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徐渭中 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如题所述

兰徐渭中 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 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以及对追逐名利的鄙视,立志做一个品德高尚、远离名利的人。

出自:徐渭的《兰》

原文: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译文:曾几何时,我在兰亭种了一块玉兰。绿叶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朵充满了芬芳。现在一朵野花不值五便士。

扩展资料

徐渭的诗歌与画作中有不少兰花画。他在《题水仙兰花》诗中说:“水仙开苑晚,何事伴兰苕?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在《兰竹图》上配诗:“兰与竹相并,非关调本同。氤氲香不远,聊以为清风。”在《画兰》诗中云:“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明清时期是中国兰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兰文化的核心内容"瓣型理论"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明初时,江浙地区仍崇尚建兰之素心,对盛产在当地的兰蕙品种还熟视无睹。陶望龄在《养兰说》中说:"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后来因江浙兰"堪能入画"而被重视,在挖掘兰文化内涵的同时,逐步诞生和完善了"瓣型理论"。

成书于明永乐十年(1412)的《南中幽芳录》,是明清时期最早的兰花著作,也是云南地区流传至今唯一的兰花文字。《南中幽芳录》的出现颇具戏剧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兰徐渭中 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 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以及对追逐名利的鄙视,立志做一个品德高尚、远离名利的人。

出自:徐渭的《兰》

《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的作品,他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

原文: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释义: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

扩展资料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心评其为“十足的天才”。他能谋善断,几乎一己之力尽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晚年悉心培养名将李如松,使其建立不朽功勋。

徐渭的诗,被袁宏道尊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中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徐渭传世著作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三集》、《路史分释》、《徐文长逸稿》、《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等,据传也是徐渭所作。  今人辑有《徐渭集》。 

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青藤书屋图》、《骑驴图》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渭

百度百科-兰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1

“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①自身是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②对追逐名利的鄙视和贬低。

原文出徐渭的《兰》: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原文意思是:兰亭所种的越王兰,长得十分好看,天下皆知。而路边的野花摘下来编成束,一篮子也值不了多少钱。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

扩展资料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等。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

兰花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渭

百度百科-兰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6

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以及对追逐名利的鄙视,立志做一个品德高尚、远离名利的人。

这句话出自于徐渭的《兰》,之所以会写出这首古诗,也跟徐渭的个人经历有关: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

扩展资料

徐渭的作品特点:

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6-23

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以及对追逐名利的鄙视,立志做一个品德高尚、远离名利的人。

《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的作品,他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

全诗原文:兰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

扩展资料

徐渭的作品特点:

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