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沿革

如题所述

公共管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学者们研究取向上的差异而显现出不同的风貌与内涵。公共管理学者波兹曼(Bany Bozeman)认为,尽管研究途径及理念互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其一是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P途径下的基本观点是: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联系,因而该学派直接将公共管理界定为政策管理。认为只有从管理的观点探讨公共政策,才能落实政策目标,实现理想境界。其二是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20世纪70年代,在管理思潮的影响下,各国的企业行政管理学院不再专注于对内部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转而注重研究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在此背景下,B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B途径与P途径有以下不同之处:(1)前者的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的传统。(2)前者并不强调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后者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3)前者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后者则企图摆脱公共行政,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4)前者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强调组织设计、人事与预算等问题;后者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5)前者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后者则强调采用个案研究方法。
系统、科学的公共管理学只有在整合公共政策与企业管理两种研究途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为此,国外研究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波兹曼总结学术界各种观点,提出公共管理具有以下本质特征: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integrative concept),是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thirday)。它在“什么”(What)与“为什么”(Why)的层面上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途径,而在如何(How)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途径。虽然公共管理是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由此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当代公共管理学非常重视组织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强调实施战略管理,这是公共管理相对于公共行政的优越之处。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融合和与责任分担,关注政府改革与政府重塑,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综上所述,由社会事务复杂性、社会价值观多元性,以及公共关系的错综复杂等因素所决定,公共管理学必然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这意味着公共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公共管理需要借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需要从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经济管理学中获得处置和调节现代社会中各种复杂经济利益关系的有效政策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