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拓展离不开基本

如题所述

中考作文如何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即“主题”)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中考是验收和选拔的综合考试.中考作文多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均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至关重要.总的说来立意主要依从以下原则:正确,深刻,新颖,简约.
1、正确.这是立意的立足之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否则,再好的主题不切题也是枉然.此外,还应注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如“我心中的歌”、“和谐的美”等,这类文题都是偏正短语,其中“正”的部分是“歌”、“美”,而“我心中”、“和谐”是“偏”的部分.往往“正”的部分是写作对象,而表意的重心则在“偏”的部分,体现着题目的写作范围、性质和特殊要求.就像“我心中的歌”这个题目,写作应着力于“心中”,心中的歌有别于一般歌曲,它是珍藏于内心深处的,是无声的难忘的故事,那发自内心深处的音符,构成了作者生命的旋律.再比如“和谐的美”,着力点应是美的属性——“和谐”,生活中的美离不开和谐,和谐就是美.这类偏正短语,“偏”的部分是文章的重心,即“题眼”,应浓墨重彩的加以表现.
2、深刻.主题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比如,只从刻苦学习方面来分析一个学生成绩优秀是不够深刻的,若能再进一步阐述他为什么会刻苦,为什么能持之以恒,或者就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开掘出他刻苦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这样的立意,不就深刻多了吗?所以在主题开掘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十分必要的.再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在课文后面的附录中讲得明明白白,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站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坑道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这是主题开掘的典范.
3、新颖.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力求使人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联想.文章写出新意关键在于作者具备独创精神.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作文章必是千人一面.只有勇于进取勤于思考,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人,才有可能创新.这里向大家特别推荐“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维.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求异思维是一种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异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如习作《读“龟兔赛跑”》时,有的学生就想到兔子其实输给了自己,输给了自己的骄傲和轻敌,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的敌人,从而认识到克服自身的弱点对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同学却认为,兔子是故意输给乌龟的,因为兔子明白它与乌龟不是一个档次,胜之不武,干脆领先后睡大觉,以避开两难境地,聪明之至.上述两种立意可谓“发散”“求异”之功.
求新不是猎奇,而是从生活中去探寻新问题,即多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常见却没引起注意的;是不是人们注意了却不以为然的;是不是没有认识到这样的深度;是不是新的认识角度等等.笔者个人比较推崇初念,即作者对某事物的第一个感觉或念头.相信这是创作理念的体现,也是灵光闪现,心领神会的神来之笔,很多时候它就是“新颖”的摇篮.当然,初念只是起初的直感,并不等于明确的观念,要确立一个好的主题,还须理性分析才行.但重视初念,据此进行理性分析,通常就很有希望确立有意义而又新颖的主题.
4、简约.简而明才称得上“约”.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约”,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
“简约”要求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不能有两个以上的主题;主题不可过大.否则不易深入,透彻.

供材料作文立意“四忌”
供材料作文往往要求作者根据材料内容自主作文.学生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立意”,要求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挖掘、提炼其内含的丰富意蕴,进而选择一个深刻、精要的思想认识,确定文章表达的主要意向.
一要开掘生发,忌浅尝辄止.
文章的立意,贵在高远、丰厚、新颖,为此,作者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积极开掘生发,以寻找材料的深层意蕴.提炼主题、开掘意蕴的成败,关键在于意蕴的高低深浅.比如有道作文题提供了如下材料:
有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揣着一摞证件到电脑公司求职,但由于某种原因没被录取,他在三思后决定以一名普通打工者的面貌出现,很快被一家公司录用.他从一名电脑程序员做起,由于成绩突出被老板提升为经理,这时他亮出学士证书.后来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老板又指定他为系统软件开发的负责人,这时他又亮出硕士证书.再后来,老板又根据他的潜力,提拔他为公司副总经理,这时他才亮出博士证书.从打工仔到副总经理,他只用了两年多时间.人们在称赞老板有眼力的同时,更欣赏博士不怕被人“看低”,坚持从“低”做起的开拓精神.
对于这段文字,如果仅仅看到了求职的艰难、求职的策略,虽然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终究由于太直接、太拘谨,开掘不够深入,精神升华的幅度太小,而使人感觉立意平淡、无味.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积极开掘生发,认识到“博士的光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显示其价值”、“低”是通往“高”的必由之路这样的意义,就更令人深思、耐人寻味了.当然,寻找生发材料的深层意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反复的思索、挖掘.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陈绎曾:《文说》引戴师初语)
二要选好角度,忌漫无边际.
所谓好的角度,是指准确、巧妙又新颖的角度.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许多典型材料,在意蕴上都有多层次引申生发的可能.作者在立意时,就需要寻找那些最适合自己精神追求的“层次”.一旦寻得,作者就应在这个“层次”中尽自己的可能生发出最高的精神境界,让文章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感情的能量.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感想类议论文.材料如下:
日本一位家境贫寒、自幼丧父的青年,靠母亲为人作佣人、送报纸读完了大学.他到一家公司应聘.总经理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替母亲洗过脚吗?”“没有.”青年如实回答.总经理说:“明天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今天回去一定要给母亲洗一次脚,能做到吗?”青年一口答应了.第二天青年如约来到公司,他对总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我受了多少苦.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总经理点点头,微笑着说:“明天你来上班吧!”
由于题目要求比较灵活,所以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角度谈感想:①谈应聘者的素质要求;②感受天下父母心;③从日本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才观念谈起;④感谢母亲.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漫无边际地去谈感想.这样就需要作者去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去观察、开掘、表现对材料的感受,体现材料的价值,显示作者认识事物的独特思路和独到见解.
三要力求创新,忌陈词滥调.
创新是文章成功的关键.高明的作者,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又人人笔下皆无的情理.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写供材料作文,更要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切忌沿袭前人已有的传统,亦步亦趋;也不能按照人们通常的惯用思路,人云亦云.例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材料如下: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随园诗话》)题目要求学生读完上文,写一篇读后感.按照常人的思路,立意为“善读书”,或者“将知识转换为技能”等.但如果能进一步思索,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例如联系到绘画:用的色彩、线条,得到的是魅力无穷的艺术.联系到投入与产出:没有必须的足够的投入,就不会有理想的特定的产出.联系到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不善于管理,员工可能会变成工作的机器;善于管理,员工就会自觉迸发出无穷的动力.还可以联系到奉献精神、科技与生产力的转化、腐败问题的滋生和惩治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显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真知灼见,作出立意新颖的文章.
四要“实事求是”,忌脱离材料.
写作供材料作文,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忌脱离材料.这是此类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离开材料,想当然地自命题目,大谈与材料内容相去甚远的话题,就失去了此类作文的意义.总之,“立意”是写好供材料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常常感到头疼的问题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立意方法和原则,使他们少走弯路,学会“立意”.

为你支招
一、由表及里,开掘取意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开掘取意并非直线式,需要作者认真分析,反复思索,才能获得深层意蕴.

二、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

三、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即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要求把意义浓缩到成为大问题的结晶.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