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粉尘都有什么危害

如题所述

粉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类物质状态,比如社会大众关注的PM2.5,其实也是粉尘范畴内的一种颗粒物,它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
不过,职业卫生工作者只关注生产性粉尘,也就是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总粉尘指可进人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指可到达肺泡区的粉尘。
石棉也被纳入粉尘范畴,是一种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分两大类:蛇纹石类(温石棉);闪石类,石棉纤维是指直径<3μm,长度)5μm且长度与直径比>3:1的纤维。
就粉尘检测而言,有更加具体的定义。
总粉尘=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GBZ/ 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呼吸性粉尘=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分散度高、表示小粒径的粉尘占的比例大,分散度低、表示小粒径的粉尘占的比例小。常用的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测得的投影粒径计算数量分散度。分散度越高说明粉尘进入肺泡的可能越高,但此指标很少用。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粉尘致矽肺病的能力除与能进入肺泡的可能性大小有关外,还与另外一个指标紧密相关,那就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检测方法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石棉的检测方法为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有关粉尘的接触限值,可见于GBZ 2.1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性有害因素。由于去年开始,职业卫生标委会开始修订GBZ 2.1,估计很快颁布,本日志的讨论内容引自征求意见稿。
大多数粉尘的限值标准有两种,一种是总粉尘PC-TWA,一种呼吸性粉尘PC-TWA。对这类粉尘,应首先选择测定呼吸性粉尘的TWA,条件不具备的也可测定总粉尘的TWA。
PC-TWA是评价劳动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的主要指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定期危害评价、系统接触评估,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改变需要对工作环境影响重新进行评价时,尤应着重进行TWA的检测、评价。
个体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劳动者个体实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卫生状况,是评价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主要检测方法。
定点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定点检测除反映劳动者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粉尘尚未制定PC-STEL,一般采用超限倍数2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漂移)。即使当日TWA实测水平没有超过PC-TWA值,其短时间接触水平也不应超过其超限倍数值2。
当实测的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其PC-TWA值的2倍时,一个工作日内的这种短时间接触的总时间不应超过30min。
对于每日接触时间超过1h但不足8h或每周工作时间不足40h的,以8h或40小时计。
每日接触时间不足1h的,可根据2倍PC-TWA进行评价。
粉尘的接触限值有49种,既有总尘又有呼尘标准的有15种:白云石粉尘、大理石粉尘、滑石粉粉尘、煤尘、凝聚SiO2粉尘、石膏粉尘、石灰石粉尘、石墨粉尘、水泥粉尘、碳化硅粉尘、矽尘、萤石混合型粉尘、云母粉尘、珍珠岩粉尘。从限值表中看出,如果这个粉尘来源于地球构造(土壤、石块),先做游离SiO2,如果其含量≥10%,则归为矽尘。比如谷物、硅藻土、滑石粉、麻尘、煤尘、水泥、稀土等7种粉尘中可能含有土壤,要做游离SiO2检测,只有当含量<10%,才使用这个本身名称的粉尘的限值,否则是矽尘。
容易被搞混的是其他粉尘的概念,它指游离SiO2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很多机构在识别其他粉尘的时候,一开始就写其他粉尘四个字,并没说明理由,建设单位与安监部门不知其性质,建议写清楚来源。
游离SiO2的含量在判别粉尘的性质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10%≤free SiO2≤50%,总尘PC-TWA为1,呼尘为0.7;50%<free SiO2≤80%,总尘PC-TWA为0.7,呼尘为0.3; free SiO2>80%,总尘PC-TWA为0.5,呼尘为0.2。其他类型的粉尘大多总尘在2-8之间。由此可见,对矽尘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
在自然界中,游离SiO2分布很广,在16km以内的地壳内约占5%,在95%的矿石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SiO2。石英中的游离二氧化硅达99%,故常以石英尘作为矽尘的代表。
游离二氧化硅按晶体结构分为结晶型、隐晶型和无定型三种。
结晶型游离SiO2的硅氧四面体排列规则,如石英、鳞石英,存在于石英石、花岗岩或夹杂于其他矿物内的硅石。可导致肺癌。
隐晶型游离SiO2的硅氧四面体排列不规则,主要有玛瑙、火石和石英玻璃。
无定型游离SiO2主要存在于硅藻土、硅胶和蛋白石、石英熔炼产生的二氧化硅蒸汽和在空气中凝结的气溶胶中。
但尴尬的是游离SiO2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焦磷酸法是一个化学方法,其原理是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能溶于加热到245-250℃的焦磷酸中,游离SiO2几乎不溶,而实现分离,然后称量,计算其在粉尘中的百分含量。这个方法有几个缺点,一是温度很难控制,二是如果有金属颗粒物比较大,难以溶解,三是不能区分游离性与非游离性的二氧化硅。尽管如此,因为其方法与所需设备简单,被广泛使用。样品最好使用分子筛筛除掉颗粒较大的颗粒物。
其他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与X线衍射法,也有优缺点,虽然理论上比焦磷酸法准确,很少使用。
粉尘所致疾病比较多,成分不同所致疾病不同。
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其他疾病:
1.棉尘病
2.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3.硬金属肺病
4.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除此之外,有些粉尘有刺激作用,如工业酶混合尘、聚乙烯粉尘、铝尘、木粉尘、桑蚕丝尘等。
报告书常见毛病是描述粉尘对健康影响的时候,没针对性。把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一股脑粘贴过来。

此外,还有其他化学物质组成的粉尘,如铅尘、药物性粉尘、锑尘等,这些粉尘有的有单独的限值,如铅尘、锑,还有绝大部分是没限值的,比如药物粉尘。药物性粉尘是特殊性粉尘,有些药物是抗癌的肿瘤药物,其细胞毒性非常强,对这类粉尘要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密闭化生产,高水平个人防护。其他毒性不强的粉尘或者惰性粉尘,有些职业卫生工作者把它们归类为其他粉尘看待。
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6.1.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1.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1.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1.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1.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矽肺(见GBZ 70);
