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

如题所述

这次参加国培,听了专家的讲座,深有感触.提到“学科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就结合自身,谈谈我对“语文素养”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语文素养”涵盖了人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感情、理解和应用语文的态度与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语文知识、语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等.同时,语文素养还突出了语文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它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构成了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从而生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5
在我们普遍的意识中,语文素养好的人,一般都是从小就阅览、欣赏古今中外的名著,受到其优秀文化的影响、熏陶,在这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优秀的品质。他们对真、善、美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是非曲直有自己正确的衡量标准,对社会、人生有自己正确的观点。这样的人无论他身处逆境,还是春风得意,他都能以一种坦然心态去面对生活,始终能把握好生活的航向。何谓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素养包含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很多。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教学工作着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以下几点个人之见:一、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得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要素之一。且是否深入的解读文本,影响着课堂的流动,影响着课堂的生命。所以深入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如何解读文本,教师需要多重身份进行。首先我们是普通的读者,放松心境欣赏美文,把文本读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心境,做到胸中有书。其次我们要以学生的身份进行文本解读。我们以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读了文本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感到的疑惑,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5
e fabricating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