹的情感》(《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205、《外若萧闲疏放,内实激昂愤慨-简谈辛弃疾罢官闲居时的一种心态与词风》(《周口师院学报》2003年第4期,合作)
206、《论唐代文士的集会宴游对创作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07、《“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谈马嵬之变中的杨贵妃与后人的题咏》(《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08、《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唐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2月)
209、《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虔研究述略》(《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2年辑,2003年11月出版)
210、《晚唐文学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2年辑,2003年11月出版)
211、《方干传》,《浙籍文化名人评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2、《周朴传》,《浙籍文化名人评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04年
213、《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文史哲》2004年第1期,与傅璇琮合作)
214、《略论唐代隐逸诗歌的特色》(《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15、《语语从真性情流出-说杜甫<羌村三首>》(《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2期,与李菁合作)
216、《杜甫晚年诗数首编年考辨》(《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17、《科举试赋及其对唐赋创作影响的几个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又见《辞赋研究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1月。
218、《唐代文士隐逸生活述略》(《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19、《谈唐代隐士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周口师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20、《王维、白居易诗风心理甄辨》,与朱晓蓉合作,《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221、《辛弃疾生平三个时期及其词简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22、《杜牧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3
223、《李清照作品相关问题的辨析》,与吴珊珊合作,《闽江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
224、《略谈隐逸对创作的促进及题材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25、《<唐摭言><唐才子传>所记李洞事迹考》,《唐代文学研究》2004/11/第十辑。
2005年
226、《<莫相疑行>、<赤霄行>诗之作年和杜甫与同僚不合说献疑》,《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0期,2005年8月。
227、《论韩愈两次被贬中的“变”与“不变”》,《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与高玮联名。228、《出土文献与唐代文学史新视野评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吴在庆。
229、《皮日修及第前后思想和创作特色及原因》,《厦大学报》2005年第5期,亢巧霞、吴在庆。
230、《唐代文士贬谪途中的生活与心态述论》,《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吴在庆、李菁
231、《韩愈在潮州的思想与心态述论-以<潮州刺史谢上表>为中心》,《周口师院学报》2005年第3期;又刊于《韩愈与中原文化》一书
232、《<出土文献与唐代文学史新视野>评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233、《韩偓若干诗歌解读系年辨释》,《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2期
234、《晚唐文学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年辑,与廖新彬合作
235、《杜甫、严武“睚眦”诗证及相关问题辨析》,《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
236、《2004年晚唐文学研究综述》,《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5期,与张校琴合作。
2006年
237、《韩愈贬阳山原因辩析》,《中州学刊》2006第6期
238、《略论唐代科场弊病》,《厦大学报》2006第4期
239、《唐宋竟渡非仅在五月》,《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
240、《晚唐文学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