b)职业禁忌证:同6.1.1.1。
6.1.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6.1.2.3健康检查周期: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2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按6.1.2.3a)执行;
c)矽肺患者原则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1.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1.3.1目标疾病:职业病:矽肺。
61.3.2检查内容:同6.l.2.2。
6.1.4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1.4.1检查对象:接触矽尘工龄5年以上的矽尘作业人员。
6.1.4.2目标疾病:
职业病:矽肺。
6.1.4.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6.1.4.4检查时间:接触矽尘工龄在10年(含IO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矽尘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21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3年1次。若接触矽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2煤尘
6.2.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2.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同上
6.2.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2.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2.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煤工尘肺(见GBZ 70);
b)职业禁忌证:同6.2.1.1。
6.2.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6.2.2.3健康检查周期: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3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按6.2.2.3a)执行;
c)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2.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2.3.1目标疾病:职业病:煤工尘肺。
6.2.3.2检查内容:同6.2.2.2。
6,2.4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2.4.1检查对象:接触煤尘5年以上的煤尘作业人员。
6.2.4.2目标疾病:职业病:煤工尘肺。
6.2.4.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6.2.4.4检查时间:接触煤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煤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15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5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3石棉粉尘
6.3.1石棉粉尘分类
6.3.2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3.2.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3.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2)选检项目:肺弥散功能。
6.3.3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3.3.1目标疾病:
a)职业病:
1)石棉肺(见GBZ 70);
2)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见GBZ 94)。
职业禁忌证:同6.3.2.1。
检查内容: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心电图;
2)选检项目:侧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CT检查、胸腔穿刺和病理检查、肺弥散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健康检查周期: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2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石棉肺患者,按6.3.3.3a)执行;
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3.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3.4.1目标疾病:
职业病:
a)石棉肺;
b)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6.3.4.2检查内容:同6.3.2.2。
6.3.5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3.5.1检查对象:石棉作业人员。
6.3.5.2目标疾病:同6.3.4.1。
6.35.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2)选检项目:侧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
6.3.5.4检查时间:接触石棉粉尘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石棉粉尘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21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3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注:根据职业病目录,系指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等粉尘。
64.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4.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4.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4.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4.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见GBZ 70);
b)职业禁忌证:同6.4.1.1。
6.4.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6.4.2.3健康检查周期: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4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按6.4.2.3a)执行;
c)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4.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4.3.1目标疾病:职业病: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6.4.3.2检查内容:同6.4.2.2。
6.4.4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4.4.1检查对象:接触粉尘5年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
6.4.4.2目标疾病: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6.4.4.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6.4.4.4检查时间:接触粉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粉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15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5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5.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5.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5.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6.5.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5.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棉尘病(见GBZ 56);
b)职业禁忌证:同6.5.1.l。
6.5.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肺功能;
2)选检项目:胸部X射线摄片。
6.5.2.3健康检查周期:
a)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12个月之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查;
b)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4-5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c)棉尘病观察对象医学观察时间为半年,观察期满仍不能诊断为棉尘病者,按6.5.2.3b)执行。
6.5.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5.3.1目标疾病:
职业病:棉尘病。
6.5.3.2检查内容:同6.5.2.2。
6.6有机粉尘
注:如动物性粉尘(动物蛋白、皮毛、排泄物)、植物性粉尘(燕麦、谷物、木材、纸浆、咖啡、烟草粉尘等)、生物因素如霉菌属类、霉菌孢子、嗜热放线杆菌、枯草杆菌等形成的气溶胶。
6.6.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6.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致喘物过敏和支气管哮喘;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6.6.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花粉、药物等过敏史、哮喘病史、吸烟史、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及有无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喷嚏、流涕等症状;
b)体格检查:
1)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2)鼻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过敏性鼻炎;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血嗜酸细胞计数、肺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 2)选检项目:有过敏史或可疑有过敏体质的受检者可做非特异性气管激发试验(气道高反应性激发试验)。
6.6.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6.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
1)职业性哮喘(见GBZ 57);
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见GBZ 60);
b)职业禁忌证:伴肺功能损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6.6.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反复抗原接触史,发热、无力、咳嗽、胸闷、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b)体格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注意肺病湿性罗音的部位和持续性)、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心电图、肺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
2)选检项目:肺弥散功能、血气分析。
6.6.2.3健康检查周期:
a)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12个月之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查;
b)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4-5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6.6.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6.3.1目标疾病:
职业病:
a)职业性哮喘;
b)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
6.6.3.2检查内容:同6.6.2.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2
粉尘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的行业也是会经常遇到粉尘,粉尘的含量和粉尘的浓度是会影响工作进度的,在他们工作的时候都是会带上粉尘浓度检测仪粉,尘含量检测仪。这样他们的工作才可以顺利的完成。粉尘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对人们的身体和工作都是会产生影响的。
  如果空气中的粉尘不管是过多还是过少,都是会将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威胁。大气中的粉尘经常会带有很多的有毒成分,在人将粉尘吸入体内体内后,那些小于5μm的粉尘就会肺的最深处,过不了多常的时间就会引起中毒性肺炎和矽肺,严重的会得肺癌。如果一直积在肺部里面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快速的进入到血液里面,最后就会导致血液出现中毒的情况。那些没有被溶解的污染物,也还是会被细胞吸收,破坏细胞的结构。粉尘还会沾污建筑物,使有价值的古代建筑遭受腐蚀。降落在植物叶面的粉尘会阻碍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所以环境比较差的地方就要做好防范
第2个回答  2020-01-14
粉尘化学成分对机体的有害程度
有毒的金属粉尘和非金属粉尘(铬、锰、镉、铅、汞、砷等)进人人体后,会引起中毒以至死亡.吸人铬尘能引起鼻中隔溃疡和穿孔,使肺癌发病率增加;吸人锰尘会引起中毒性肺炎;吸人镉尘能引起肺气肿和骨质软化等。无毒性粉尘对人体危害也很大。长期吸人一定量的粉尘,粉尘在肺内逐渐沉积,使肺部产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多,出现呼吸机能疾病,称为尘肺。吸人一定量的二氧化硅粉尘,使肺组织硬化,发生矽肺。另外,以二氧化硫烟气为主的有毒粉尘成为影响我国空气环境的主要因素。
粉尘的分散度趋向于更加危害人体健康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组成。不同大小的粉尘在呼吸系统各部位的沉积情况各不相同。一般直径在100μ以上的尘粒很快在空气中沉降,无害于人体的健康。10μ以上的粉尘被阻留于呼吸道之外,5 到10μ 的尘粒大部分通过鼻腔、气管上呼吸道时被这些器官的纤毛和分泌粘液所阻留,经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而排出。小于5μ的尘粒则会深入和滞留在肺泡中(部分0.4μ以下的粉尘可以在呼气时排出)。粉尘越细,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吸人的机会就越多,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单位重的表面积)越大,在人体内的化学活性越强,对肺的纤维化作用越明显.微细粉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气体、液体和金属元素,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肺部,从而促使急性或慢性病的发生。